作者:明月
最近,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高调宣布将在近日举行入俄公投的事情可谓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对此,美西方以及北约等西方组织自然是十分恼火,坚决表示反对。据有关报道,近日美国方面已经公开表示,对于乌东的这四个地区即将举行的入俄公投,将视为是对国际法的挑战,并且美国绝不承认俄罗斯对任何乌克兰被吞并部分的觊觎,永远不会承认这些领土不属于乌克兰,一如既往地不会接受俄罗斯的所作所为。
从美国这极为激烈的言辞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美国对此事有多恼火和不愿意接受,而几乎与此同时,北约方面也是公开表态,认为俄罗斯的公投“不合法”,不仅国际社会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而且还应该加强对乌克兰方面的支持。
不只是美国和北约,现在几乎整个西方世界都对此表示大为震惊并且都表现出绝不承认、绝不接受的态度,欧盟和加拿大对这一公投计划表示谴责,马克龙和立陶宛总统表示这场公投是一次“可笑的模拟公投”,这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从西方这种种激烈的反应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次东乌四地的入俄公投明显是戳中了西方的要害了,但正如俄外长拉夫罗夫所说,当地人民应该自己来决定自己的未来,乌东四地举行独立公投,归根结底还是乌东民众们自己做出的选择,不管西方同不同意,公投都将继续进行,并且根据东乌民众们的意愿来决定它们自己的未来。
话说回来,其实以前最喜欢在其他地区搞独立公投的,恰恰就是美西方自己,科索沃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美西方能够在没有任何法理依据的情况下,非法强行推动一场公投的通过,现在乌东四地在合理合法,充分尊重当地民众意愿和决定的情况下举行决定自己未来的公投,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西方又是哪来的脸这时候跑出来进行指责的呢?
那么,若是最终乌东这四个地区的入俄公投成功,到底又将为俄乌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先说结论,这或将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带来一场根本性的转折,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乌东四地加入俄罗斯,将极大的提升俄罗斯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加大俄乌双方的实力差距,俄军兵源不足的情况也将得到极大缓解,俄军前线战况或得到明显改善。
要知道,这乌东四地的地位位置极其重要,而且也拥有大量的重要战略资源,包括粮食、人口、矿藏以及出海口等,乌方一旦失去了这些地区,此消彼长之下,双方的综合实力将出现更大程度的落差,而乌克兰距离成为一个内陆国,也不远了,到那个时候,在巨大的综合国力差距面前,即使是西方再为乌方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恐怕也无法挽回乌方最终失败的命运了。
第二,乌东四地一旦公投成功加入俄罗斯,还将带来更加重要的政治意义,一旦乌军对这些俄罗斯领土展开大规模的攻击,并在这些土地上对已经加入俄罗斯国籍的这些当地民众们展开大规模的清算甚至是暴行,那俄方将不再容忍,展开最为激烈的反击。届时,这场俄乌冲突的根本转折也就开始了——其或将升级成为一场正式的战争。
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虽然俄军的战斗力一直都饱受诟病,特别是在现代化作战体系、情报体系等等方面屡受抨击,但所有人都无法否认的是,俄军在具体战斗中之所以屡屡失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俄军并没有使出全力。
一直以来,俄方都在不断强调,俄乌之间这次只是一场冲突,只是一次“特别军事行动”,俄方在具体的战斗过程中也十分克制,并没有对乌方进行战争式的全方位打击,也一直没有进行全面的动员,这才让乌方有了继续抵抗的机会。
而这一次,若是俄乌冲突升级为正式战争,再也没有顾忌的俄军便可以展开全面的军事打击行动,同时也可以开始全面进行动员,乌军的最终失败结局将会加速到来,而西方届时还敢不敢冒着和俄方正面冲突甚至开战的可能,加大对乌方的援助力度呢?恐怕西方大概率没这个胆量了,毕竟对于西方来说,挑起这场俄乌冲突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能够靠乌方这个“炮灰”消耗俄罗斯,而不是把自己也卷入战争漩涡中,甚至是引发一场无法控制的大规模战争。
所以说,别看这一次西方嘴上叫嚣得十分厉害,但这恰恰体现出了其心虚的心理状态,不愿意看到自己和俄罗斯之间更大战争风险的出现,才会想方设法竭力反对乌东四地的入俄公投。
第三,一旦乌东四地公投加入俄罗斯这个“先例”一开,恐怕乌克兰“背后”的许多和其有领土纠纷的西方国家也要开始坐不住了。
最近,罗马尼亚前外长公开表态要求乌克兰割还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罗马里亚四国历史领土,其实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对于匈牙利、波兰、罗马里亚等国来说,无时无刻在希望着能够“收复故土”,只是因为现在西方国家的压制,以及乌克兰的相对强势,所以这件事情只能暂时搁置。
而一旦乌东四地加入俄罗斯,乌克兰实力进一步削弱甚至是面临最终战败的危险,不排除这些站在乌克兰“后背”的国家会不会突然发难,为乌克兰“两肋插刀”,夺回这些历史上属于它们的领土。
总而言之,这次乌东四地举行的入俄公投,其意义恐怕比我们很多人想象的都还要重大得多,接下来局势究竟会如何发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