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在种菜养猪上卷了起来

互联网大厂,在种菜养猪上卷了起来
2024年02月26日 19:24 有点数new

作者丨伊各义

  编辑丨小数同学

出品丨有点数·数字经济工作室

龙年新春,从超市的柜台到百姓的餐桌,蔬菜的种类绝对少不了。温室大棚的广泛应用,虽然让“跨季吃菜”成为日常。

但是,培育一颗色泽靓丽、形态匀称、营养丰富的蔬菜,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适宜的土壤、水分、养料、温度种种因素缺一不可。

市场上粗细不匀的黄瓜,或者弯弯扭扭的青椒,都是生长过程中水、肥、温度、光照失衡造成的。

在“看天吃饭”的年代,把握以上因素“一要靠经验、二要凭感觉、三要碰运气”,这也是传统农业的显著特征。

然而当你走进山东潍坊寿光的温室大棚,会发现棚内不仅温度高,里面的科技含量也很高,区块链、大模型、5G、AI全都派上了农业数智化转型的用场。

成本减半、产值大增,

数智赋能不是吹的

202310上线的全程数字化管理平台把蔬菜大棚变成了智能化的“绿色工厂”

大棚里布设了土壤、温湿度、光照三大类传感器,利用5G网络,每天将大量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平台上;同时在园区内利用5G+各类传感器+摄像头,通过5G边缘终端采集,利用数字孪生AI智能分析建立蔬菜的生长模型,形成新的种植标准。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现7×24小时采集种植环境和蔬菜生长各项数据,海量汇集的数据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蔬菜生长模型。

作物生长的各项最优环境指标可以由模型精准得出,然后通过控光控水控肥控温,把这些种植标准进行控制推广。借助全程数字化管理平台,种植过程中的农田灌溉施肥、大棚防风卷帘、病虫害防治和蔬菜采摘期判断等控制和决策活动,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

这还不算完,在生产种植管理过程中还用到了农业大模型,可以实时识别病虫害,规避病变发生,识别果型及颜色,预判采摘期和产量。

数智化转型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很显著,这个种植基地的年度成本支出从2300万降至1100万,直接压缩了一半还多。节省出来的1200万,主要是农药、水肥及人工成本大幅度降低。

产量和优品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普通大棚种植的番茄,每亩产量在1-1.2万斤,“数字大棚”番茄亩产可以达到1.5万斤;使用传统耕作技术种植的黄瓜和番茄,优品率在60%左右,“数字大棚”生产的黄瓜优品率是97.8%,番茄优品率是98%。

这个稳定产出标准化农产品的种植基地无愧“绿色工厂”的称号,2023年的产值突破了1亿元,净利润达到3500万。

谁会为“科技溢价”多掏钱

这些蔬菜的外包装上还有二维码,一扫描就能看到相关的区块链溯源信息,实现对蔬菜从投入品管理、种植、采摘包装、物流运输、销售全流程的数字化溯源管理。

消费者拿到蔬菜,啥时候种、谁来种、在哪个棚、用了什么药、施了什么肥、产品检测报告……扫一扫就能看到。

技含量上去了,种植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智能大棚里产出的西红柿价格至少是市场上普通西红柿价格的两三倍,可以说产生了一种“科技溢价”。

那谁会为“科技溢价”多掏钱呢?

据介绍,带有区块链二维码的大棚蔬菜,主要是卖给一线城市的大型企业或中产家庭。但这个群体的消费需求量毕竟有限,如果数智化大棚进一步的复制推广,如何开拓市场将是新的问题。

说完种菜,再聊聊养猪。

中国的生猪养殖业正在向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型。

养殖过程的数智化渗透,首先体现在单点环节的效率提升,如其对环境控制系统的提升,可将传统猪场粗放的温度、湿度控制转变为精细化的、自动化的多指标管理。

在2021年,新希望(000876)已经完成饲料数字化工厂的试点,打造了厂区数字物流协同平台,车辆入厂、过磅等过程实现自动化、无人化;其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饲料配方系统,已经上线运行。

在智慧养殖方面,新希望近年来持续致力于实现无人或少人化的猪场管理,以智能化和数字化助力生产的现代化养殖模式。目前公司已建立了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队伍,开发了“慧养猪”“秀杰和普”等系列养殖和育种软件。

牧原股份(002714)的智能化投入主要是智能化技术在生猪养殖场景中的应用,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设备等。

此外,公司还将加强智能装备创新研发,提升生猪养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通过智能饲喂、智能环控等多种智能管理系统提高猪舍内部环境质量,通过数字化、物联网的方式最终实现无人值守。

总结来看,养殖过程的数智化渗透最诱人的想象力在于对全养殖环节和全指标系统的整合型的提升,随着数智化工具不断渗透,最终实现根据模型和消费端要求进行定制化生产。

或许这种定制化生产,未来能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科技溢价”。

互联网大厂涉农,

即便是作秀又有什么不好

除了农业板块的上市公司,互联网大厂也在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布局数字农业。

其实在不少年前,网易就率先开始养猪了。2016年投产的网易味央猪舍应用了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出了猪用厕所,引入天然紫外线杀菌,采用智能通风系统,以智能化运作,6个人管理2万头猪。这个项目甚至还拿到了2笔总额超过亿元的融资。

曾经投资网易味央的京东,不久便亲自下场,投资改造出智能AI养猪场。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在猪场环境使用了农业级摄像头、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伸缩式半限位猪栏等现代化神农物联网设备。

“AI养猪”把生猪出栏时间缩短5-8天,把每头猪的饲养成本降低80元。

京东还依托其强大的物流体系,打造了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2023年4月发布国内首例跑山鸡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对农产品进行全流程溯源管理。

每只鸡都有一个溯源码,消费者通过扫码可以了解养殖基地、生长周期,以及屠宰加工链路。

对于腾讯来说,实体产业不是其强项,但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投资一点不少。

这几年来,从投资组建新希望集团旗下的数字产业子公司“新腾数致”起,腾讯开始发力农业赛道,并入股了农业大数据公司“爱科农”,智慧农业与物流机器人研发商“丰疆智能”等数家农业科技公司,投资金额亿达到上亿元。

腾讯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发起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建设可视化交互式信息展示系统,促进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信息化建设能力提升。

阿里达摩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打造了智慧育种平台,之后又投资了一家农业生物育种科技公司“博瑞迪生物”,公司专注低成本基因分型研发。

2023年7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指导下,拼多多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发起“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草莓种植大赛,向AI农业迈进,这也成了国内首个由互联网公司推动的跨学科、跨行业的数字农业研究与应用平台。

农业是个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行业,对于习惯了“小步快跑”的互联网大厂来说,无论其是出于商业战略,还是真正关心农业发展,甚至只是想凑个热闹、搞个噱头,然而他们都拿出了真金白银,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想对农业进行数智化的改造,这个出发点无可厚非。

当下AI及大数据技术突飞猛进,给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

农业是最传统的产业之一,但数智化转型是迟早的事。在其他产业领域鏖战多年的互联网大厂,终究也把投资眼光望向了田地里的农业。但它们能否取得如期的商业目的,耐心和实干必不可少。

曾经有媒体质疑网易养猪是作秀,丁磊当时回复说:没错,我就是在作秀。问题关键是要看为了什么作秀。我是想通过养猪来探索农业生产新模式,同时,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做一些尝试,为此作秀来唤起大家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有什么不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