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前浪:美国人的秘密(二)

纽约前浪:美国人的秘密(二)
2021年07月05日 22:23 血钻故事

屠杀印第安人

1641年6月,曼哈顿岛。

年过花甲的修车工克拉斯,看到一个印第安人站在他家门口,肩上搭着一些皮草。印第安人说,想跟他做交易,交换一些布料。

克拉斯听罢,将印第安人请进屋,给他倒了杯水。当克拉斯附身开箱时,印第安人抽出利斧,砍下了老头的脑袋,然后扬长而去。

事出有因。

15年前,也就是米努伊特刚买下曼哈顿岛时,一群印第安人被欧洲人狙杀,只有一个12岁男孩幸免于难。多年过去,随着欧洲移民的增加,男孩心中的复仇火苗越烧越旺,终于控制不住,动了杀机。

总督基夫特,为人凶悍,大权独揽,听闻噩耗,不怒反笑。

终于有借口将那些印第安原住民斩草除根了!

基夫特制定计划,集结士兵,展开屠杀。一个叫弗里斯的移民,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这桩惨剧,并于数年后,匿名出版。

日记中写道,士兵把印第安婴儿从他们的母亲胸前扯走,然后当着他们父母的面,将孩子大卸八块,再将尸体抛入熊熊烈火。有些孩子被扔进河里,当父母去营救他们时,士兵们阻止他们上岸,让孩子和父母全部溺死。

射杀印第安人

基夫特逞凶之后,印第安部落结成联盟,目标只有一个:屠杀欧洲人。他们砍死牲畜,焚烧庄稼,掳走妇女儿童,杀死任何长着白色脸孔的男人。

邓克没写日记,他给荷兰当局写了一封请愿书,直接把基夫特搞下台。

邓克的目标,是帮助曼哈顿建立一个司法体系,以及为社区居民谋求各种福利和权利,更有甚者,他还想帮助印第安人,让他们融入文明。基夫特的暴行,让邓克瞠目结舌,他的高傲和正直,不允许他无动于衷。

1644年10月28日,邓克写下请愿书,字字泣血,句句情真,炮轰总督基夫特,称其嚣张跋扈,专断独裁,挑起事端,草菅人命。请求当局换马,重选新总督,以安人心。

荷兰当局收到信,异常重视,西印度公司召开董事会,开始物色新总督。

跛豪

1644年3月,一个荷兰壮汉,站在西印度公司护卫舰上,指挥300名士兵,攻打一座西班牙占领的海岛。

壮汉名叫彼得,是牧师之子,他肥头大耳,目露凶光。抵达海滩后,彼得派人挖好战壕,架起一门大炮,向堡垒猛轰。他之前得到情报,这座堡垒防守虚弱,毫无还击能力。

谁料,情报有误,堡垒里新增大量驻军,数十门大炮齐发,把彼得的队伍轰得七荤八素。彼得着实了得,面对密集炮火,只身一人,扛起荷兰旗帜,纵身跳到防御墙上,迎空挥舞。一颗弹丸袭来,他的右腿被直接打断,在失去意识之前,他仍声嘶力竭,大叫攻城。

17世纪战舰

彼得接受了截肢手术,没打麻药。

他坐在椅子上,被两个人按住肩膀,医生用一把剃刀,将烂肉切下,直至看到骨头,再用刀背反复刮抹骨膜,最后用一把锋利的锯子,将骨头活活锯断。

截肢手术完成后,壮汉彼得给西印度公司的大老板去了封信,信里轻描淡写地写道,一颗狗日的西班牙炮弹废了我的右腿,这有点碍事。

壮汉彼得,人如猛虎,胆似熊罴。

西印度公司的大Boss正愁找不到曼哈顿总督的合适人选,收到彼得的信后,一拍大腿,曼哈顿话事人,非他莫属!

1647年5月11日,一艘大船停靠在曼哈顿,欢庆的鞭炮声在岸边响起。

大才子邓克首当其冲,站在欢迎队伍的前端,迎接新总督。只见一个敦实矮壮的人向他们走来,此人腰间配了把长剑,胸甲森森,目光残忍,走路一扭一拐。当他走近人群,人们终于看到,这家伙少了一条肉腿,多了一只木腿。

邓克、彼得,一文一武,注定要一起书写曼哈顿传奇。

当时的曼哈顿殖民地附近,有许多英国殖民地,可谓虎狼环伺。彼得成为扛把子后,与四个边界地区的话事人齐聚波士顿,缔结条约,维持了多年和平。

在这段岁月,曼哈顿逐渐崛起为北美航运枢纽,邓克组建了九人委员会,将先进的法制和文明在蛮荒之岛发扬光大,为日后纽约的诞生打好了底子。

荷兰战舰

令人唏嘘的是,邓克和彼得,最后闹掰了。

彼得手握权柄,恩威并施,将曼哈顿管得铁桶一般,但与此同时,他也深爱着这片土地和人民,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威权统治下,得到逐步提升。而邓克则崇尚民治,曾用九人委员会的名义,将彼得的决议驳回。

两人因理念不同,最后势同水火。

邓克故技重施,用他那笔端常带感情的文才,给荷兰总部写了封陈情书,控诉彼得的专权。荷兰当局收到信,不敢怠慢,发布命令,让彼得回国述职。

这场路线之争,还没开始就要落幕,因为:

英国人打过来了。

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英国猛人。

他少年时体格强壮,武艺非凡,推崇男子汉气概,同时笃信实用的清教主义,后因批判国王声名鹊起。英国内战爆发,克伦威尔执掌将印,擅长鼓舞士气。随着查理一世人头落地,克伦威尔被加冕为护国公,文成武德,一统英伦。

克伦威尔登上大位,便提高税收,下令建造军舰,自此,英国新型海军从无到有,全赖此人之铁腕。他输出清教运动,誓要让欧洲大陆的君王全都人头落地。

在这些如狼似虎的雄才大略之外,克伦威尔还树立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将荷兰人赶出曼哈顿岛。

克伦威尔

1652年夏,英荷双方舰队,在多佛海峡不期而遇,荷兰将领特罗普拒绝降半旗来承认英国的主权。话不投机半句多,42艘荷兰武装大船与12艘载有重武器的英国军舰互相开炮,从下午4点轰到晚上9点。

火炮的发射惨无人道,一个英国船上的记者记录道:被击中的船只剧烈爆炸后,只剩残骸漂浮在水面,船只的桅杆和索具上沾满脑浆、头发和头骨碎片。

在这个节骨眼,荷兰当局收回了对“独腿大王”彼得的罢免,同时向英国宣战。自此,英荷两国海战贯穿整个17世纪,影响改变了北美殖民地的风貌。

炮弹炸碎了美梦。

当时身在荷兰的邓克,怀着破碎心情,又写了一封请愿书,决定不再接受任何政府公职,只愿当一名普通居民,回到他倾注半生激情的曼哈顿岛,了此余生。

1654年6月,第一次英荷战争结束,签署协议,英国获得英吉利海峡控制权。

北美情势未变。

纽约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登上王位。

一个叫乔治·唐宁的人登上时代舞台。

唐宁是个19岁少年,野心勃勃,表情冷酷。克伦威尔当权时,他对王室最强硬,曾大力追捕斯图亚特家族的子女。如今,皇室复辟,唐宁调转枪口,豪赌一把,壮着胆子投靠新国王,并设计逮捕了自己的三个朋友当作投名状。

唐宁的无耻行径,得到了国王查理二世的赏识,任命他为驻荷兰大使,还受封爵位。现在伦敦的唐宁街,英国首相的官邸所在,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成为驻荷兰大使后,唐宁盯上了曼哈顿这个宝地,准备搞搞震。

查理二世

唐宁这货有个表弟,名叫温斯洛普,是马萨诸塞的总督,曾拜访曼哈顿,受到彼得的招待,借此机会,他偷摸着画下曼哈顿的防御工事地图,以备来日之需。

两兄弟一番计议,决定虎口拔牙,搞到曼哈顿。

1661年6月,唐宁长袖善舞地出现在荷兰议会前,红口白牙,宣扬和平,说什么世界这么大,足够我们两国做生意了。在与荷兰签下和平协议后,他转头就回到伦敦,施展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国王查理攻打荷兰,拿下曼哈顿。

查理有点举棋不定,他的28岁兄弟约克公爵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个约克公爵,一生戎马,酷爱打猎,富有侵略性,被称作男人中的男人。

约克公爵支持唐宁的计划,并催促他的国王哥哥签署了命令。

兵贵神速。

当曼哈顿扛把子彼得听到英国人要来侵略的小道消息后,询问了荷兰总部,结果荷兰人上了唐宁的当,说这些都是谣传,英国人跟我们好着呢,不会来侵略。

就这样,彼得放松了警惕,按照计划出游,等他回到曼哈顿岛时,已经兵临城下,英国的炮艇就停泊在下游港口的入口处。

英国打了荷兰一个措手不及。

更绝的是,曼哈顿的许多居民,纷纷倒戈,以此报复荷兰西印度公司对他们的严酷统治。其中带头的,就是那个开纽约风气之先的妓女格里耶,以及他的海盗丈夫安东尼。这对当年的男盗女娼,如今已然是曼哈顿新贵族,他们的四个女儿,嫁给了四个牛逼多金的商人,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势力。

敌我实力悬殊,彼得踏上城楼,遥望海面,凝视着几十门向他瞄准的大炮。此时此刻,他能指挥得动的士兵,就剩下一名炮手,等着他下令点火放炮。

彼得怒发冲冠,钢牙咬碎,准备以身殉国,下令点火。

千钧一发之际,两名牧师赶来,对他一通规劝,说大王你不怕死,但百姓何辜,炮弹一发,血流成河,诺大个曼哈顿,就成了废墟。

17世纪的战争中,有条不成文规定,一旦被包围的堡垒开炮,攻击它的敌军就可以肆意烧杀抢掠,而不受道德良心的谴责。

彼得跛着脚,倒退几步,险些跌倒,长叹唏嘘,英雄迟暮,钦点六名亲信,与英国人商讨投降事宜。

堡垒之外,人群荡漾,海港生风,英国旗帜飘然而上,英国指挥官宣布,以赞助人约克公爵(Duke of York)的名字,重新命名这座城市。

纽约(New York City)诞生。

后话

历史由成功者书写。

英国人没有将荷兰殖民地的相关记录,载入美国早期历史。

曼哈顿扛把子彼得在余生,成了一名德高望重的农场主,被当地人称作“将军”。他死于1672年,享年62岁,身份是纽约人。

邓克在晚年,写了本畅销书,介绍纽约风土人情,一时间洛阳纸贵,流行最广的说法,是这里多元化的人口构成,以及大把的出人头地的机会。英国人、法国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纷涌而来。

美国最著名的殖民地世家,包括罗斯福家族、范布伦家族、范德比尔特家族,其祖先都可追溯到荷兰曼哈顿时期。

历史漫漫,漾过今天。

血钻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近期关于前浪后浪的探讨,想说得很多,说出来却又觉得苍白无力,索性便用一个关于纽约的故事来承载。

窃以为,作为一个合格的“后浪”,要想对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有一点点了解,不但得懂得你的前浪,还得知道前浪的前浪的前浪……

公元2020年,许多中国的80后90后觉得自己的生活被改变了,与从前的岁月静好彻底割裂开来。真相是,一代人生在相对安稳的时代,便以为世界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其实只是侥幸。

因为,在你尚不了解的许多时代,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在动荡和战火中度过。

END

本文作者:哲空空,血钻故事研究员。重点研究方向:东亚,北美。

部分参考文献:

《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传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黄金时代:英国与现代世界的诞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黄金时代的荷兰共和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