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松:面部持续疼痛警惕三叉神经病变

王晓松:面部持续疼痛警惕三叉神经病变
2023年12月19日 13:41 爱的精灵a

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也被称为脸痛,中医称为面风痛,常发生在一侧面部,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以下颌和颊部多见。国内统计发病率52.2/10万,国内外统计发病率62.6/10万,4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右侧多于左侧,且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副主任王晓松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为一位河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李***成功手术,术后不久患者症状消失,吃饭、说话、手触摸等没有出现疼痛,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2018年9月14日称赞王晓松主任:“年轻有为,医术精湛,廉洁自律”。对神经外二科医护人员及王晓松主任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更多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早日确诊得到正确规范治疗,早日摆脱疾病带来的痛苦。

醉酒后面部疼痛以为上火,突然疼痛发作无法工作

患者李***,男,46岁,河北唐山人,某公司业务员。患者自述,大学学的平面设计,毕业后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设计属于技术岗,跟客户接触主要在技术层面交流,很少涉及项目方面的业务谈判,应酬较少。三年后升任部门主管,事情多了,压力也大了,应酬也比以前多。大约五年后被提升为公司副经理,分管户外广告业务。户外广告不同于媒体广告,除了设计、制作,还要工程施工,购买广告位及办理各种发布许可,协调城管、市政、路政、工商等主管部门,还要跟建筑商、服务商、客户、外协单位等洽谈业务,几乎每天都有应酬。

35岁以前虽然有些劳累,但睡一觉醒来就好了,40岁以后渐渐感觉体力、精力都有点跟不上,尤其疲劳或酒后,两三天才能恢复正常。大约三年前因一个超过百万员的大单,连续谈了一周没有进展,先跟分公司的领导谈,再跟总公司宣传部的主管谈,最后才跟分管的经理谈,一天除了应酬,还要做方案,反复修改直到对方认可。平均每天夜晚睡眠不足4消小时,白天也没时间休息。一次宴请客户喝多了酒,有些醉了,被同事送回家,当时用的工程车,密封不好,冷风吹到脸上火辣辣刺骨痛,回到家也没惊动家里人倒在床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感觉头痛、右侧面部也痛,冲了个澡,用热毛巾捂了一会,感觉舒服些,吃了早点就又去单位上班。中午依然有应酬,感觉不舒服就少喝了些酒,连天后头不痛了,面部还有些痛,持续了大约一星期不痛了,也就没再管。大约三周后,面部又出现疼痛,痛一阵就好了,此后,一多喝酒就头痛、脸痛几天,只是认为喝酒引起,没觉得生病。

一年后的冬天,面部疼痛的次数越来频繁,痛得比以前厉害,有时不喝酒也痛,员工活没干好着急,一发火就开始痛了,只好忍着离开。有时工期紧连续加班设计、修正方案,一紧张就头痛,脸上也跟着痛,而且痛起来感觉阵阵抽痛,躺下休息一会就好了。一次在施工现场一边指挥工人干活,一边跟客户讲解广告的创意,突然面部疼的像刀割,马上汗就下来了,疼痛持续了约10分钟,缓解后赶紧去了当地较近的医院看病,医生检查没发现病因,也无法明确诊断,开了些药就回去了。服药后疼痛有减轻不久又发作,因不知道什么病,也不清楚怎么治,再加上工作忙,没时间去大医院看病,一发作就只好忍着,好在休息一下就不痛了。

病加重后就医服药无效,熟人介绍专家手到病除

2018年3月开始疼痛加重,一不注意手碰到脸上的某个地方就开始痛,有时吃饭咀嚼硬的食物也会痛,不得不停止吃饭。有时早晨刷牙也会痛一阵,长期疼痛折磨使得他面容憔悴,消瘦很多。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向领导请假去大医院看病。

在当地城里一家较大医院就医,医生也没检查出病因,根据症状认为可能是神经性痛,先开些药吃吧!拿了药吃了也没见好。后来又找一位中医治疗,试试针灸不行,一扎就疼痛,推拿手一碰就痛,那就吃中药吧!结果吃了一个多月的中药也没有止住疼痛。没办法了,准备放弃。一直忍着疼痛到了今年8月,一次在跟一位客户闲聊时得知,北京的一家医院的专家能治这病,客户说他的一位朋友也是面部疼痛看了好多家医院没好,在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做手术治好了。于是赶紧打听,医生的名字叫王晓松,网上查找医生的资料及治疗的病例,一看病例症状跟自己几乎一样,电话咨询清楚后预约了专家门诊。

2018年8月30日患者在家人及同事的陪同下来到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专家门诊就医,王晓松副主任仔细听患者的讲述,查看了以往的就医病历记录及检测报告,给患者做相关专业检测,综合分析后确诊三叉神经痛,病因为颅内血管压迫神经引起,建议手术治疗,收入住院。完善各项检查后,王晓松副主任邀请陈国强教授的等专家进行会诊,制订手术方案、术前评估、术前准备等,9月5日王晓松副主任、陈国强教授等为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患者很快康复。患者感觉面部轻松很多,术后第三天用手碰触、按压眼角、额头、面颊、嘴角等地方,没有再出现疼痛,刷牙、吃饭也没有疼痛,心里非常高兴。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治疗,患者面部恢复正常,检查各项指标达到康复要求后出院。

王晓松副主任称,患者的三叉神经痛发病可能跟患者长期饮酒加上精神紧张、疲劳等引起血管病变有关,术中发现患者的血管不仅屈曲迂回变长,而且血管有明显硬化现象。他建议年轻人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以缓解工作压力,预防血管过早病变。

三叉神经痛是怎样发生的?

据王晓松主任介绍,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有“触发点”,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临床上,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约占80%以上,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有关的器质性病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周围学说认为病变位于半月神经节到脑桥间部分,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压迫所致,临床证实,约85%的病因是这个部位的血管挤压三叉神经导致;中枢学说认为三叉神经痛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异常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或脑干。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

三叉神经痛的诱发因素有:精神刺激因素如心情烦躁、情绪紧张,刺激性较强或过冷、过热的食物,气候变化或被冷风吹着或是乍热乍寒,都可使疼痛加剧。因此,日常生活应尽量避开这些因素,减少疼痛发作。

(东方红星文/李烈;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好大夫-王晓松网,配图/网络,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专家介绍

王晓松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副主任。

擅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咬肌痉挛、中间神经痛、听神经肿痛等各种颅神经疾病;“微球囊压迫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幕下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手术治疗。承担术后无效和复发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颅神经疾病的再次手术治疗,已独立成功完成“微血管减压术”4000余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