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真菌性肺病只会用伏立康唑?分类+治疗方案大盘点!

真菌性肺病只会用伏立康唑?分类+治疗方案大盘点!
2025年04月14日 21:03 新浪网 作者 医学界呼吸频道V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首选、次选、备选用药方案,一文说清!

  撰文| 师春焕

  真菌性肺病是由曲霉菌属、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及毛霉菌目等致病性真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本类疾病具有显著宿主选择性特征,常见于接受肿瘤化疗、器官移植、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免疫抑制状态患者,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的危重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医疗中免疫抑制治疗、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广泛使用,其临床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已成为呼吸系统感染领域的重要挑战。今天,我们一起理清真菌性肺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明确不同类别疾病的治疗方案!

  如何辨真凶:真菌性肺病的诊断及鉴别要点

1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

  

  相关疾病:

  哮喘,特别是难治性哮喘或重度哮喘;

  其他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阻肺病、肺囊性纤维化等

  必需条件

  同时具备:(1)血清烟曲霉sIgE水平升高(>0.35kUA/L)或烟曲霉皮肤试验速发反应阳性;(2)血清总IgE水平升高,通常>1000U/mL,但如果满足其他条件,≤1000U/mL也可考虑诊断;

  其他条件:

  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9/L;使用激素者可正常,以往的检查结果可作为诊断条件;(2)影像学表现与ABPA一致的肺部阴影(可为一过性病变或持久性病变);(3)血清烟曲霉sIgG抗体升高。须具备第1项、第2项和第3项中的至少2条方可诊断ABPA[1]

2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根据侵袭性肺真菌病分级诊断标准,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3级[2]。临床诊断由宿主因素、临床标准及微生物学标准3部分组成。确诊需要具备病例组织学、细胞病理学、直接镜检来自针吸或活检的组织标本,发现真菌菌丝,并伴有相应的肺组织损害。或者从临床及影像学显示的病灶部位,通过无菌操作取的标本培养出曲霉菌。

3

  慢性肺曲霉病

  •   肺曲霉球放射学证据结合微生物学证据[3],放射学检查发现肺空洞中有圆形肿块,并且微生物学检查发现曲霉为致病菌,通常是痰培养阳性或血中可检测到曲霉IgG。

  •   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CCPA)[4]以下表现至少存在3个月:①慢性肺部症状或慢性疾病或进行性放射学异常,伴有空化、胸膜增厚、腔周浸润,有时出现真菌球;②曲霉IgG抗体升高或其他微生物学证据;③没有或只有轻微的免疫功能低下,通常伴有一种或多种潜在的肺部疾病。

4

  HIV患者肺隐球菌病

  诊断方法包括[5]:组织学检查(肺组织中见典型酵母细胞确诊)、真菌培养(培养出隐球菌确定诊断)、血清隐球菌抗原检查(免疫功能受损者阳性率56%~70%,免疫正常者敏感性差)和影像学检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可早期发现感染。

5

  肺毛霉病

  病原学诊断方法包括微生物学(直接镜检、培养等)、组织病理学(活检组织诊断是确诊重要手段)及分子生物学方法(mNGS检查)[6]

6

  念珠菌肺炎

  念珠菌肺炎的诊断主要根据宿主高危因素(呼吸科侵袭性念珠菌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化疗引起的粘膜炎和住院时间过长)、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分层诊断。

  确诊:无菌体液或组织标本真菌培养为念珠菌和/或组织病理见侵袭性念珠菌病特征性改变[7]

  1 主要真菌性肺病鉴别诊断要点[8]

  用药“宝典”:抗真菌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真菌药物根据作用靶点可分为四大类

  2 抗真菌药物分类和特点[9,10]

  用药方案盘点:抗真菌药物的选择[9-12]

1

  曲霉病

  ①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

  •   首选方案:伊曲康唑(200mg/次,口服,2次/d,疗程4~6个月;如需继续用药,可减至200mg/次,1次/d,4~6个月)。

  •   备选方案:伏立康唑(200mg/次,口服,1次/12h,体重≥40kg;或100mg/次,口服,1次/12h,体重

  •   替代方案:泊沙康唑(无效或无法耐受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时使用),300mg/d口服(需监测肝功能和药物相互作用)。

  ②慢性肺曲霉病

  •   一线方案:伏立康唑、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①静脉:首日负荷剂量6mg/kg每12小时,次日维持剂量4mg/kg每12小时;②口服:200~300mg每12小时(体重≥40kg);100mg每12小时(体重

  伊曲康唑:口服200mg/次 q12h(需监测药物浓度及心功能)。

  •   替代方案:口服泊沙康唑(治疗失败或对三唑类药物不耐受或耐药时)

  泊沙康唑:①混悬液200mg tid;②片剂:第1天300mg bid,然后300mg qd;③静脉注射:第1天300mg bid,然后每天300mg qd。

  •   补救方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或棘白菌素类,如米卡芬净)

  治疗失败或三唑类药物耐药或有严重药物副作用时使用。

  ③侵袭性肺曲霉病

  首选方案:伏立康唑(初始治疗后可改为口服200mg,每天两次)。

  联合治疗:重症患者可联合棘白菌素类药物(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替代方案:泊沙康唑、艾沙康唑。①艾沙康唑:首日200mg每8小时(静脉),次日200mg每日一次;②泊沙康唑:300mg/d口服(需监测肝功能和药物相互作用)。

2

  隐球菌病

  ①免疫正常患者

  无症状:观察或氟康唑(200~400mg/d,治疗3~6个月)。

  轻到中度症状:氟康唑(200~400mg/d,治疗6~12个月)。

  替代:伊曲康唑(需监测药物浓度及心功能)、伏立康唑(用于氟康唑耐药或不耐受)、泊沙康唑(补救治疗)、艾沙康唑(无条件使用氟康唑或有禁忌证时)。

  ②免疫抑制伴弥散性感染或严重肺炎:

  诱导治疗:两性霉素B(0.5~1mg/kg/d)联合氟胞嘧啶(100mg/kg/d),至少8周。

  巩固治疗:氟康唑(200~400mg/d,至少12周)或伊曲康唑(200~400mg/d,至少12周)。

3

  毛霉病

  首选药物:两性霉素B脂质体。起始剂量:1mg/kg/d静脉,逐步递增至5mg/kg/d(耐受情况下);总疗程:至少6~10周,累计剂量不超过3~4g。

  替代方案:艾沙康唑:首日200mg每8小时,后200mg/d(需联合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泊沙康唑:300mg/d口服(用于无法耐受两性霉素B者)。

  补救治疗:联合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或局部病灶切除。

4

  念珠菌肺炎

  非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首选卡泊芬净,耐药风险低。首日70mg静脉滴注,后续每日50mg,疗程根据病情调整(通常10~14天或更长)。

  白念珠菌:首选氟康唑。首日400mg静脉滴注,维持剂量200mg/d;重症患者可增至400mg/d。

  耐药菌株: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

  因人制宜:特殊人群如何用药

  ①儿童: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剂是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泊沙康唑在儿童中的使用需谨慎,需监测肝功能和药物浓度。

  ②孕妇: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剂是孕妇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需避免使用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

  ③老年人:老年人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注意肾功能和肝功能的监测,避免过量使用。

  ④肾功能不全患者: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剂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如卡泊芬净)是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选;泊沙康唑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可作为替代药物。

  相辅相成or水火不容:抗菌药物相互作用知多少[13]

  三唑类药物(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通过CYP450代谢,可能与其他药物(如华法林、苯妥英、他汀类药物)产生相互作用,需监测药物浓度。

  两性霉素B:可能导致肾毒性,需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

  棘白菌素类药物(如卡泊芬净):肝毒性较低,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但需注意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 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12):1169-1179.

  [2]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 (2020).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第六次修订版). 中华内科杂志, 59(10), 754-763.

  [3]Garcia-Vidal C, Alastruey-Izquierdo A, Aguilar-Guisado M, et al. Executive summary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vasive diseases caused by Aspergillus: 2018 Update by the GEMICOMED-SEIMC/REIPI. Enferm Infecc Microbiol Clin (Engl Ed). 2019;37(8):535-541.

  [4]Patterson TF, Thompson GR 3rd, Denning DW, et 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pergillosis: 2016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 Infect Dis 2016; 63:e1.

  [5]温海. 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 5(2):65-68.

  [6]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中国毛霉病专家共识工作组. 中国毛霉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2). 中华内科杂志,2023,62(00):1-9.

  [7]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组. 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2020,59(1):5-17.

  [8]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1): 821-834.

  [9]实用抗感染治疗学(第 3 版). 汪复,张婴元,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338-350.

  [10]童荣生,刘跃建,杨勇.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呼吸科疾病分册[J].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11]戴维·吉尔伯特, 范洪伟. 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新译第53版)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24.

  [12]卢晓阳,裘云庆.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M].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21-10-01.

  [13]刘治军,韩红蕾.药物相互作用基础与临床(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湖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