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纺梭主题博物馆——传梭博物馆正式开馆

中国首个纺梭主题博物馆——传梭博物馆正式开馆
2022年05月26日 16:55 大工美视界

今天上午,中国首个纺梭主题博物馆——传梭博物馆在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正式开馆。

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北苕溪畔,是国内唯一一个以纺梭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纺梭如舟,传梭博物馆如停靠在溪畔的守艺之舟,与自然山水相融,与自然相生相伴。

开馆仪式上,传梭博物馆馆长郑芬兰发表致辞,她说,传梭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纺梭历史、乡土文化、手工技艺的综合性乡村博物馆,也是集市民休闲、游客参观、研学教育、手艺活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乡村会客厅,更是推动手工艺在地活化,引领乡村共富的重要窗口。

传梭博物馆,与乡野厨房、织宿及其它建筑形态共同构成传梭天地综合地,园区总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由老厂房改造而来。博物馆常态展览面积约1500平方米,共设四个常设展厅和一个开放展厅,展出了2002年-2022年二十年间馆长郑芬兰寻访村落或他人捐赠的各类纺梭共计22000多件(组),全面、立体、温情地展示了馆长郑芬兰二十年的寻梭旅程,以及她作为当代手艺传承人如何践行初心、活化手艺,振兴乡村的心路脉络。

传梭博物馆,手工艺是一门世界语言

展好一把纺梭,讲好一个故事,聆听一段音符。展览从“小而美”的命题出发,通过创新陈列理念,合理运用艺术装置、场景复原、数字交互等方式,构建了一个个系统而独立,壮阔而温馨的生活美学空间,让观众能够沉浸式地感受与理解手工艺是一门世界语言。

传梭博物馆,探索N种可能

传梭博物馆作为一座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它的工作重点是“传习”与“造物”。博物馆内有纺织技艺十二道工序演示,有完整的传承谱系,还联动乐清黄杨木雕、常山木龙榨、云南坡芽歌书、百丈竹编等传统手工技艺,共同梳理与保护传统手工艺。

作为一座年轻的乡村博物馆,传梭博物馆最擅长的还是跨界出圈。不局限于简单的展陈,还融入了共享空间和文化体验空间的概念,联动新一代手艺人和新锐力量开展更具创造力的手工艺创新工作,开展布与竹、织与宿、食与木等一系列造物计划;同时,开放展厅将联动城乡布局,以手工艺交流为纽带,承载研学、手作、沙龙、智造、贩售等功能,聚落成一个“手工村落共同体”。

传梭博物馆,引领乡村共富

乡村博物馆的建设本身就是一场文化兴盛、产业复兴的过程。就像馆长郑芬兰所说,建设传梭博物馆的初心就是让手工艺实现在地活化,构建起一条城市与乡村双向激活与联动的产业链;充分聚合在地村民、返乡创客和手艺人,使其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截止开馆当天,传梭博物馆仍在持续招募当地的一技之长者参与博物馆的运营、研讨、培训、创新…

此次开馆仪式还正式启动了“乡信100”百名青年返乡培训计划,号召青年返乡,引领乡村共富。此外,多名省市非遗专家还围绕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主题开展圆桌讨论,持续为乡村共富赋能。

参观须知:

博物馆地址: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洋桥头3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16:15清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特别提醒:

参观请先进行线上预约,扫预约码进馆。观众可提前7日(含当天)通过传梭博物馆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

目前,余杭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市民出入传梭博物馆时,务必规范佩戴口罩,并配合做好测温、亮码等防控措施。

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