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生前想为自己修建陵墓,却因没钱放弃了

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生前想为自己修建陵墓,却因没钱放弃了
2022年09月15日 22:17 方圆文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们在继位之初就要为自己选择“万年吉地”,也就是陵墓。因为在封建统治者们看来,陵地就是国家的龙脉所在,陵地选择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帝国的命运走向。当然了,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国家的兴盛得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并不是靠什么“龙脉”。不过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这又似乎存在着某种关联性。但不论是真是假,中国古代皇陵的建造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而对于陵址的选择,是需要遵循一定次序的,比如清朝入关后修建的两座皇家陵园,即清东陵和清西陵。在道光帝之前,在选择陵地的时候,是需要考虑次序的,比如雍正的泰陵在清西陵,乾隆就在清东陵,嘉庆就在清西陵。

等到了道光皇帝的时候,皇陵最初也是按照次序建在清东陵的,但过后不久,道光帝就将他的陵寝从东陵迁到了西陵,就此打乱了这一次序。而随后的皇帝,便不再考虑次序规则,而只考虑风水了,即哪里的风水好,哪里最理想,就选择在哪里建陵。到了清朝晚期的时候,三岁的溥仪被抬上了皇位,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已经是风雨飘摇,奄奄一息了,更何况此时刚刚给光绪选择了陵地,哪还能顾得上为宣统寻找万年吉地呢!尴尬的是,溥仪在位仅三年,清王朝就宣告覆灭了!不过,在民国政府的优待政策下,溥仪虽然退位了,但尊号仍在,且中华民国还是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对待溥仪一家。简言之就是还承认他是皇帝,只不过没有任何权力而已!

公元1915年,宣统帝溥仪已经十岁了,于是端康皇贵妃(即瑾妃)便提议说道:“现因皇帝十年正寿,即著筹商吉地办法”。瑾妃与王公遗老们商讨之后,决定在易县西陵境内为溥仪选择万年吉地。我们都知道,皇帝的万年吉地要求很高,必须是上吉佳壤才行,并且还要考量吉地的风水情况,因此必须要让那些精通风水之术的“专家”前往勘察之后才能确定。最后在步军统领江朝宗的推荐下,决定聘请前任广东廉州府教授李青来为宣统皇帝甄选万年吉地。为此,“小朝廷”的内务府还特地花了四百元的路费,派专人去请李青前来。

李青不愧是这一行的行家,他率领一行人踏遍了清西陵,经过反复的勘察、卜算,终于在泰东陵后山转东北口(今西大地村北山坡处)找到了一处“风水宝地”。此地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块高阜之地,远处有朝山相对,后面有少祖山作为依靠,左右还有青龙、白虎砂相陪护,实则是一处上佳之地。李青认为此地“灵秀巍峨”,可以作为皇帝的万年吉地之所选。(参考至《大清皇陵秘史》)但“小朝廷”为了保险起见,于是便派遣前任文化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世续前往实地查看。世续来到实地之后,对其十分满意,随后便上奏朝廷:“内堂外堂皆在红桩界内,甚属相宜。”就这样,宣统皇帝溥仪的万年吉地便被确定了下来,随后便派人前往实地圈画出来。

后来,小朝廷甚至已经找人给此地点了穴,确定了金井的位置,并在穴处挖了一个坑,留出原山吉地,并用覆斗形的木箱罩在穴位上,不让其再见到“日月星三光”。陵地定了,穴也点了,金井位置也确定了,下面就是准备破土动工的环节了。但无奈,由于“国库空虚”,民国政府每年给予的四百万生活费只够小朝廷的基本开销,因此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钱来修建陵墓,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开工。1924年11月5日,“小朝廷”时代结束,溥仪也被赶出了紫禁城,而修建陵墓的事情也就此化为了泡影。

如此说来,溥仪还真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了,想修建陵墓,却因“囊中羞涩”而就此作罢!当然了,清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宣统皇帝的结局更是如此,所以这一点倒没有什么可叹息的!参考文献:《大清皇陵秘史》、《民国史》;以上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