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镜头下的南京:残垣断壁间叫卖的商贩 秦淮河边的烟花女子

日军镜头下的南京:残垣断壁间叫卖的商贩 秦淮河边的烟花女子
2022年06月26日 09:39 爱历史V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在中国军队已经停止所有抵抗的情况下,日本侵略者决定在南京给中国人树立一个征服的模式,随后他们便在南京持续实施了40天的暴行。

在这期间惨死于日军屠刀之下的中国军民多达30万。以至于八年后,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之时,蒋还专门提到:“回想到民国26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时, 首都同胞惨遭大屠杀的悲剧, 我们就应该痛定思痛, 时时不忘我们八年来在敌人铁蹄下所受的奴隶牛马暗无天日生活。”

《中央日报》在1945年12月13日刊文《永不遗忘的一日》,在文中特别提到:“不容忘却八年前今天的惨痛日子。这血腥上冲霄汉的八年前的今天, 我们应该永远铭诸于心, 刻诸于骨, 作为促我们自己的警惕的薪胆。”

但就在南京沦陷的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便唆使汉奸沈能毅等人组织了伪华中中央政府准备委员会,准备在南京建立伪政权。只是因为这个伪政府的主席人选一直没有合适人选才一拖再拖。

日本人先想找唐绍仪,但遭到拒绝,又有想到了吴佩孚、熊希龄,一样没有能够成功。一直拖到1938年初,日本人最终决定让梁鸿志担任这个伪政权的主席。

最终在1938年3月28日,在日军在操纵下,梁鸿志等人在南京成立了所谓的“维新政府”,使用北洋的五色旗。成立之初。伪维新政府名义上管辖着苏浙皖三省和南京、上海两市,实际上只控制着铁路沿线的狭窄地区。

当这些大汉奸在投递卖国的时候,南京城里的普通百姓又是如何呢?这里面尽管有不少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和爱国人士,基于民族大义,为争取自由和解放加入到了抗日斗争当中,但更多的人则在不妥协就死亡的选择中,选择了表面妥协,与日伪有着相当暧昧的中间路线。对于当时许多的老百姓来说,并不存在爱国与卖国,只是在这中间寻求着生存的途径。

尤其是南京沦陷以后,百业荒废,大批的市民失业,不得不转做商贩。在南京沦陷后,商业可以说是最先恢复的活动,在最初安全区里的上海路和莫愁路上售卖的商品中很多就是在大屠杀期间来自日军抢劫和趁火打劫的暴徒所获的赃物,这些商贩为了生存或自愿或被迫进行的销售。

在1938年底,当太平路商业区开始重新恢复昔日繁华的时候,许多重新装修的门面正在大肆销售日本货,甚至许多店面前还有穿着白裙蓝衣的中国女孩,在挥舞着双手吸引日本士兵进店消费。

在当时南京城里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家门口都挂起了日本膏药旗,许多人甚至幻想着日本人会成为更好的统治者。尽管这样的屈服心理不一定就能直接与鲜廉寡耻划上等号,但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百姓在面临侵略时将自保放在了第一选项,而所谓的家国或者国家倒并不重要了。

普通百姓为了生存做出选择的同时,被中国传统社会高看的知识分子也在当时的情况下丢了气节,选了依附。其中以南方大学首任校长江亢虎为首的一批文化和教育界的名人纷纷投敌,谋求职位。(日军在秦淮河边拍摄的烟花女子)

在当时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这些平日里满口诗书,仁义道德的知识分子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彻底丢到了脑后,甚至将当时的环境成为了自己“曲线救国”“和平救国”投敌附逆的借口。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照片是1939年3月,在伪“维新政府”成立一周年的时候,日本记者前往南京时所拍摄的部分照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