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哈尔滨的地摊商贩 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八十年代初哈尔滨的地摊商贩 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2022年07月13日 08:42 爱历史V

19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哈尔滨的私营商业经过关停并转,大部分都已经关门歇业,整个城市经济成为了国营集体商业的一统天下,城市的商业活力和经济发展逐渐消退。

随着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身处东北,曾有着“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经济也开始慢慢复苏。

在哈尔滨市区除了国营市场以外,由个体商贩自发形成的自由市场开始出现,并吸引了许多人前往摆设地摊。人们使用手推车或自行车将售卖的商品运到固定的场所,也有些直接就在街角路边进行销售。

这些以地摊方式进行销售的自由市场比起国营市场来说,商品种类更加丰富,价格更为实惠,因此也很快吸引了大量的人潮前往选购。

当时面对这样的经济新形势,最初工商部门还是采取了固有思维模式,采取了取缔、驱赶等方式,甚至将有些商贩被以投机倒把的名义进行了拘留。但收效甚微,不但没有能够取缔市场,反而前往摆摊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最终根据中央的文件精神,在不影响交通市容的条件下,逐渐开放了一些集贸市场。

当时不少人通过摆摊设点,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活络的商业头脑,成为了当时令人羡慕的“万元户”,也通过当时挖到的第一桶金,成为了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弄潮儿。在这条承载着无数人梦想和希望的道路上,一批又一批的人在摆摊设点中撒下了泪水和汗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