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联储降息货币政策
2024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BP至4.75%-5%。这是自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降息,这一决策不仅超出了部分市场预期,也深刻反映了美国经济面临的复杂局面与艰难抉择。
美联储降息行动符合预期,但降息幅度超出市场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试图将本次降息定义为一次“校准”(recalibrate),从而迈向“中性利率”(neutral-rate)。为让就业和通胀形势达到“平衡”状态,美联储维持“限制性利率”显得不合时宜,需要尽快迈向“中性利率”。
最新点阵图显示,在19位官员中,有9位认为2024年内累计降息不超过75BP,其余10位官员认为累计降息不低于100BP。点阵图显示,美联储今年还将合计降息50BP,即大多数官员暗示年内的另外两次会议中仅降息1-2次,每次25BP。
另外,美联储发布的经济预测(SEP)显示:美联储基本维持2024-2025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下修PCE和核心PCE预测,上修失业率预测。(下图)
以上美联储发布的经济预测(SEP)图表中,相比2024年6月的主要变化包括:
1) 经济增长:将2024年经济增长预测由2.1%小幅下修至2.0%,维持2025和2026年经济增长预测为2%,维持长期经济增长率为1.8%。
2) 就业:将2024年底失业率预测由4.0%明显上修至4.4%,将2025和2026年失业率预测同时上修0.2个百分点分别至4.4%和4.3%,维持长期失业率预测为4.2%。
3) 通胀:将2024年PCE和核心PCE通胀率分别下修0.3个0.2个百分点至2.3%和2.6%,将2025年的这两个指标小幅下修至2.1%和2.2%,维持2026年以后及长期通胀预测为2.0%。
4) 利率:将2024年末政策利率中值预测由5.1%大幅下修至4.4%,将2025年政策利率预测由4.1%下修至3.4%,将长期政策利率小幅上修0.1个百分点至2.9%。
二、欧美日央行货币政策变化
1、欧央行、英格兰银行、美联储先后降息
2024年6月6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三大关键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
2024年9月12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再贷款利率与边际贷款利率分别下调60个基点(下调后分别为3.65%与3.9%),将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5%;
2024年8月1日,英格兰银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5.0%;
2024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前为4.75-5.0%。
2、日本央行今年两次加息
2024年3月19日,日本央行将政策性利率由-0.1%提高至0-0.1%;
2024年7月31日,日本央行将政策性利率由0-0.1%提高至0.25%。
三、美联储历次加息降息周期
一方面,从历史上看,每次美联储的加息紧缩周期,都会给全球造成重大冲击,与美国经济金融联系越紧密的国家受影响越大。1)1980年代初的紧缩周期,拉美主权债务危机爆发;2)1986-1989年的紧缩周期,日本经济泡沫破裂;3)1990年代的紧缩周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4)2004-2006年的紧缩周期,全球金融危机爆发。5)2022年3月加息后,斯里兰卡、黎巴嫩宣布破产,埃及、英国等国濒临破产。
另一方面,美联储每次开启降息的背景有一定共性,都出现了经济和(或)通胀放缓的信号;也有各自的特殊背景:1)1984-1986年,高赤字与强美元。2)1989-1992年,储贷危机。3)1995-1996年,无经济冲击。4)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5)2001-2003年,互联网危机。6)2007-2008年,次贷危机。7)2019年,贸易局势紧张。
四、2024年美联储降息启示
此次在大选期间的超预期降息,综合考虑了美联储政策目标是在较长时间内实现充分就业和2%的通胀率。这也意味着过去一向标榜政治中立的美联储,表明了自己挺现任执政党民主党的立场。
欧元区由于持续受到地缘政治冲突(俄乌冲突、巴以冲突、黎以冲突)影响,增长动能较弱,预计将持续降息,甚至降息幅度超过美国,欧元汇率可能稳中走弱。
这一轮美元持续加息周期终未能收割任何大国经济体,表现为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影响力在减弱。中美大国博弈过程中,中国扛住了贸易战、科技战之后,进一步抵御住了美元汇率的强烈冲击。我们需要保持定力,继续保持经济金融和社会稳定。
此次美联储超预期大幅降息,将会逐步提升外需、缓解国内资本外流和汇率调整压力,中国宏观政策的调整优化在幅度和节奏上有了更大更快的空间。同时,美国MMT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实践的经验教训,也会对当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阅读
人民币本币结算:现状趋势及影响
美联储加息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及展望
2024年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白金宏观经济研究
平台聚焦于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金融科技、资产管理、金融国际化、产业创新发展等领域,旨在关注世界经济发展,增进学术交流探讨,搭建国内外学术与合作平台,在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建言献策以及培养全球化思维金融人才等方面做出贡献。
扫码关注更多内容:
免责声明
a. 研究报告中所引用文字图片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
b. 研究报告中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研究报告对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c. 研究报告版权仅为作者本人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发布,需注明出处为“白金宏观经济研究”,不得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作者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