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心科技冲刺港交所上市:收入主要靠卖药,毛利率仅在10%上下

圆心科技冲刺港交所上市:收入主要靠卖药,毛利率仅在10%上下
2021年10月17日 18:35 贝多财经

10月15日,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圆心科技”)公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准备在香港上市。本次赴港上市,高盛、中信证券为该公司的联席保荐人。

根据招股书,圆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圆心科技在招股书中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按2020年收入计,该公司是中国第一大专注于处方药的综合医疗交付平台。

招股书显示,圆心科技通过三大支柱业务(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及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共同致力实现同一目标,致力于创建一个协同的医疗平台,确保向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及贴心的服务。

同时,圆心科技通过与医院、医药公司和保险公司的深入合作,向行业参与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圆心科技称,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涛在线上、线下的医药零售和医疗机构运营等方面有多年丰富经验。

IPO前,何涛通过天津川又集团、圆妙人合计持有圆心科技37.01%的股份,腾讯持股19.55%,红杉资本持股16.21%,启明创投持股7.12%。同时,圆心科技的股东还包括中信、中金、奥博资本等。

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

财务方面,圆心科技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8.19亿元、23.52亿元、36.29亿元。2021年前8个月,圆心科技的营收为36.12亿元,2020年同期营收19.33亿元。

截至目前,圆心科技仍处于亏损状态。具体来看,其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期内亏损(净亏损)分别为1.18亿元、2.01亿元和3.63亿元;2021年前8个月的期内亏损为4.62亿,2020年同期亏损为1.77亿元。

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圆心科技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经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1.15亿元、1.72亿元和3.13亿元;2021年前8个月的经调整亏损为3.65亿元,2020年同期的经调整亏损为1.45亿元。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圆心科技的整体毛利率并不高,约在10%上下,且逐年走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其毛利率分别为10.2%、10.6%、9.2%;2021年前8个月毛利率为7.6%,2020年同期的毛利率为9.4%。

而按业务划分,圆心科技的供给端赋能服务毛利率则技高一筹。以2020年为例,圆心科技的整体毛利率为9.2%,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毛利率为7.6%,供给端赋能服务的毛利率则高达72.1%。

支出方面,除了销售成本外,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圆心科技的最大费用支出项目。报告期内,圆心科技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分别为1.39亿元、3.25亿元、4.95亿元和4.71亿元,占比分别为16.9%、13.8%、13.7%和13.0%。

相比之下,圆心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230.9万元、2265.1万元、4629.4万元和5753.8万元,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1.0%、1.3%和1.6%。这意味着,圆心科技的研发占比远低于市场营销费用率。

主要靠“卖药”获得收入

贝多财经了解到,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收入为圆心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期内贡献占比均超过95%,而供给端赋能服务收入、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收入的合计占比则不足5%。

具体来看,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8个月,圆心科技的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收入分别为8.09亿元、23.03亿元、35.37亿元和34.59亿元,占比分别为98.8%、97.9%、97.5%和95.8%。

所谓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指的是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截至2021年8月31日,圆心科技在中国以圆心药房品牌开设了251家药房。同时,其还创建了综合在线医疗服务及药房平台妙手医生,与线下药房服务形成互补。

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八个月,妙手医生的每月平均用户访问量约为4,150万。圆心科技称,其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不仅向患者提供广泛的在线服务,如复诊及复诊处方,亦通过在13个省的门诊提供多种线下医疗服务。

不止如此,圆心科技还与医院合作,提供在线医院功能,如在线问诊、智能转诊以及预约解决方案。截2021年8月31日,涵盖了包括130多家三甲医院在内的340多家医院。

报告期内,圆心科技来自供给端赋能服务的收入分别为21.8万元、576.3万元、379.5万元和1034.8万元,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收入分别为981.5万元、4343.8万元、8847.1万元和1.43亿元。

以此来看,圆心科技的供给端赋能服务收入对于整体营收的贡献微乎其微。不过,该类业务的收入则实现了猛增,同样也包括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收入,有望成为该公司新的增长点。

从圆心科技的招股书中不难判断出,其主要是通过“卖药”获得收入,这也是该公司毛利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作为对比,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收入同样主要来自于“卖药”,但两者均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盈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