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22万绥军实力强悍,为什么却在平津战役中遭到吊打?

解放战争:22万绥军实力强悍,为什么却在平津战役中遭到吊打?
2023年05月08日 09:04 史源史诗

48年的傅作义军队(绥军),总兵力达到十七个师22万人。很多朋友认为二十几万人不过几个兵团的规模,无论在国军还是我军阵营,都谈不上多么强大的部队。然而国军强的是中央军,巅峰兵力近300万。众多地方派系中,解放战争时兵力能达到20万上下的仅有绥军和桂军两支。一北一南,傅作义军队堪称是“最强地方军”。然而这22万人,在决定胜负的平津战役时表现却相当羸弱,要么被歼要么缴枪。为何会出现这种出人意料的情况呢?

应该说绥军的总体战力是较强的。这点不仅体现在17个师的兵力数字上,其主力部队35军是抗日时期著名的王牌军,无论士兵作风、经验和装备水平都不输给中央军主力。傅作义48年担任华北剿总司令,手握部分财权,更是有力补充了绥远部队的武器装备。比如35军3个师用于机动的美式十轮道奇卡车,中央军都不多见,绥军竟然有450辆之多!可见傅系财力和军力的雄厚程度。而且部队的作战能力是实战验证的,1948年之前,华北的解放军在傅作义军队面前吃了不少苦头,张家口、大同、冀中等战役均是败仗,这在其他战区是很少出现的情况。再加上除了自己嫡系的这批部队,傅作义还间接掌握近30万中央军,我军在华北的局面很难独立打开。

不过48年形势变了。华北和东北陆路相连,48年11月东北完全解放,东北野战军总兵力达到120万人,国民党军在北方的整体形势瞬时间急转直下。只要东野入关南下华北,与原有的华北军区三个兵团里应外合,则傅作义部面对百万解放军,压力巨大。况且傅作义此战布阵极有问题,与其20年来的战场名声严重不符。先是自作聪明,把部队自西向东一字分布,将原本就处于明显劣势的兵力分散使用,岂不是等着被逐个包围歼灭?西线打得一塌糊涂,王牌35军一上来就被张家口的诱饵吸引,大部遭到歼灭(损失2万人,另有一个师留在北平);东线天津城被刘亚楼部近3倍的兵力配合强大炮兵包了饺子,13万人尽失,华北国民党主力顷刻间输掉五分之二。

剩下的30余万人被孤立在北平和绥远两个遥远的据点。很显然,49年初傅作义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只得相对明智的进行起义。北平25万起义的国军部队,其中就包含了10万绥军嫡系。剩余部队则在数月之后的绥远起义中被整编。绥军要么被歼,要么缴枪的结局就是这样一步步出现的。平津战场上,并未出现如辽西决战或淮海那样的大战场面。傅作义苦心建立起的武装,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