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控人归来,却“吓跑”了投资者,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振芯科技(300101.SZ)身上。
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振芯科技股价突然开启了暴跌模式,5日内股价跌幅近40%,市值蒸发近50亿元。
谜底在2025年第一个交易日揭开。当日,振芯科技发布公告称,收到法院于2024年12月30日作出的判决,不予解散公司第一大股东国腾电子。依此司法判决,由无实控人的上市公司振芯科技,不得不在1月14日通过董事会决议,将公司实控人变更为国腾电子第一大股东何燕。
实控人归来,却带崩了股价,投资者为何用脚投票?振芯科技困局何时了?
实控人回归,股价大跌
在2010年振芯科技上市时,何燕就以国腾电子大股东身份被认定为实控人。然而,此后由于何燕涉及刑事犯罪,公司出于化解实控人风险目的,在2020年初将公司认定为无实控人,直到此次发生逆转。
受实控人“归去来兮”的影响,振芯科技股价此前已经多次经历大幅震荡。
然而,股价波动却颇具戏剧性:只要何燕一被认定为实控人,公司股价往往会大幅下跌;而当司法判决解散国腾电子时,公司股价和业绩往往会显著回升。
2013年7月,振芯科技发布何燕涉嫌违法的公告后,公司股价当日下跌10%,月累计下跌18.86%,严重偏离指数及同行业公司股价。企业利润从2012年盈利2400余万元,断崖式下跌至2013年亏损1600余万元。这是振芯科技上市15年来唯一的一次业绩亏损。
2018年9月,法院判决解散国腾电子后,在创业板股指周跌幅4.12%的情况下,公司股价仍保持上涨。
但受实控人何燕身份的影响,2019年振芯科技业绩下降到450万,面临二次亏损,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不得已于2020年启动公司无实控人这一认定。
2020年初,振芯科技被上市监管部门认定无实际控制人后,当年企业利润从2019年450万快速增长至8000万,并连年高速增长。
2021年11月29日,法院重审判决驳回国腾电子解散请求,在创业板股指上涨的情况下,公司股价再次严重偏离指数及同行业公司股价走势,当天暴跌13.4%,最高跌幅19.01%,市值蒸发21.17亿元。至12月26日累计下跌23.13%,市值蒸发36.52亿元,国腾电子所持股份对应市值累计蒸发10.81亿元。
(图注:振芯科技实控人纷争事件与股价波动示意图)
在等待司法判决期间,振芯科技业绩和股价处不正常振荡状态,严重挫伤了广大投资者信心。2023年度业绩较2021年度下滑52.07%,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较2023年同期相比再度下滑32.35%。
另有统计结果显示,在何燕被认定为实控人的2013到2019年,公司平均业绩是3400万;而在公司被认定为无实控人的2020年到2022年,公司业绩平均在1.3亿以上,年均增长率100%。
(图注:振芯科技实控人纷争事件与公司业绩变化图)
如今,随着国腾电子经司法判决不予解散,实控人何燕再度归来,振芯科技又开启了新一轮股价动荡。
投资者担心什么?
要厘清实控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就要先弄清楚振芯科技、国腾电子与何燕之间的关系。
振芯科技成立于2003年,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产品为高端核心的国产化替代,也是北斗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因此也被称为“北斗导航第一股”。
振芯科技的控股股东为国腾电子,持股比例为29.38%。国腾电子共有5名自然人股东,其中何燕持有51%股权,莫晓宇、谢俊、柏杰、徐进等其他4名振芯科技创业团队人员合计持有49%股权。
在振芯科技上市时,何燕凭借国腾电子所占股权,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但是,何燕从未在两家公司担任职务、从未参与经营管理,仅是公司的财务投资人。而莫晓宇、谢俊、柏杰、徐进等4名股东组成了振芯科技的核心创始团队和经营管理团队。
值得关注的是,国腾电子是以振芯科技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财务投资型公司,除了投资振芯科技以外,并无其它实际生产经营业务,振芯科技占其总资产达95%以上。
据媒体报道,2013年7月,何燕因涉及高官腐败案而被调查,并于2016年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由于何燕的犯罪人员身份,严重影响到了上市公司重大经营活动。国腾电子的4名股东尝试化解实控人风险,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均被何燕拒绝。从2017年起,何燕与国腾电子4名股东再未见面,再未召开过全体股东会,国腾电子股东之间彻底失去合作基础,公司陷入治理困局。
2018年2月,国腾电子4名股东向成都市高新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解散国腾电子。一审判决解散国腾电子。此后,该案历经发回重审、重审一审、上诉,于2024年12月30日形成判决,不准予解散国腾电子。
尽管此次司法判决国腾电子不予解散,何燕重返实控人地位,但振芯科技的实控权之争仍难言落幕。
1月2日,振芯科技在诉讼进展公告中透露,国腾电子的莫晓宇、谢俊、徐进、柏杰四名股东告知,“他们将勤勉尽责继续保障上市公司正常运营秩序,同时将通过法定救济途径继续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化解实控人风险
据了解,由于国腾电子治理僵局多年未解,振芯科技经营环境不断恶化,团队人心不稳、骨干离职等现象不断加剧,部份技术团队人才流失严重,甚至濒临解体。
而振芯科技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资料显示,公司拥有400多项知识产权、300余项国内专利、软件著作、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其中多项技术和产品打破国外封锁,国内无替代,解决了相关领域的自主可控和“卡脖子”问题。而一旦技术团队人心不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显然面临严重威胁。
实控人之争,如果伤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显然是各方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振芯科技的控制权之争,从表面看虽是股东各方合法权益与公司治理模式之争,但公司背后有着广大中小投资者,更由于振芯科技是高端核心国产替代产品供应商,背后更有国家安全的大棋局。
因此,放眼国家安全的大棋局,振芯科技的控制权之争,也在考验着企业家和核心团队的格局。
有分析人士指出,解散已经形成事实治理僵局的国腾电子,不仅无损且有利于大股东何燕个人经济利益。何燕个人单独持有振芯科技股份,其可依据《公司法》正当行使各项股东权利,该等权利受法律保护,与其既往身份等问题无关。同时,振芯科技成为无实控人,解除了上市公司的实控人风险。
作为一家产品具有竞争力的行业龙头公司,如何积极、稳妥、彻底化解实控人纷争,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显然是摆在振芯科技面前的当务之急。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