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长子20岁就去世,其妻子的嘉奖诏书是苏东坡写的

包拯的长子20岁就去世,其妻子的嘉奖诏书是苏东坡写的
2022年05月13日 10:14 历史有妖气V

包拯,在我国一直有包青天的美称,他是几千年封建社会里的耿耿忠臣,也是无数官员应该效仿的清廉圣人。包拯的一生为国为民,他给宋朝带来了一丝曙光。

由于电视剧以及戏剧里侧重于包拯的判案以及清廉,所以许多人对包拯的家人都不是很了解。包拯有两任妻子,结发之妻名为李氏,但李氏却不幸病逝,令包拯悲痛欲绝。李氏走后,包拯跟董氏结为夫妇,董氏也就成为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除此之外,包拯还有一位妾,名为孙氏。包拯跟董氏在婚后不久生下了一子,取名为包繶。包繶的童年定然是不太幸福的,因为包拯做人严谨,对待自己孩子更是严格无比,董氏虽然温柔,但也希望能将包繶培养成才,所以包繶儿时背诵了无数经典。在包拯的心中,包繶身为他的嫡长子,也是那时的独子,便是他日后的接班人,他需要包繶成为宋朝百姓的新一位青天大老爷。包繶也没有辜负包拯跟董氏的期待,他自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阅读的书籍常常能牢记于心。并且耳濡目染下,包繶的性格跟包拯十分相似,都是一样的清明,这样的人,日后步入仕途,对百姓而言也是一种幸福。

一般而言,古代人想步入仕途,除了立下军功,便是考取功名。包繶算是个例外,因为包拯实在是太过受宠,所以包繶年幼时便被宋仁宗封为太常寺太祝。不过此时,这个官职还是个虚名,因为包繶年龄太小,若是上任,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多半还会引人非议,连累包拯,让其名声受损。所以朝廷只是将包繶的官职记录在案,等到包繶行及冠之礼(类似于如今的成人礼,只不过古人是二十岁)后,再去上任。同时,包拯还是希望包繶能去参加科举,毕竟包拯的一切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跟父母无关。他觉得虎父无犬子,自己能考上进士,包繶自然也能。

就这样,岁月如梭,包繶也慢慢长大。等到包繶十九岁时,通过他人介绍,跟崔氏结为夫妻。古代讲究门当户对,崔氏能嫁到包家,其出身也是十分高贵,她乃是昔日三朝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自幼知书达理,有董氏风范。正因此,董氏也对这个儿媳妇十分满意,一家人相处的非常融洽。之后,崔氏便怀上了包繶的孩子,整个包家都忙活起来,崔氏也安心在家养胎。此时的包繶距离行及冠之礼已经不远了,他也在家中耐心等待,听取父亲的教导,为上任为官做一些准备。但可惜,包繶还未等去当上太常寺太祝,便在二十岁时因病去世,一时间,包府笼罩着悲痛的气息。包繶因为什么病去世,史书里面并没有讲明,但多半也不会是什么重病,毕竟古代医学落后,一些如阑尾炎之类的小病都可能取人性命。

另外,史书里也难以找寻崔氏产子的具体时间,也就是说,包繶极有可能既未上任为官,又没有看到儿子出生,也是令人唏嘘不已。崔氏在包繶去世后,几度陷入绝望,但为了孩子,她又逐渐振作起来。遗憾的是,崔氏的孩子包文辅也在五岁时随其父而去,而且那时包拯年岁已高,很难再生育,当时的包拯多半以为自己要绝后。所幸,或许是上天不忍,包公在六十岁大寿时从崔氏那得知自己的妾孙氏曾产下一子,被崔氏所收养。包公老年得子,欣喜若狂,为其取名为包綖,后更名为包绶。包绶便成为了包公的次子,也是其兄长死后的独子,包绶出生后没几年,包拯便驾鹤西去。值得一提的是,昔日崔氏丧子丧夫后,包拯以及董氏曾提出让崔氏离开包府,另寻夫君,不要浪费青春年华。崔氏却执意不肯,她表示今生只会做包繶的妻子,并且说了这样一番话:“公公为天下人所敬仰,吾可代夫君奉养翁姑,心满意足矣。”之后,崔氏说到做到,一直把包拯夫妻二人当做亲生父母去孝顺,二十年如一日,从未有过更改。如此真情,天地可感。宋仁宗也因崔氏的贞节所动,特意下旨封她为永嘉郡君,并且还让苏轼提笔作文为崔氏写嘉奖诏书。只可惜,包繶还是去世太早,未能与崔氏白头偕老,也算是一种遗憾。并且从包繶弟弟包绶为官后的清廉来看,包繶也定然不会差到哪去,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参考资料:《包孝肃公奏议》《宋史》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