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是由博物馆、荐福寺古建筑群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组成,是一个集文物收藏保护和展示利用的综合性文博单位,于2007年5月18日建成开放,2010年3月31日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其中,文物藏品库4000平方米,文物藏品约10万余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4万件。
此次金银玉器珍品展从上万件院藏文物中遴选出126件(组)金银器和玉器,其中包括秦代青玉高足杯、汉宣帝御用玉杯、隋代董钦造像等国家一级文物。金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和玉所代表的已超越审美和使用范畴,被视为精神、道德、人格与文化的象征。西安曾是“十三朝”建都之地,也曾是金玉文化的中心,蓝田玉享誉盛名,透过此次文物展可以领略古都的千载荣耀和盛世辉煌。
高10.8厘米、长18厘米、重260克,盛唐之作品,出土于大明宫遗址,属于典型的兽身龙形制。龙的造型虽然变化多样,但究其造型不外分蛇身和兽身两种,唐以后兽身龙逐渐减少。这件走龙很有气势,一身盛世大唐气派。走龙尖嘴龇牙,长舌卷曲,独角竖耳,头须向后,锯齿状背脊,长尾拖后上卷,全身刻有鱼鳞纹,三爪长腿,筋骨强劲,昂首行步,姿态雄壮刚健,情态生动,富有生命力,表现出唐代高超的冶金技术。
长银链两端为龙首,链为龙身,龙首与银链为一体。龙首为独角长嘴,巨目龇牙,大耳长须,鼻上卷,口含圆环,环为锁扣,各部位结构巧妙合理,制作精细,使用方便,龙首为铜质外包银,表面鎏金,链银质,链与龙首铆接,牢固耐用,是一件具有很高艺术装饰实用品。
经过考证为项链,古代有一种五兵项链与此相同,到唐代可能仍延用。
鎏金镂空双蜂团花挂链银香球,径12.8厘米,重547克,链长24.5厘米,圆球状,上半部为盖,下半部为身,以合页铰链相连,子母口扣合,活动钩控制香囊开合。
这是西汉早期玉器的一件珍宝,是迄今所知的绝世佳品。
它由和阗玉的羊脂白玉琢成,玉质温润,琢磨精细,显示了和阗玉独具的色白润泽的魅力。造型更是独出心裁,玉马脚踏祥云,腾空飞奔,背上骑一仙人,神态自如,邀游天空。这玉马就是汉代称的天马。
《史记·大宛列传》载:"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汉武帝得天马,十分高兴,作《天马歌》,唱道:"天马来,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这是说,天马从遥远的西方来,跋山涉水过沙漠,能帮助安定边疆。新疆的马在各族人民交往中起了重要作用。张骞第二次通西域到乌孙,乌孙王就送了几十匹马给汉武帝。过几年,又遣使臣带一千匹好马向武帝请求和亲,武帝将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封为公主,嫁给了乌孙王。中国古代诗人对天马写下了优美的赞歌。
这一玉件的天马,正是历史的再现。玉马肢体肥硕,昂首挺胸,双目前视,两耳竖立,张口嘶鸣,身饰羽翼,脚踏云板,自由自在地邀游天空。仙人如一武士,头系方巾,身著短衣,手扶马颈,威武无比,此是汉代"羽化登仙"思想的反映。这一玉器是汉玉豪放博大风格的反映。
口为八连瓣,腹壁也呈八瓣形,单柄,圈足,足已脱落。外壁通体鎏金刻花,八瓣上部各为一组狩猎纹与仕女图相间围绕一周,下壁为八莲花瓣托扶。上刻鹿纹,下部圆环与上部连接组成,圆环仅能容一手指,下部可用手指托扶,使用方便。腹部人物纹样,由左向右,每瓣纹饰为在花丛中有三仕女,两个漫步聊天,一个扑捉花蝶嬉玩;骑马狩猎人,手持绳圈高举,策马飞驰,追赶两只野兽;一仕女手举婴儿,旁站立仕女手持团扇戏弄婴儿,另一仕女双手高举,准备接抱婴儿;骑马狩猎人,手持鞭追赶两只野兽;在花园中,仕女双手抱盒等候;将猎人骑马飞奔,回身拉弓射猎猛虎;舞乐图,一仕女翩翩起舞,其旁两仕女坐在凳子上,一个吹笙,一个弹琵琶秦乐;将猎人骑马急转,追赶两只猛兽,近圈足处有一圈相同的花叶纹饰。内底为波涛海水,水中有三条鱼围绕瑞兽竞游,即海水瑞兽游鱼图。
麟趾金,马蹄金-西汉
金饼-西汉
望子成龙翡翠坠-清
鸳鸯纹带钩-清
龙纹带钩-明
龙纹带钩-元
龙首悬纹带钩-西汉
鎏金嵌
银镜壳-唐
花瓣形胭脂盒-唐
金凤-唐
金鸭-唐
金铺首-战国
盘龙纹带柱金饰-战国
金树-唐
金龙-唐
金蔓草花饰-唐
喜上眉梢簪-明
羊饰-汉
葫芦形金钩饰-明
白玉剑珌-汉
白玉剑珌-汉
鎏金铜铺首-唐
玉鱼-西周
云纹高足杯-秦
海棠形鹦鹉纹银盒-唐
金虎符-战国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