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工厂年产50枚长征八号,美国“星链”有对手了

中国火箭工厂年产50枚长征八号,美国“星链”有对手了
2023年05月28日 10:00 良生侃国际

从指责中国在太空种水稻是“殖民”第一步,到担心中国抢先登陆月球南极陨石坑会“阻挡”美国重返月球,美国人对于中国航天科技的忌惮越发明显。但实事求是而言,美国航天科技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从“可回收”式火箭发射技术到“星链”计划,美国人总是领先一步。

但中国也不遑多让,近日,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那就是中国的“超级火箭工厂”将于明年完工,这标志着中国正迎头赶上。火箭工业将迎来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建造中的超级火箭组装厂每年能制造50枚长征八号火箭,规模前所未有!

这座位于海南的超级工厂明年完工后,中国的年发射能力将提升一倍,其制造速度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望尘莫及的,去年,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发射了61次。

长征八号是一种低成本、不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能装载20多颗星链大小的通信卫星。我国计划使用这种中型运载火箭,每年将1000多颗卫星送入太空。

不过,新的火箭可能还有更大的野心,就是要把卫星放在比美国“星链”卫星更高的轨道上。这样一来,中国的卫星将获得“压制”美国的竞争对手的能力。

为了不在太空竞争中落后,我国航天目前将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提高火箭生产速度

2、降低发射成本

3、更高的轨道

脉动的生产线

长征八号团队负责人宋正宇表示:这座巨型火箭工厂,将中国航天事业推入新时代。为了现实目标,中国计划发射近13000颗卫星,可在紧急状况时压制敌对卫星群!

不过,中国现有的火箭阵容有点力不从心,要么太小,要么又太大。为此,中国的科技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火箭:长征八号,这型火箭的目标是填补中国火箭的空白,其效率极高。

长征八号具有极大潜力,它能够满足中国90%以上的中近地轨道发射任务。但是,中国现有的火箭生产速度跟不上项目的需求。

传统的火箭生产是工人们把各个部件一个个组装起来,然后再连接到固定位置上。火箭自己不会动,而工人们则围着它转来转去。

但是,现代火箭制造开始采用脉冲装配线技术,就像制造战斗机时用的那种技术,目的是要加快装配速度,降低成本。马斯克就开发了一套名为"猎鹰9号集成装配线"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同步脉冲在装配过程中快速高效地移动火箭部件。这种方法让SpaceX能够用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火箭。

中国的长征八号工厂在海南文昌采用类似的工艺,不过还有一些独特的优势,那就是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能力,成本优势,以及高精度制造能力。

降低发射成本

根据最近的一份报告,现有的长征火箭将1公斤的货物送入近地轨道的成本大约是3000美元,跟SpaceX的可重复使用的猎鹰9号火箭相当。也就是说,即使不采用“可回收技术”,中国的成本也与马斯克的“星链”项目一样。而采取脉动生产线后,我国的发射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另外,研究人员还找到了一些进一步降低长征八号成本的方法。

比如通过数字设计和仿真工具来进行模态测试,将开发周期缩短 12 个月,节省了大量测试资金。

研发出全新的火箭引导和控制方法,具体来说,在火箭的飞行过程中,采用了交替动力飞行和滑翔的方式,以优化火箭的轨迹。首先,火箭在第二阶段的第一部分会像滑翔机一样沿着亚轨道滑翔到达指定目标。然后,火箭会转换为动力飞行,以顺利到达最终目标轨道。

更高的轨道

通过对长征八号火箭进行了优化,可以把卫星送上更高的轨道,也就是高度为7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比大多数美国“星链”卫星的550公里运行轨道高得多。

这个太阳同步轨道主要用于对地观测卫星。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叫“太阳同步”?因为这些卫星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经过地球上的任何给定点,这样一来,对地观测更加准确。

由于位置更高,这些卫星也更容易与地面站进行通信,因为视线更加清晰。

当然,太阳同步轨道也有一些缺点。首先,进入这种轨道需要更多的能量。另外,由于太阳同步轨道中的卫星离地球更远,所以它们的响应速度和数据传输速度都相对较慢。

据中国科学家透露,一些用于项目的通信卫星将配备传感器和其他设备,以便观测。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中国能够利用太阳同步轨道的卫星来跟踪“星链”卫星,并收集有关它们的移动和活动的数据,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干扰或破坏其运行。

航天新时代

中国的新火箭工厂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预计明年六月,将迎来首次发射火箭,据报道,目前每隔十天就能完成一层楼的建造。

总的来说,火箭工厂的建设将中国航天带入高速发射的新时代,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每周,甚至每天都能看到火箭发射的新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