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快乐唾手可得,还需要自由吗?——读《美丽新世界》有感

如果快乐唾手可得,还需要自由吗?——读《美丽新世界》有感
2022年07月09日 11:12 德州冷墨欣语

01 充满快乐的新世界在人类的未来,有这样一个世界:这里没有饥饿,没有疾病,人不会衰老,而且寿命很长;这里人们可以拥有很多性伴侣,并且不用担心怀孕;这里不需要家庭,因为所有的人都是人工培育出来的;这里不需要爱情,不需要哲学和艺术,不需要理想和信仰;这里有足够多的娱乐活动,比如各种感官电影、运动项目、休闲项目,保证你不会腻味;这里的人有不同的等级,高等级的人统治着这个世界,低等级的人永远只能从事低下的劳动,但是他们十分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如果你一旦感到不快乐,吃下一种名为“苏摩”药物,就会将一切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这个世界充满了唾手可得的快乐,但是你是否愿意活在这样的世界里?这就是英国小说家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描述的“美好”世界,这部小说自1932年出版以来,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评论家以多种方式对小说进行了大量研究。

不禁想起了电影《黑客帝国》,电影里面的人只要服下蓝色的小药丸,就会进入一个虚拟的美好世界。但这是真正的幸福吗?在这个新世界中,人们从小便接受巴甫洛夫的睡眠教育,被灌输集体主义观念。人们被划分为五个不同的阶层,由于出生之前,胚胎基因就被人工控制设定好了,所以无论出生是何种阶层,人们都会感到幸福,不存在反抗意识。并且符合这个世界规则的人会受人尊敬,被评为优秀公民,不符合规则的人则会被群起而攻之。一个野人约翰来到了这个新世界,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被人们视为异类,感到十分痛苦,但他拒绝服用苏摩。他说:“我不要舒适。我要上帝,我要诗歌,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美好,我要罪恶,我要不幸福的权利。”约翰以自虐的方式寻找精神救赎,但是最终却被这个社会排斥,选择了自杀。

02 失去自由的新世界我们都羡慕在天空翱翔的小鸟,常将自由比作小鸟。但是,我们忘记了还有一种鸟,名叫渡渡鸟。它们吃饱喝足后,便放弃了使用翅膀飞翔的权利,永远停留在地面上。《美丽新世界》中的社会,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国,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高度满足,然而,它同时又是一个高度专制的极权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一方面,人被分为了不同的等级,并且从小就实行严格的意识形态教育,美化这种等级意识,以维持现有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言行都受到全方位的严密监控。在这个新世界里,阶级矛盾不复存在,人民沉浸在愉快的蒙蔽中,勤勤恳恳地侍奉上级,全心全意地变成社会的“螺丝钉”。人们沉溺在“温柔乡”里,激情被消磨在麻醉药品和随意的性行为中,看似十分和谐,人人安居乐业,却恰恰让人感到害怕。因为快乐的表象下,掩盖的是自由的丧失,人性的禁锢。当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时,人的精神却萎靡了,与灵魂越来越远。这个世界的口号是“社会、本分、稳定”。为了统治阶级的稳定,每一个生命从出生开始,就失去了正常的人性,没有了家庭,没有了爱情,只有对单一意识形态的遵守。真正的幸福绝不是温柔乡。它可以并不美丽,也许只是一片荆棘丛生的花园,但却是真实的、鲜活的。美国社会学家波兹曼曾说 :“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 《美丽新世界》 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一九八四》 的作者奥威尔担心人类会毁于他们所憎恨的东西,而赫胥黎则担心人类将毁于他们所热爱的事物。无论是《一九八四》,还是《美丽新世界》,其实都是殊途同归,描绘的都是专制统治下,稳定社会的模式,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一样。只不过前者采用的方式是暴力,后者采用的方式是娱乐,而这个社会最终都走向极权主义。美丽新世界中,统治者消灭了一切不确定的因素,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让人们放弃了改变社会的一切尝试。在极权主义的高压下,人失去了其本真状态,成为乌托邦社会的被动的附属物。赫胥黎对这个 “文明世界 ”的讽刺正是要告诉读者 :极权主义主导下的这种文明其实是野蛮。在这种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下,人们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更谈不到抗争,每个人都不再是真正的自己。19世纪30年代的赫胥黎已经看到了西方世界潜伏的危机。

03“美丽新世界”离我们有多远?“美丽新世界”距离我们有多远?“美丽新世界”的时代,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正在悄然而至。如今的社会,战争和饥荒已经远去,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也似乎正在逐步印证着赫胥黎的预言。那么,《美丽新世界》给我们的警示有哪些呢?1.不要膜拜科技科学技术在《美丽新世界》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在这个 “美丽新世界”中,科技主宰着一切。新世界的人们已不再是父母所生,而是用科学方法有计划地孵育出来。《美丽新世界》还极具想象力地描写了具有象征意味的条件反射、“睡眠教育”等心理 、生理上的多重控制方式。比如,婴儿们一旦接触鲜花和书本便会遭到电击,在反复数百次的条件反射训练下,婴儿形成了对花与书本产生的本能厌恶。赫胥黎的讽刺无疑具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方便着人们的生活,使得人们越来越崇拜科技,很多人抱着科技万能的唯科学主义价值观。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赫胥黎通过对唯科学主义的讽刺,让人们看到如果任由科技发展不加以限制,科技迟早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奴役人们的手段。因此,只有在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扬人文精神,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导向,才能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警惕“娱乐至死”和“消费至上”在 《美丽新世界》 中,管理者对人们的控制方式不是暴力,而是价值观的灌输,将享乐至上、消费至上的价值观注入人们头脑中进行控制。其实根本不需要别人控制,人们在娱乐的诱惑面前,会自然地丧失抵抗力。审视一下自己,环顾一下我们身边的人,在业余时间里,都在干些什么?大家基本都成了“手机党”,马路上、公交车上、家里,无时无刻不在看着手机,而看的内容大都是娱乐节目、八卦新闻、肥皂剧、短视频,而哲学、艺术、心理学、文学经典等等需要思考的内容却没有多少人关注。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屏障和管制并不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娱乐才是思想的大敌,人们会在娱乐的麻痹下,渐渐失去思想的力量,就像温水致青蛙于死地。”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如果继续娱乐,我们就会将自己“娱乐至死”。

同时,随着电子媒介的普及,现代社会中,广告成为了毫不逊色于生理改造的控制武器。广告刺激 、制造出欲望,巧妙地把强制掩藏于自由的幻象之下 。陈丹青说:“在空前便利的电子传媒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绝大部分消费观都是通过不断的潜意识进入到人们的脑海中。在书中,这些广播口号如 “我的确喜欢乘飞机”、“我爱新衣服 ”、“修补越多,财富越少”、“只需吞下一小片,十种烦恼都不见”。真正决定消费过程的,不是消费者的主体需求的实际需要,而是商品制造者和推销者的制造的需求。这种消费者的主体意象不过是幻象,消费的意识形态取代了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的自主想象,消费者乃至消费品都变得无关紧要。在此,消费乌托邦中人被消费所异化和控制。自由是可贵的,但是,很多人却越来越不珍视自由,最后只有沦为极权统治的工具。总之,尽管赫胥黎不可能、也并不打算通过一部文学作品来预测一切具体的未来,但《美丽新世界》 对乌托邦的描绘给了人们很大的警示作用。“美丽新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