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古典园林,为什么崇尚毫无生气的“枯山水”艺术?

日本的古典园林,为什么崇尚毫无生气的“枯山水”艺术?
2022年09月13日 12:34 德州冷墨欣语

导言提起中国的古典园林,我们就会想到小桥流水、竹影婆娑、曲径通幽的丰富景致,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观,让人感到意趣横生。日本的古典园林,却与中国有着迥异的差别,其中有一种被称为“枯山水园林”。故名思议,枯山水园林是一种干枯的山水园林,它将景观以微缩的形式呈现,主要用石头和细砂摆放成村庄、河流、大海、山峦等景象。乍看上去,枯山水园林中只有一地的细沙碎石,以及稀稀疏疏的树木,让人感觉毫无生气。然而,它却被誉为日本庭园艺术的最高峰,现在的日本园林中仍然大量保留着这种形式。它究竟有何美感和魅力,日本人如此推崇呢?

东京玉堂美术馆枯山水庭园一、日本神道教的影响:赋予园林自然主义审美观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年)的《作庭记》中,首次提到了枯山水:“于无池亦无曲水之地垒石,谓之枯山水。”在枯山水园林中,无池也无水,细细耙制的细砂石与叠放有致的大石头,构成了园林的基本元素。人们在地上铺设白砂,并将其犁成波浪纹,其中点缀着松柏、枫树等不开花的低矮树木,还有星星点点的苔藓。枯山水园林中的石头,一般选用未雕刻加工过的岩石,浑然天成。日本的神道教,有一种自然泛神的崇拜信仰,有着浓厚的自然的本位思想,认为自然事物都有其神灵所托,不管是山川河湖、花草树木、风雨雷电都应该敬畏的。日本是一个岛国,四周都是海洋,因此日本人对大尤其崇拜大海。日本人以此为特点塑造出了枯山水园林,白砂就像是大海和湖泊的波浪,置石就像是海上的巨礁。其中是有“山”也有“水”的,但是“山”通常用置石来表现,“水”通常由波浪纹的砂石来表现。

枯山水园林的波浪纹艺术日本的很多神庙建在海滨,日本人常将巨石当作神的象征。所以,日本枯山水园林中的置石,是神的位置的摆放,在远古时期曾是祭祀场所,人是不能随便触碰的。石头一般的寓意是岛屿和高山,比如蓬莱岛、龟岛、鹤岛、瀑布、须弥山等,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因此,如果说中国的古典园林是在人工中塑造自然美,日本的枯山水园林就是在“自然中见人工”,一是在变化的自然景观中,让人体会生命的永恒;二是以自然的博大和无限,来映衬人的渺小和有限。京都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园林,是日本自然风景式的庭园的典范。它建于1513年,它所表现的是水源出自深山幽谷,流向大海的自然美。在两块长条空间的交界处的大石头代表水源,在白砂上有一块舟石,代表往来于蓬莱岛运输宝物的船舶。

京都大德寺大仙院枯山水庭园二、佛教和禅宗的影响:赋予园林空寂幽玄的审美情趣公元538年,佛教就传入了日本,到13世纪时,禅宗开始在日本盛行。在近代日本的禅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对日本的文化、宗教、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禅宗修行者,追求一种苦行与自律的精神,因此,在日本枯山水园林中,看不到生机盎然的人造景观。枯山水园林中,没有鲜艳的开花植物,色彩以单调的黑白两色为主,园林中的景观,看上去是静止的,既没有生命涌动的意象,也看不到时光流逝的痕迹。禅宗所倡导的“空”的思想,主张通过凝心入定、静默观照来自悟本性,形成或顿悟发见真如。禅宗所说的“空”,是指要去内心的体悟到达明心见性的境界,禅宗认为人的“心”可以包罗万物,生出万境,在艺术中特别强调想象的作用。苏轼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这话生动地概括了禅宗审美的心境。

京都东福寺方丈庭园枯山水园林的简洁、空灵、淡泊的审美观,与禅宗的这种审美观是十分契合的,因此,这种园林艺术便应运而生。从室町时代开始,日本有文化的阶层是禅宗僧侣与王公贵族,禅宗的僧侣们,认为这种枯山水庭院有利于参禅悟道,通过冥想与顿悟,赋予景观深层次的意义,逐渐形成了一种抽象写意,看似缺乏生机却意境深远的枯山水艺术。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时,在《日本的文化生活》中写道:“日本人的庭园建筑,佛舍浮屠,又是一种精微简洁,能在单纯里装点出趣味来得妙艺。”建于15世纪的京都府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枯山水园林的代表。其面积只有330平方米,没有任何树木花草,由15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与细卵石铺设而成,仅仅通过砂石的铺设、石块的组合、苔藓的点缀,就抽象出大海、岛屿、山林等各种意象,让人们进入一种空寂的遐想境界,从小小的庭院进入到无限广大的空间。驻足庭院中,人们或凝望庭院,或闭目静思,似乎都在与砂 、石进行对话,在刹那间获得心灵的升华。

京都龙安寺枯山水园林

京都龙安寺枯山水园林三、日本的“物哀”美学:赋予园林哀婉凄清的情感日本别钟情于 “物哀”之美,这个观念起源于江户时代。日本人认为,只有忧愁悲哀的情感,才是最富感染力的。日本人为什么有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呢?这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因此,人们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有着深刻的感悟。日本的国花樱花最能代表日本人的物哀审美观。樱花绽放的时候,满树细小的花瓣灿若织锦,惹人喜爱。但是,它凋零得也很快,通常只能维持几天的花期。随风飘落的花朵,稍纵即逝,往往能让人联想到生命易逝,世事无常,引发伤感情绪。

京都银阁寺枯山水庭园因此,日本人就产生了一种“以悲为美”的情感。这是一种细腻、含蓄、隽永的感情,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物哀”也是一大特色,常见的意象是落樱、残月、薄雪等让人哀愁的景象。在日本的园林中,人们找不到中国园林那种丰富的意蕴、欢喜的情感,这与日本的“物哀”审美是一致的。在枯山水中,展现的是一种哀婉凄清的美学世界,一切都似乎看上去永远没有生机,但是这种永恒又有着深刻的寓意,告诉人们所有的美都是短暂易逝的,只有枯寂、静止才是永恒的。在这没有四季枯荣的景象中,同时又可以唤起人们对永生的期待。徜徉在枯山水庭园中,焦虑和烦恼在方寸天地中得以释怀,让人获得了内心暂时的平静。

枯寂、简约的枯山水园林结语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枯寂与幽玄的风格,来自禅宗与神道教的融合以及日本的 “物哀”审美观。它并不追求丰富的外在形式,而是通过简约、自然的表现方式引导人们发挥想象,使得园林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邃的哲学意蕴。这样,小小的庭园中,就幻化出了奇妙的大千世界,给人以悠远、隽永之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