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美国,好多人都会想到 “美国梦”,这大概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自1776年以来,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在这里,大家机会平等,只要你肯努力奋斗,最终就能成功。应该说,正是这种价值观,吸引了全球无数青年才俊,他们在这里追梦也在这里发挥才干,美国成就了无数成功人士的梦想,也成就了自己世界第一强国的辉煌。
然而,今天,对很多美国年轻人来说,“美国梦”早已成了童话般的过去,就在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候,今天的美国,已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里的分裂不是说国家分裂,而是指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差异和机会的不平等越来越大。
假如你生活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你的小伙伴们可能都来自不同阶级。在学校里,你的同桌可能是个家里开工厂的富二代,坐在你前面的同学可能像你一样来自中产阶级家庭,而坐你后面的同学可能家境一般,父母只是普通的蓝领工人。
可是今天的美国,这一切都不再重现。如果你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你可能一辈子都逃不出这个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其他中产阶级的人打交道,住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自己的孩子也跟其他中产家庭的孩子一起上学。
也就是说,今天的美国社会,富人穷人分片儿住,富人区里有各种豪宅和一流的学校,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各种丰富的社交生活;而穷人区的学校要多差有多差,好多孩子都无心向学,而家长们也为了养家糊口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空管孩子。可能有人觉得,哪儿没有贫富差距,生活都得过,这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问题很严峻,如果任由这种阶层壁垒恶化下去,不仅社会经济不仅要遭殃,就连它赖以生存的民主制度可能也会被牵连。
那么,昔日那个只要有梦想肯努力就能获得财富与地位的平等社会,哪儿去了?曾经的“美国梦”呢?怎么才能重建这个让不少人曾经追求的美好梦想呢?
今天路sir分享一本书《我们的孩子:危机中的美国梦》。这本书谈论的话题,让无数美国家庭惴惴不安的话题,为什么“美国梦”变了?怎么才能让美国的下一代重新拥有最初的“美国梦”?
1.父母教养的差距
假设你走进一个里面满是5岁小朋友的教室,你可能会觉得他们个个都天真烂漫、聪明伶俐、充满无限潜能。但是,即使在这么小的年纪,他们的人生赛跑就已经悄悄开始了,出身优越的孩子早已遥遥领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成为人生赢家的重要基础,在童年时期就打下了,而这段时期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的教养。
比如说,在出生后的18个月里,孩子大脑会经历重要的发育过程。在此期间,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已经开始成型。但是要想让这些潜能被发掘,父母不仅要悉心照看,还要和孩子进行频繁的交流互动。
事实上,有研究发现,温暖贴心的父母养出的孩子认知能力更强、社交更棒、情商更高,比如自控力强、情绪稳定等等。要知道,这些因素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日后在学业、事业和家庭上的成功。
然而,下层阶级的父母在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孩子更有可能接触应激性事件,例如家庭暴力、父母疏于照顾,或者目睹家里人吸毒、酗酒、犯罪等等。
不仅如此,低收入的父母跟孩子们交流的时间也少得可怜,更别提他们的词汇水平了。因为受教育不多,他们的词汇量可能非常有限。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低收入家庭的学龄儿童中,只有19%学过字母表,而来自中产阶级的同龄人当中,学过字母表的有72%。
因此,对于没钱的父母来说,他们能做的就是艰难地把孩子抚养成人,而受过良好教育、经济条件优越的父母,更有可能主动学习并实践育儿技巧。他们还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校外辅导,比如日托服务和丰富的课外活动等等。
2.住宅区之间的社会阶级隔离拉大了机会差距
不知道你是不是越听越觉得,这个承诺人人都能成功的“美国梦”其实就是一句空话呀。实际上,孩子的未来不仅仅要看他父母的社会地位,就连他们住在哪儿也有关系。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美国住宅区的单一性越来越强,什么样的社区住什么样的人,富人住在一片,穷人住在另一片,界限非常分明。
这种情况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有钱人往往不会住在市中心,而是选择在郊区定居,因为郊区地方大、更安全,学校质量也高。而收入差距就成了住宅区隔离的一个因素,你想想,假设某个区域60%的居民都是富豪,附近的超市饭店的消费,也可能贵得离谱,这样一来,生活成本就会大大提高,就连中产阶级恐怕也很勉强,穷人根本没办法在这儿生活。
此外,不合理的住房政策让下层阶级难以在郊区买房,比如早期严格的分区规则,要求每一栋住宅的最小地块是900多平方米,可想而知,穷人哪来这么多钱买这么一栋大房子呢?
作者以老家克林顿港为例。四十年前,这里的住宅区居住着不同阶层的人们,学校里的孩子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但现在,克林顿港的住宅区界限分明,比如靠近湖边的富人区、靠近市中心的穷人区等等。
如此界限分明的住宅区带来了什么影响呢?这么说吧,穷人区的孩子至少有以下两个劣势。首先,穷人区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日托服务以及其他公共服务,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次,对于收入和文化水平都不高的家庭来说,邻里之间的相互扶持也不够,而住宅区之间日益增大的社会隔离只会让这种情况更加糟糕。
举个例子,有研究表明,在穷人社区,人们往往不相信邻居,也不愿意帮忙,这对他们的孩子尤其不利。他们不能很好地利用身边的人脉资源,而中产阶级的人们却懂得互相帮助的力量。比如说,富人区的退休老师可能会辅导邻居家的孩子,帮他们准备高考,但穷人区的孩子也许只能靠自己复习了。
3.教育差异加剧了不同阶级之间的机会差距
刚才我们说了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学校。可能你会觉得,我们虽然不能选择出身,但是上学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飞上枝头变凤凰总行吧?可是现实依然很残酷,因为学校一样有差异。
虽然大多数的美国高中生都能顺利毕业,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却参差不齐。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并不是所有高中都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事实上,美国的中学良莠不齐,说到培养未来人才,并不是每所中学都有能力做到。而那些好学校呢,往往是面向有钱人家的孩子。
通常情况下,好的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如果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给老师提供的待遇优厚、教学设备又先进,试问哪个老师不愿意来呢?自然,这样的学校往往也就聚集着一批优质教师。同样道理,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你的孩子跟谁一起上学也很关键。
比如,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学生往往更爱学习,如果一个学校里这样的学生扎堆,他们就能营造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同学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很明显,相比在二流三流的学校,这样的氛围能让他们学到更多东西。不难想象,这些孩子以后进入了职场,还会延续这种竞争的心态,他们也会因此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
相反,如果学校里的学生都无心向学,你的孩子也很难有动力去拿高分。事实上,在这样的学校里,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学习,是个学霸,反而会被人当成异类,受那些不好好学习孩子的欺负。
除了课堂以外,课外活动对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要,而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孩子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相对也少。举个例子,团队体育活动、音乐兴趣班能培养孩子们的软实力,比如领导能力、自我约束力等等,这些能力正是未来成功人生的重要指标。
当然,这些活动可不是免费的,家长要么给课时费,要么就出钱给学校赞助。可想而知,穷人家根本拿不出这些钱给孩子上兴趣班。
综上所述,虽然大家都愿意去相信人生来平等,但事实却是,富人家和穷人家的孩子就是不平等,而他们的机会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社会不能为每个孩子提供同等的教育资源,因此也没法保证他们将来有同样的成功机会。
不过,虽然造成“美国梦”危机的原因又多又复杂,但如果每个美国人都贡献出一份力量,相信“美国梦”还是会重新充满希望。
编辑:莉莉周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