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上印着“总在你身边”的全时,如今却恐怕没办法陪在京津消费者的身边了。
近几日,“闹”得最厉害的新闻,莫过于丰巢的纠纷和全时的闭店。5月12日全时便利店旗下官方公众号发出这样一条告知函:因经营战略调整,5月20日24点关闭北京地区所有全时便利店,关闭前全时仍将提供服务,并对全场商品进行6折销售(不含香烟、卡购产品)。
而5月12日一大早,北京全时便利店管部所有门店的消息冲上热搜。
公开资料显示,全时便利店,全国门店总数接近800多家,其中将近400家位于北京。门店员工证实5月20日结束营业。位于北京、天津、成都的全时便利店由山海蓝图收购,位于华东、重庆地区的90余家则由罗森便利店接手。
为何这家便利店会选择闭店?目前,有几种猜测。
资金链断裂?
全时便利店是北京全时叁陆伍连锁便利店有限公公司品牌,成立于2011年,后者是复华控股旗下全资子公司。2015年,全时便利店正式展开全国布局,天津、武汉、成都、广州、深圳分公司陆续成立,同时全面启动IPO计划,根据国际知名PE公司最新测算,彼时,全时便利店整体市场估值达15个亿元。
对此,全时便利店公开表示,未来五年,将投资100亿元,实现“五年万店”。而在2017年,全时便利店又推出“百城百万”计划,即投资百亿元,于五年内进驻100个城市,覆盖100万个终端。
全时便利店的计划不是说说而已。计划开始后,全时便利店在全国迅猛扩张,在国内西南、华南、华中、华东、东北五大区域跑马圈地。
截至2017年,全时便利店便超越了拥有260家门店的好邻居便利店和开出236家门店的7-11,以360家门店的数量称霸北京便利店市场。彼时,据公开资料显示,全时便利350家可比门店的年度整体销售额约为12亿元。以20%至30%的便利店综合毛利率计算,其年利润约为2.4亿元至3.6亿元。
而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18年中国便利店TOP70》显示,截止2018年5月,全时便利已进驻成都、杭州、天津等10座城市,门店数突破600家。
门店的快速攀升,并不能满足全时便利店扩张的野心。2020年4月,全时便利店相关负责人则公开表示,在开发方面,会保持门店数量稳步上升。在业务方面,全时便利店还将在2020年第四季尝试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如前置仓,并发力商品及电商业务。
但现如今,有员工透露,全时便利店停止营业是母公司资金链断裂所致,因此,京津区域内所有全时门店将全部撤店。但全时相关负责人则称,停止营业并非资金链断裂,而是因疫情影响严重,推出战略调整,便利店业务先收缩,停业后会有其他合作。
母公司受P2P暴雷影响?
在全时提出“百城百万”的时候,这家便利店的营业状况并不理想。2017年底《财经》在一则报道中指出,全时2016年财务报表显示,公司亏损较为严重。
在持续亏损、营业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全时投入百亿进行扩张的做法,无异于一场豪赌。天眼查数据显示,在2019年2月分拆业务之前,全时便利店并未获得过融资。也就是说,全时用来扩张的资金,多半是靠其背后的北京复华卓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内部输血,后者是北京全时联盟便利店有限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87.74%。
而北京复华卓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为复华控股有限公司,后者持股比例达到70%。这是全时便利店的另一隐患。部分资金来自P2P(复华控股旗下金融业务),这种融资方式虽然可以助力便利店在短期内发展迅速,却也埋下了祸根,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有行业分析师称。
扩张太快急需输血,而彼时,由于全时母公司复华控股受P2P暴雷事件影响,进而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开始传出,紧接着,全时便利店陆续关闭其在北京的约90家门店。
直到2019年2月,深陷困境的全时便利店被迫“卖身”。当时,罗森接手了全时在华东(杭州、苏州、南京、重庆)的90余家门店,而山海蓝图则是斥资近3亿元,收购“全时”品牌以及其在北京、成都、天津、廊坊四个城市约500家便利店门店。但如今看来,这并没有成为全时的救命稻草。大本营北京地区门店的全部关闭,让这家北京最大的便利店在一夜之间掉队,从行业头部跌落。
疫情影响消费习惯?
从全时闭店的时点来看,也有分析称,便利店的门店生意并不好做。此前便利蜂也曾接二连三的曝出过大幅度裁员等负面消息,去年据日媒《朝日新闻》报道,日本711母公司Seven&I Holdings(柒和伊控股公司)宣布将大规模调整员工结构,至2022年裁员4000人。
这次疫情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再次将线O2O电商平台推向风口。诸如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销量激增,商家大量发放的折扣券也刺激着拉新和促活,从而也加速着这个行业的竞争。这样一来,类似全时这样的传统便利店就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全时在疫情还未结束期间宣布闭店,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和疫情的“黑天鹅效应”有关。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看作疫情下便利店正加速洗牌,但作为便利店里知名的头部品牌,没能挺过疫情或许也说明全时本身在经营管理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只不过疫情加速了这种模式的分崩离析。
2019年,毕马威中国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到19%,市场规模超过20000亿元。与之对应的,大型超市及百货销售额增速已连续4年下滑,2017年增速甚至为负。
目前来看,真正的零售业并非赚快钱的业态,相较于扩张规模,对于便利店来说,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稳扎稳打,实现自我造血,莫要学全时。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