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专题研究:“双碳”目标下宏观经济的五大趋势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双碳”目标下宏观经济的五大趋势
2022年01月19日 14:05 未来智库官网

(报告出品方/作者:湘财证券,何超)

一、脱碳之路“开源”重于“节流”

气候变暖关系全人类命运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若全球气温上升幅度超过1.5℃,整个 海平面上升约0.6米,珊瑚礁将减少70%~90%,极端气候如暴风雪、龙卷风以及各种各样的自 然灾害都会造成人类无法生存。

全球近200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

2016年签署,目标将21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之内,并寻求将气温升 幅进一步控制在1.5℃之内。

中国“30·60”目标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两类思路:开源,采用清洁能源替代;节流,降低化石能源使用。

开源与节流要齐头并进,但开源更为重要,持续性更好;待开发潜力更大; 节能增效效用更高。

二、清洁能源是大趋势,但短期面临储能和成本问题

清洁能源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海潮能等能源。

安永团队预测,到2060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上升到96%,光伏发电和风电装机占比可达近80%。短期看各类清洁能源或多或少都存在技术瓶颈或成本不经济的情况。其中比较典型的两大问题 是储能和绿色溢价。

储能技术是一种能够达到削峰填谷、 平衡供需的技术;将发电与用电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隔 开; 储能设备行业指数19年末为9694点,而 到2021年11月末,指数已升至46534点, 足见市场预期之强。

储能行业的五大问题亟待解决

成本较高:若大规模应用会提高全社会用能成本;

技术较差: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可能会出现由极端天气导致的新能源长时间 出力受限的情况,目前储能技术还无法完全有效解决该问题;

缺乏统筹规划:目前我国尚未对新型储能进行系统层面的储能规划;

商业模式单一:除用户侧峰谷电价套利、火电调频以及个别新技术储能示范有电价支持 外,其余储能项目暂时无法从相关鼓励政策和市场机制中找到具有稳定收益率预期的商 业模式;

电化学储能的安全、消防和环保回收等问题尚待解决。

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任务就是降低绿色溢价

绿色溢价指使用清洁能源的成本比使用化石能源的成本超出的部分;短期来看,脱碳行动带来的“绿色溢价”必然会给企业发展带来竞争劣势;目前绿色溢价通常都是正的,但也有极少的情形下绿色溢价已经为负。太阳能已经能产生盈利,风能差不多处于盈亏平衡的边界,氢能的成本高于收益。

三、双碳目标下行业的脱碳路径

技术创新

智能电网改造升级 总输电量大增:麦肯锡预测,在成本最优的情境下,2050年总输电容量将从2019 年150GW提升至600GW 跨区域连接:新增输电容量将主要应用于连接华北与华东、华南与华东的跨区域 供电;锂电储能因成本低、占地少有望得到改进。

需求侧响应和管理能力 。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捕捉企业和居民的用电行为掌握整体用电情况,并实现错峰 调节,降低高峰用电需求 。从海外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推测,需求侧响应通常能有效降低4%~6%的容量储备 需求。

制度创新:补贴 ; 税收优惠; 政府注资等。

主动节能减排:压缩粗钢产量;淘汰落后产能;

改进冶炼技术:高炉-转炉长流程冶炼→电弧炉冶炼: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但电弧炉冶炼法在钢材使用过程中会有铁元素的损耗流失,且 全社会产生的废钢也不可能全部都得到回收;未来可能采用电弧炉冶炼法为主,高炉-转炉冶炼法为辅的生产 工艺。

炼钢过程中使用清洁能源替代。 2016年,瑞典钢铁公司SSAB、瑞典铁矿石生产商LKAB和瑞典大瀑布 电力公司Vattenfall共同发起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项目(HYBRIT), 旨在用无化石电力和氢气取代传统上还原铁矿石所需的炼焦煤;SSAB已成功从钢铁开采作业中完全消除了在钢铁生产中使用化石燃 料的情况,并预计到 2026 年实现工业规模生产。

物流运输环节优化。在原材料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周边设厂,减少运输产生的碳排放; 利用水运的低碳特性在沿海地区设厂。

碳排放三大来源:燃油燃烧:约占总排放量的79%;地面排放(燃油的运输、飞机维修与回收,以及飞机服务配套地面交通): 约占总排放量的20%;航空相关的用电量产生的碳排放。

更低碳环保的技术和管理方式

目前大多数车企选择纯电动车的路线,用锂电池和电动机代替发动机 ;少数车企如丰田坚持用更清洁的氢能作为汽车的动力源;博世将碳减排技术与工业 4.0 结合,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追踪和控 制每台机器的功耗,直接节省能源并减少现场工作的负荷;保时捷生产基地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和沼气的利用已经基本实现了生产 环节的碳中和;福特汽车碳减排对准了汽车尾气排放、企业及工厂设施和供应链三个 高碳排放的领域。

行业政策扶持

“双积分”政策: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CAFC)& 新能源汽车 积分(NEV);企业生产的低能耗汽车越多、节油效果越好,则CAFC积分越高;生 产的新能源汽车越多则NEV积分越高 ;2020年,特斯拉全年净利润 7.21 亿美元,卖碳积分的收入 15.8 亿美元, 扣掉卖碳积分的收入,意味着特斯拉单纯靠卖车并不盈利。

四、双碳目标下的宏观经济影响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可能在短期内影响企业、行业、以及宏观经济,但长期看将 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根据高盛的估算,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要实现75%的脱碳转型意味着中国每年要多 花7200亿美元的成本,而且这个成本曲线还会快速变陡,等到完全脱碳的时候,这个 成本更是会提高到每年1.8万亿美元。

2021年全年经济增速并不高,一方面“防风险”的任务重于“稳增长”的目标,另一 方面是为经济结构性升级预留空间。预留的空间一定程度上是为双碳目标下行业和企业转型可能引发的经济短期下行风险 提供缓冲。2022经济“稳增长”压力依然很大,同时双碳任务需要持续推进,制造业或进一步承 压。从长远看,短期镇痛是腾笼换鸟的高质量发展的积淀的必由之路。

清洁能源是制造业,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等均是被制造出来的。 制造业具有规模效应,头部企业可以利用规模优势形成研发和人才的正反馈。双碳目标下的产业格局将出现变化,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促成由龙头企业作为牵头者的产业联盟的形成。

促进联盟内部成员之间的技术合作、技术交流和技术转化。中国宝武牵头的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在今年11月宣布成立,成员来自15个国家62家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汇集了钢铁产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 。类似的产业联盟在未来或将逐步涌现,而最先涌现出来的可能是当前低碳化转型较为 迫切的行业,如电力、钢铁、煤炭、运输等高耗能行业。

低碳化转型初期,补贴+财政支持是必要的驱动力和催化剂。当补贴或财政支持使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的边界,社会资本才会跟进。“外部性”问题(企业利润独享,污染社会共担)需要政策解决。我们判断政策文件会伴随双碳改革的持续推进不断推陈出新,整体易松难紧。

我国清洁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具领先优势

据IEA测算,2016~2020年间全球在碳中和领域的年均投资规模约2万亿美元, 2030年年均投资规模需升至5万亿美元。据《2050年零排放》预测,2050年清洁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 90%,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合计占比近70%,而目前风能、太阳能占比仅为 10%左右。全球巨大的清洁能源设备采购需求或为我国制造业带来巨大增量。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