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上游行业专题研究:行业进入持续增长期

生物制药上游行业专题研究:行业进入持续增长期
2022年01月20日 13:17 未来智库官网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罗佳荣、漆经纬、孔令岩)

一、生物制药上游包括原料、耗材及仪器/设备

生物药物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器官等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 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制得的一大类药物。包括基因工程 药物、抗体工程药物、血液制品药物、疫苗、诊断试剂等。生物制药上游产业链主要 包括原料、耗材及仪器/设备。生物药物上市前要经过实验室研发和工业化生产两个 阶段,根据赛多利斯公司公告,一款生物药物上市需耗费10-15年。按照产品阶段, 生物制药上游产业链包括实验室研发阶段和工业化生产阶段。随着我国生物制药的 快速发展,有望带动上游产业链高速增长。

(一)实验室研发阶段

实验室研发阶段分为分子发展阶段和细胞系发展阶段。主要涉及科研试剂(通用试 剂、高端试剂)、实验耗材及实验分析仪器等。

1. 科研试剂

科研试剂涉及范围广、技术难度大、产品种类多、更新速度快、质量标准严,国内还 处于追赶国际领先水平的阶段。尤其高端试剂,市场缺口较大,相当多品种尚属空 白,只能长期依赖进口解决,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根据阿拉丁招股书,目前,我国科 研试剂外资品牌市占90%以上。生物科研试剂用于生物制药领域的生物药、细胞免 疫治疗及诊断试剂的研发,属于高端科研试剂。可分为蛋白类、核酸类以及细胞类 三个种类,常见的蛋白类产品包括重组蛋白和抗体等,核酸类产品包括定制化的合 成核酸和克隆载体等,细胞类产品则涵盖转染试剂及培养基等。

根据义翘神州招股书引用的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我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 模136亿人民币,预计2024年将达260亿人民币,复合增长率13.8%。其中,细胞 类试剂占比达51%,蛋白类试剂占比29%,核酸类试剂占比20%。

我国生物科研试剂起步晚,存在质量保证体系缺乏、缺乏规模效应、市场由国外企 业垄断的特点。随着国内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技术水平提升,国产试剂市场占 有率有较大提升空间。由于生物科研试剂产品种类多用途广,下游客户较为分散, 目前行业呈现出一站式、定制化、研究热点变化快、支持服务作用大、市场集中度提 升及国产市场占比增加的趋势。

2. 实验耗材

实验耗材按照材质可分为玻璃、金属、陶瓷和塑料器皿。其中一次性塑料耗材采用 医用级别的聚合物制成,由于其良好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及易于表面改性等优势, 正逐步全面取代其他材质的实验耗材,一次性塑料耗材市场份额占实验室用品市场 份额的28%以上。根据洁特生物招股书引用的Frost & Sullivan数据,我国一次性塑 料耗材市场从2014年的42.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8年的75.7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 合增长率15.3%。预计2023年将达到150.8亿元民币。欧美品牌以先发优势,在我国 市场长期处于垄断地位,2016年-2018年进口占比均超90%。

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主要用于细胞培养和收获、生物实验移液、溶液过滤和 分离、贮存等。高端一次性耗材对实验结果有直接影响。国内一些领先的耗材供应 商在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方面已经和国际同类产品相当,部分参数指标甚至更优。 但是受制于生产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等因素,国内市场占比很小。随着国内生厂商的 逐步壮大,销售渠道的进一步扩展,其产品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将逐步推进一次性 塑料耗材的国产替代。

(二)工业化生产阶段

工业化生产阶段分为上游生产阶段和下游生产阶段。上游生产阶段主要是指细胞培 养,下游生产阶段主要是纯化、灌装。涉及试剂原料(抗原/抗体、酶),耗材 (细胞培养基、色谱填料/层析介质、过滤产品),生产仪器设备(生物反应器、 后包装设备)等。

1.细胞培养基

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药生产的最关键原材料之一,是人工模拟细胞在体内生长的营 养环境,提供细胞营养和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的物质基础。培养基主要包括有血清培 养基、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化学限定培养基、无蛋白培养基。根据头豹研究院数 据,目前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和有血清细胞培养基是最为主要的两大类产品,共占比 80%以上。我国培养基市场以进口为主,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8年进口培养基市 场占比约87%,随着国产培养基的发展,进口培养基市场占比逐年递减。

细胞培养基技术路线经历了从有血清培养基到无血清培养基再到化学限定培养基的 发展历程。有血清培养基由于添加了血清,可能引入外援病毒。不利于质控和后续 纯化。无血清培养基添加蛋白水解物,用以替代全血清,因为蛋白含量低,所以批 间差异减小,但是不足之处是不知道这些物质的确切化学成分,而且动物来源的蛋 白水解物同样存在病毒引入风险。化学限定培养基不含蛋白,不含水解物,所有成 分都明确已知,是最安全理想的无血清培养基,也是未来培养基的发展方向。

细胞培养基按照产品形态可以分为液体培养基和粉末培养基,主要应用于疫苗生 产、抗体及重组蛋白药物研发生产、细胞及基因治疗、药理及基础医学研究等领 域。国内培养基处于低端供给结构,其中,用于细胞及基因治疗的培养基技术壁垒 很高,基本完全依赖于进口产品,多数来源于Hyclone和Gibco,所以平均售价较 高。培养基在生物药物研发生产成本中占比较大,其中,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最重 要的原料成本主要为培养基和填料,国产培养基的价格优势明显。但是仍在产业化 规模和大规模生产阶段的产品批间稳定性等方面面临挑战。

2.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层析柱

药物分离纯化过程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由于其技术难度大,往往是生产环节的主 要瓶颈和成本所在。根据纳微科技招股书,在单克隆抗体生产中,下游分离纯化环节成本即占据整个生产成本的65%以上。色谱/层析技术几乎是生物制药分离纯化的 唯一手段,其原理是根据混合组分中各个成分物质与色谱填料作用力不同,导致各 组分物质的迁移速度有差异,最终各组分按顺序流出,从而实现分离目的。

色谱填料/层析介质通常是指具有纳米孔道结构的微球材料,其性能取决于形貌、 结构、粒径大小和分布、孔径大小和分布、材质组成及表面功能基团等,制备难度 大,是决定药物分离纯化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根据纳微科技招股书数据, 全球色谱填料市场规模稳定增长,预计2024年将达29.93亿美元。全球色谱填料市 场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其中GE Healthcare销售网络深植北美、欧洲及亚洲,全球 市占率第一,Tosoh在亚太地区有较高的市占率,Bio-Rad在美国有较高市占率。

根据色谱分离模式及机理,色谱填料主要分为用于中小分子分离纯化的反相色谱、 正向色谱、亲水作用色谱,以及用于大分子分离纯化的疏水作用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和体积排阻色谱。根据纳微科技招股书数据,全球色谱填料市场以亲 和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为主,以销售额为准则,亲和色谱市占最高,预计2024年销 售额可达15.84亿美元;以销量为准则,离子交换色谱市占最高,达52%。

层析柱多为金属或玻璃制作,由柱管、压帽、卡套(密封环)、筛板(滤片)、接 头、螺丝等部分组成。由色谱填料装制而成,为色谱填料的应用产品。用于工业分 离纯化的层析柱被称为制备柱,用于实验室小规模分离纯化样品的层析柱被称为半 制备柱,用于实验室分析检测的层析柱被称为分析柱。全球层析柱行业市场规模稳 步提升,我国层析柱系统基本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大。

3.过滤产品(滤膜/滤芯/膜包)

过滤是一种最常见的分离纯化方法,被广泛用于生物制药的不同工艺阶段,以疫苗 生产为例,过滤被用于气体的除菌过滤,培养基的除菌除支原体过滤,缓冲液的除 菌过滤,菌体的分离,蛋白、多糖或病毒颗粒的浓缩、透析、缓冲液置换,终产品 的除菌过滤等。

膜过滤分离法是以压力为推动力,依靠膜的选择性将液体中的组分进行分离的方 法。膜分离可以在室温或低于室温进行,适合于生物药的处理需求。常用的膜过滤 技术有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技术。

在微滤和超滤中常用的过滤方式是常规过滤和切向流过滤。常规过滤中,料液流向 垂直于滤膜表面,颗粒被截留在过滤膜内部或表面,由于被截留物质不断积累,膜 阻力不断增大,导致膜通量逐渐降低,因此需要对膜组件进行定期反冲洗。切向流 过滤中,料液流向平行于滤膜表面,一小部分液体透过过滤介质,截留的颗粒从膜 的表面被带走。当料液中能被膜截留的物质浓度很高时多采用切向流过滤方式。(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 试剂原料(抗原/抗体、酶)

抗原/抗体、酶可用于药物开发、生物科研实验、诊断试剂开发、疾病治疗等。其中, 体外诊断是抗原/抗体、酶应用的重要领域。体外诊断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上游原料 市场的扩大。根据菲鹏生物招股书引用的灼识咨询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体外诊断 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国产化率低,预计 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200亿人民币体量,国产化率仅为13.5%。国产原料进口替代具 有广阔空间。

体外诊断试剂原料(抗原/抗体、酶)市场具有参与者众多、个体规模较小、行业高度分散的特点,根据新浪财经数据,即使像Hytest、Meridian等头部企业全球市场份 额也不足5%。大量中小实验室供应特色项目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 体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的物质。抗体是指机体由于抗原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 用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能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糖蛋白。抗原抗体反应由于具备特异 性、可逆性、最适比例和敏感性等特点,是被用于各种免疫诊断的重要原料之一。 根据人民网数据,目前国内抗原抗体市场容量已经接近30亿。抗原抗体国际先进企 业包括Hytest,Medix,Meridian等。

抗体分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识别某 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单抗);而由多个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 的,受到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并可以与多种抗原表位结合的抗体就是多克隆抗体(多抗)。多抗是含有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单抗制备过程复杂,成本高,周期长, 特异性高,一旦制备成功就可以永续生产完全一致的抗体,但是如果所识别的抗原 表面被破坏,实验结果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多抗成本低,周期短,特异性差,批间 差异较大,但是由于可以识别多个抗原表位,即使少数抗原表位受到破坏,也不影 响结果,因此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目前抗体生产技术相对成熟,难点在于诊断试剂抗体原料产品的研发,即对抗体产 品进行筛选和评估,找到可以评估特定原料在特定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得到针对性 的检测指标。该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对疾病生理和病理过程认识深刻,且需要经验 积累。根据健康界数据,国际知名抗体公司投入抗体评估的费用占总开发费用的 50%以上,因此销售的抗体提供大量临床数据,IVD公司拿到的抗体原料可以直接 高效识别相应疾病标志物。因此,国内原料公司和国外公司在技术基础和供应链方 面还有一定距离。

酶是一种由组织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对化学反应有强的催化 性,对底物有极高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够催化一种底物的一种反应。酶被广泛用 于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几乎所有体外诊断领域。根据健康界数据,目 前国内的酶/辅酶/酶底物市场约20亿,主要由罗氏、东洋纺等进口品牌主导。

酶是体外诊断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材料。以分子诊断为例,诊断酶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等分子诊断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涉及酶种类包括热启动聚合酶、常规聚合酶、逆转录酶等。其中,Taq DNA聚合酶和 热启动酶技术壁垒较低,国内外公司均有能力生产,逆转录酶技术壁垒较高,国内 很多公司都是做分装和代理。

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开发制备依托核心技术平台,涉及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 学、有机化学等多学科。核心技术平台是试剂原料质量保证及规模化生产的关键, 例如纯化和复合性技术平台影响原料的纯度和均一性,原料中残留的杂质会干扰检 测,甚至导致假阳性的结果。

产品注册政策导致下游公司更换原料成本高,因此试剂原料用户粘性高。根据《体 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已注册的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 品,其设计、原材料、生产工艺、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等发生实质性变化,有可能 影响该体外诊断试剂安全、有效的,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注册手 续;发生其他变化的,应当在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原注册部门备案。因此,IVD公 司在上游核心原料的选择上十分慎重,不会轻易更改。

5.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是指用于微生物和细胞体外培养,通过生化反应或生物自身的代谢等来 获得各种目标产物药物的装置。生物反应器分为波浪混合式、搅拌式、轨道振摇 式。目前,搅拌式反应器的应用最为广泛,其通过搅拌器的作用使细胞和养分在培 养液中均匀分布,使养分充分被细胞利用,并增大气液接触面。搅拌技术和过程自 动化操控技术为反应器的核心。

生物反应器分为传统的不锈钢生物反应器和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不锈钢生物反应器 工艺较为成熟,但是需要清洗(CIP)和消毒(SIP)。

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由不锈钢夹套和一次性生物反应袋构成,每批生产结束后,可以 对反应袋进行更换,无需清洗,减少了批次之间高成本且耗时的清洁和验证程序需 求,具有更好的灵活性。我国一次性反应器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根据头豹研究院数 据,预计2027年一次性反应器市场规模可达15.2亿元,2020年-2027年复合增长率 达21%。生物反应袋属于耗材,其膜是技术核心难点,所占成本最高。思拓凡一次 性反应器膜材最多可达十层。

不锈钢生物反应器规模最大可达20000升,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一般可达2000升。不 锈钢生物反应器机械性能略好于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但是由于细胞株的进步,很多 单抗可通过补料分批发酵提高反应浓度,从而降低反应器规模。对于一次性生物反 应器,并非规模越大越好,根据BioPlan的《2019年生物制造报告》,市场最大的 需求是对1000升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需求,其次是500升,然后才是2000升。

不锈钢生物反应器(SS)相比于一次性生物反应器(SU)需要更长的时间上市, 初始成本也更高,由于减少了清洁消毒过程,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在运营成本和人力 成本上也更占优势。而且由于更简单的安装和验证流程,导致一次性生物反应器转 换时间更短,更具灵活性。

目前市场上不锈钢生物反应器和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并存,对于需要经常更换反应细 胞系、产品的生产线的下游用户,比如CMO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一次性生物反应 器,以减少批次间污染。而对于商业化生产的大型药企,更倾向于使用不锈钢生物 反应器。

二、生物制药上游集采免疫,疫情催化国产替代

(一)生物制药上游行业集采免疫

中国生物药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 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生物药行业发展与创新。行业政策对于我国生物制药上游行业 及公司的中长期经营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医保控费持续加码,生物制药上游行业集采免疫。根据云南省医保局数据,2018年 12月至今,我国已开展了五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覆盖218种药品,中选药品平均降 价54%。集采涉及范围也从药品、耗材扩大到检测试剂,生物药。纳入集采的产品将进入微利时代。在医保控费的背景下,集采将持续加码。而生物制药上游行业的下 游用户为科研院所、生物药生产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及CXO企业,该行业 属于不受集采影响的细分领域。

(二)下游制药行业需求旺盛,疫情推动国产替代

1. 新冠疫苗需求旺盛,产能扩建带动上游行业高增长

新冠疫苗加强针开打,疫苗市场需求旺盛。 加强针会使产生抗体的B细胞增殖,导 致针对病原体的抗体水平再次升高,使得之后对病原体暴露的反应更快、更强。科 兴灭活疫苗首个加强针二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第二针疫苗6-8个月后,抗体将 至临界值以下,接种第三针加强针后,中和抗体滴度显著增长,间隔6个月接种第三 针效果优于间隔28天接种第三针。目前已有十余省份针对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 满6个月的18-59岁重点人群进行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后续多省份将持续跟进。加 强针有望带来新一轮疫苗需求。此外,有研究表明,序贯免疫优于同源加强效果,若 加强针采用腺病毒疫苗或mRNA疫苗,新技术路线疫苗需求将进一步带动疫苗生产 设备需求。

我国新冠疫苗出口居全球之首,疫苗出口加速。根据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统计,目 前我国已经或正向10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5亿剂疫苗,居全球首位。根 据北京日报数据,其中,国药中生新冠疫苗已获得约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批准注 册上市和紧急使用,超过100个国家提出明确需求,接种人群已覆盖196个国别,成 为全球使用最广泛、使用效果最好的新冠疫苗。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1年1-8月 我国人用疫苗出口金额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累计出口金额已达611.53亿元人民币。

疫苗产能扩建稳步推进,带动设备高增长。根据央视网数据,截至7月份,我国疫苗 生产产能已达50亿剂,累计供应国内疫苗超过14亿剂,供应国外超过5亿剂。根据新 浪财经数据,目前公布的产能中,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年产能达到30亿剂,北京科兴 中维公司披露新冠疫苗年产能超20亿剂,康希诺全国产能有望今年达到7亿剂。此外 智飞生物今年将生产5亿剂疫苗,康泰生物的灭活疫苗年产能为2亿剂,最大可提升 至6亿剂,医科院生物所灭活疫苗年产量将达5亿至10亿剂。我国新冠疫苗在2021年 的总计产能预计超70亿剂,将有20亿剂的增量。

国内疫苗生产设备交付周期优势明显,根据中国经济周刊数据,欧美进口药机厂商 交付周期约为12-24个月,国内药机厂商交付期约为2-6个月,为迅速布局生产线, 疫苗生产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大力推动了制药设备国产替代进程。

2.下游制药行业产业升级,疫情加速国产替代

生物药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20年,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 根据Statista统计数据,我国药品市场全球占比14.4%。美国全球占比38.7%,二者有 较大差距。随着我国人口老龄程度日渐加深,大健康理念不断增强,我国药品销售 市场稳步扩大,根据Statista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药品终端市场销售额达17955亿 元,2011年-2019年复合增长率10.47%。其中,生物药市场规模增速显著,根据纳 微科技招股书,预计2030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达1320亿元人民币。

多因素驱动制药企业创新转型,带动生物制药上游行业发展。随着第五批集采落地, 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仿制药行业进入价格竞争时代。而创新药受专利保 护,且利润空间更大,根据Statista统计数据,以奥美拉挫为例,药品专利到期前价 格是仿制药价格的约30倍。仿制药利润下降倒逼国内药企转向创新药研发。我国药 企研发投入增速明显,根据Statista统计数据,预计2023年药企研发投入将达493亿 美元,2015年-2023年复合增长率21.33%。2019年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出台一 系列细则鼓励药品创新,比如优化创新药审批流程、加强创新药知识产权保护、促 进创新药医保准入等,在政策利好下,药企创新转型加速,产业转型带动生物制药 上游行业新需求。

中美双报促进制药设备产业升级。2017年我国加入ICH,新药研发数据与国际接轨, 我国医药行业国际化大门打开,国内药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美国较为完善的商业 保险制度和较为宽松的定价空间可以使在美上市的产品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此外, 根据中国知网数据,美国FDA的临床研究申请审评时限是30天,国内目前的法规要 求是6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美国较短的临床研究申请审评时间可为企业节省研发 时间。在多重利好因素下,国内企业中美双报产品增速明显。我国和美国等海外国 家的GMP认证方面有一定差异,美国在电子数据库、风险监测等方面有更为严格的 要求,这就促使制药企业对生产设备升级改造,以满足海外国家更严格的监管要求。

3. CXO行业发展迅速,产能扩建拉动制药装备增长

CXO行业崛起,市场规模持续高增长。CXO指药品从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到上市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外包活动。根据药品生命周期的阶段,主要分为CRO、CMO、 CDMO等。创新药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研发外包有助于缩短 研发周期、控制成本、降低研发风险,在医药行业创新转型大趋势下,CXO行业获 得高速发展。以CRO为例,根据Statista统计数据,预计2024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可 达9600万美元。中国由于国内创新药发展和海外部分产能转移,CRO市场规模增速 明显,预计2024年可占全球CRO市场13.7%的份额。

国内CXO企业加速产能扩建。以仿制药起家的传统药企研发处于起步阶段,后续对 CXO还会有进一步需求。Biotech等创新型小企业对CXO则有刚性需求,将带来增量 市场。产能是决定CXO企业业务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决定了研发的成本和灵活性。 国内CXO龙头企业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均在加速产能扩建,推动国内外产能布局, 进而带动生物制药上游行业发展。

三、并购重组与研发创新并重,全球化运营促全球龙头企业成长

生物制药上游行业头部公司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日本。海外巨头凭借着多年发 展积累了领先的技术水平、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了覆盖整个 生物制药上游行业的业务布局。国内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仿制、改进及组合阶段。为 提高市场竞争力,部分优秀国内企业也逐渐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向创新模式转换。 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国内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积累方面占据优势,行业集中度 有望提升。

(一)赛默飞成长之路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2006年由热电公司和飞世尔合并而成,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际 科学服务领域龙头企业,主要提供从研发到生产所需的分析仪器,设备,试剂、耗 材及服务。如今公司年收入超300亿美元,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产品覆盖50多个 国家和地区。

公司已形成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专业诊断、分析仪器、实验室产品和服务四大业务 部门,实现从仪器到试剂、耗材、服务全领域布局。下游应用广泛,包括医药、食 品安全、环境监测、司法鉴定等。其中: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部门可提供广泛的试剂、仪器和耗材,用于生物和医学研究、生 物药的发现和生产,以及感染和疾病的诊断。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制药、生物技术、 农业、临床、医疗保健、学术以及政府市场。该部门包括四个主要业务——生物科 学、基因科学、临床高通量测序(NGS)、生物制造。

分析仪器部门可提供广泛的仪器、耗材、软件和服务,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线。 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制药、生物技术、学术、政府、环境和其他工业市场,以及临床 实验室。该部门包括三个主要业务——色谱和质谱、化学分析、材料与结构分析。

专业诊断部门提供广泛的诊断检测试剂盒、试剂、培养基、仪器和相关产品,以服务于医疗保健、临床、制药、工业和食品安全实验室,该部门包括五个主要业务— —临床诊断、免疫诊断、微生物检测、移植诊断,以及医疗保健市场渠道。

实验室产品与服务部门几乎涵盖实验室全部场景,其产品与服务可帮助客户提高效 率、产出与成本效益,为制药、生物技术、学术、政府,以及其他工业市场和临床 实验室提供服务。该部门包括四项主要业务——实验室产品、实验室化学品、研究 与安全市场渠道,以及制药CRO/CDMO服务。

公司通过并购各领域技术领先的企业,完善自身业务布局,以增强公司的客户服务 能力,提升公司战略地位,并为股东创造价值。赛默飞重视标的公司财务和运营效 率的提升,以及并购进程中的收入和成本的协同效应。并购后的公司采用PPI(实用 流程改进)系统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加速公司成长。

内生与外延并重,形成大而全的全产业链布局。通过互补性收购增强现有业务的增 长,快速获得先进技术、延长产品线,同时注重创新,完善产品线,从而为客户提 供整体解决方案。以疫苗为例,赛默飞可以提供从实验室毒株核酸鉴定到临床试验 服务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公司注重布局快速增长赛道。自2017年以来,公司不断拓展CRO/CDMO业务,在 完成对CRO巨头PPD的收购之后,赛默飞将在临床开发领域提供涵盖从药物发 现,安全性、有效性和医疗效果的评估,到药物临床试验管理,以及药物开发和生 产全流程服务。此外,公司积极布局快速增长的细胞和基因疗法赛道,目前已形成 细胞分离与激活、细胞基因改造、细胞扩增与洗涤、质控与放行、储存与冷链运输 的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重视新兴市场的业务拓展,加强高增长市场的战略布局。中国在新兴市场占据 重要地位,营收占比持续增加。赛默飞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 南京、武汉、济南、东莞等地设立了分公司,根据赛默飞官网数据,赛默飞在中国 设立了8家工厂,6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并持续加大在中国区域的扩张 速度。2020年,公司在苏州建设亚太地区的首条一次性生物工艺容器系列产品生产 基地以及中国创新中心苏州分部。与健新原力建立CDMO合资工厂,用于整合生物 原液和无菌制剂的开发和生产。2021年,赛默飞与药明巨诺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

2006年热电公司与试剂耗材头部供应商飞世尔科技合并后,公司实现营收和利润翻 倍增长。2007年-2020年,公司业绩中向好,营收保持稳定增长,仅在2009年因金融 危机影响出现负增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新冠检测试剂盒、疫苗研发及 生产相关业务带动营收利润大幅提高。

赛默飞在四大业务领域均为行业龙头。公司内生与外延并重,通过并购快速获取先 进技术,同时注重创新扩大产品线,形成大而全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具备前瞻性 眼光,布局高速增长新赛道。同时,新兴市场的业务拓展提升公司市占率,保证了 业绩的稳步提升。

(二)丹纳赫成长之路

丹纳赫成立于1969年,1984年正式更名为丹纳赫,根据丹纳赫官网数据,目前丹 纳赫在全球运营25家公司,拥有6万多名员工,产品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 全球领先的科学与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商及制造商。

公司已形成生命科学、诊断、环境及应用解决方案三大业务部门。其中,生命科学 业务提供生物学和化学研究所需的高端设备和专业服务。诊断业务提供医疗领域适用广泛的分析仪器、试剂、耗材、软件、以及用于诊断疾病和做出处理决定的组织 病理学实验室。环境及应用解决方案业务主要集中于水质分析、消毒和处理系统, 以及相关解决方案。

丹纳赫通过收购扩大市场和产品类别,丹纳赫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80-2000年,公司以大规模财务为导向并购,不考虑业务相关性。第二阶段从 2001-2008年,公司发展邻近业务,筛选具有高增长特点的行业,选择行业中的龙 头或利基公司。第三阶段从2009年至今,更注重标的在市场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高市 占率。在并购的同时,丹纳赫还会不断评估现有业务与公司战略的匹配度,剥离不 符合战略计划的业务。

就生命科学领域而言,2005年,公司通过收购Leica显微系统公司,正式涉足生命 科学业务。2015年,高价收购Pall,增加了其生命科学业务的竞争力。2019年收购 GE life Sciences,并更名为Cytiva,为近年公司最大一笔生命科学领域收购。此次 收购扩大了丹纳赫生命科学领域产品线的多样性,使得公司全面覆盖生物制药的研 发、生产流程,包括仪器和耗材,成为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根据丹纳赫年报数据,2020年丹纳赫在生物工艺领域的营收达55亿美元。

对收购公司的整合管理是推动丹纳赫创新和增长的关键。DBS是丹纳赫的核心管理 体系,围绕增长、精益生产和领导力三大核心,形成五大重点:重视创造良好的团 队、创新、以客户为核心、为股东而战及持续改善以创造持久的价值。对目标企业 收购后,丹纳赫通过独特的DBS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对不适应丹纳赫的管理人员进 行置换,为收购公司制定战略计划,对新加入的管理人员培训以学习应用DBS,同 时推动和监督战略的实施。通过一些列管理举措实现与收购公司的共同成长。

从2011年至2020年,丹纳赫业绩稳步增长,盈利水平稳定,现金流稳定。营业收 入维持较好增长水平,2016年波动是由于公司剥离Fortive,2019年波动是由于公 司剥离牙科业务,成立独立公司“Envista”。净利润稳中有升,小幅震荡上行。资产 负债率维持稳定水平,2015年处于较高水平,是由于大局筹资收购PALL公司, 2019年处于最高水平,是由于收购GE Life Sciences。ROE保持稳定。公司自由现 金流充沛,还本付息能力强,未来发展趋势较好。

丹纳赫目前在三大细分市场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丹纳赫在高利基细分子行业中寻 找可收购公司,注重外延与内生的互补,而非盲目并购扩张,内生业务给公司提供 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在并购后运用独特的DBS系统整合优化,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现金流优异的高质量发展。

(三)赛多利斯成长之路

赛多利斯由150年前的科学仪器设备工厂发展而来,目前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 的龙头企业。从精密机械短臂天平到细菌培养箱,再到膜过滤器,赛多利斯一直注 重新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司将重心投入到生物制药行业。2007 年,通过合并,成立Sartorius Stedim Biotech公司,形成机电一体化和生物技术两 大板块。2012年,公司业务调整为生物过程解决方案部、实验室产品与服务部和工 业技术部三大部门。2014年,公司出售工业技术部门,形成生物过程解决方案和实 验室产品与服务两大核心业务。

公司通过持续并购扩大业务种类,布局生物制药上下游产线。生物过程解决方案部 门以自研膜过滤产品起家,目前已形成包含细胞系、细胞培养基,分离纯化产品、 生物反应器及用于生物中间体和成品存储运输的产品及系统,涵盖生物制药过程所 有环节。可以协助客户进行前期项目规划、工艺集成和后续验证,提供完整的工艺 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流体加注系统和发酵系统市占率排名第一,过滤和纯化系统 市占率排名第三。实验室产品和服务部门提供用于工业实验室研究和学术研究的生 物分析系统、仪器和耗材。目前,公司实验室天平和微生物分析市占率排名第二, 实验室过滤市占第三。

公司注重收购产品技术壁垒高、市场地位强的公司。布局具备发展潜力的新领域。 2020年收购BIA Separations,开发生产用于生物大分子纯化分析的产品,如病 毒、质粒和mRNA。收购WaterSep,开发生产中空纤维膜设备和预先消毒组件, 布局快速发展的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

公司加快全球产能扩建,重视全球市场渠道拓展,建立客户关系。公司通过扩大供 应商网络,提高全球化运营能力。2021年,赛多利斯北京全新客户交互中心正式开 幕,将为客户提供安全落厂前的包括验收测试、验证和功能调整等服务,以服务在 中国不断扩大的业务。

从2011年至2020年,赛多利斯营收保持稳定增长,利润基本保持增长态势,由于 2015年利润基数大,导致2016年出现利润负增长。2020年新冠疫苗的研发和生产 需求带来业绩显著提升。

赛多利斯从过滤产品起家,通过并购和创新逐渐形成生物制药产业链上下游全覆盖 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公司专注细分赛道,积极布局一次性解决 方案,成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全球渠道拓展及全球化运营能力的提高加速公司市 占提升。保证了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国内企业需要做到集成化、平台化和国际化。国内企业起步晚,目前体量较小,多 集中在单一领域,产品丰富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低,与海 外龙头企业还有很大差距。参考海外龙头公司的成长路径,国内企业需要做到集成 化、平台化和国际化。纵向来看,可以通过并购、代理、战略合作等方式,丰富产 品线,实现从仪器到试剂、耗材、服务全领域布局,为客户提供全流程整体解决方 案,做到集成化。横向来看,可以从医药行业逐步向其他行业渗透,丰富下游应用 场景,拓展新领域客户。比如开拓环境监测、水质分析、工业酶等应用新领域,做 到平台化。最后,重视全球渠道拓展,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国际化。(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四、重点公司分析

(一)义翘神州

公司是一家从事生物试剂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技术服务的生物科技公司,主要 业务包括重组蛋白、抗体、基因和培养基等产品,以及重组蛋白、抗体的开发和生 物分析检测等服务。根据义翘神州招股书,公司目前生产和销售的现货产品种类超 过4.7万种,其中重组蛋白超过6000种,包括超过3800种人源细胞表达重组蛋白, 能够全面满足客户对于最接近人体天然蛋白结构和性质的重组蛋白的需求;公司还 能提供约13000种抗体,其中单克隆抗体数量约4600种,能够覆盖生命科学研究的 多个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干细胞研究等基础 科研方向和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一站式”采购生物试剂产品和相关技术服务的渠道。

公司研发实力雄厚,建立了全面、高效的研发生产技术平台,可以进一步丰富公司 的产品体系,同时降低研发成本。此外,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保证其可以为下游用 户提供重组蛋白表达纯化、抗体开发与生产等定制化服务。

公司为重组蛋白市场领军企业,根据义翘神州引用的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 我国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以进口品牌为主,义翘神州占4.9%,仅次于R&D Systems和PeproTech,为国产品牌第一。

公司加强CRO业务的开拓力度,充分挖掘公司技术平台体系的业务价值。公司加大 海外市场布局,在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立了市场和销售团队,在美国、德国设立子公 司,根据义翘神州招股书数据,目前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或地区。公司 海外营收占比持续提高,2020年,海外营收占比达80%以上,全球业务布局的模式 增强了公司市场竞争力。

(二)百普赛斯

公司是一家专业提供重组蛋白等关键生物试剂产品及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 要产品为重组蛋白和检测服务,同时提供试剂盒、抗体、填料、培养基等相关产 品。应用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传染病等疾病的药物早期发现及验 证、药物筛选及优化、诊断试剂开发及优化、临床前实验及临床 试验、药物生产 过程及工艺控制(CMC)等研发及生产环节。

公司深耕重组蛋白科研试剂,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的重组蛋白超过95%是通 过人源HEK293细胞表达生产,其生产工艺复杂,蛋白修饰、蛋白折叠、蛋白结构 更加接近天然人源蛋白,是人用生物药的首选。由于部分蛋白对HEK293存在细胞 毒性等原因,公司使用真核昆虫细胞蛋白表达系统和原核细菌(大肠杆菌)蛋白表 达系统进行生产。

公司基于对生物药及细胞免疫治疗研发及生产的深度理解,向客户提供多维度产品 应用检测数据,包括纯度、活性、均一性、批间一致性等,是产品质量指标的重要 体现。多维度的产品应用检测数据可以大幅度节省客户进行实验的时间和成本,为 客户提供经过验证和优化的实验方案。公司单个产品平均检测数据远超可比公司。

公司现拥有高表达宿主与载体平台、高密度细胞培养平台、蛋白制备及制剂平台、 蛋白衍生修饰标记平台、高整合性蛋白分析技术平台及膜蛋白表达技术平台六大平 台。依托多年技术的积累沉淀及先进的技术平台,开发出全长膜蛋白靶点等市场稀 缺产品,广泛用于抗体药研发生产,未来可用于细胞免疫治疗。

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增速显著,由于公司品牌影响力及产品竞争 力提升,受益于生物药行业快速发展,剔除新冠产品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仍达65.41%。20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负增长,系股权激励产生相关股份支付 所致。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高速增长。

(三)洁特生物

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的企业之一。根据洁特生物招股书 数据,公司产品包括生物培养和液体处理两大类,并配有少量试剂、小型实验仪器、 防护用品等,共计700余种。公司为我国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位列第二梯队,仅次于 深耕行业多年的国际品牌。

公司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海外市场,通过ODM模式以扩大销售量,稳步提高产品在 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根据洁特生物招股书数据,目前公司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 德国、澳大利亚、以色列、俄国、印度、日本及韩国等40余个国家,下游客户覆盖 了VWR、Thermo Fisher、GE Healthcare等国际知名企业。国内市场以自主品牌销售为主。

公司业务规模保持稳步扩张,经营业绩保持良好增长。公司盈利能力较强,归母净 利润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防护类产品销售增加显著,推 动营收及利润高速增长。

(四)菲鹏生物

菲鹏生物是一家行业领先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 剂核心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整体解决方 案。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三大类:体外诊断试剂原料、体外诊断仪器解决方案(主要 产品为仪器)、体外诊断试剂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试剂半成品,即试剂核心组 分)。根据菲鹏生物招股书披露,目前公司已开发出1300余种体外诊断核心原料, 各类试剂解决方案储备项目超70种,服务半径覆盖生化/免疫/分子/POCT等多种方 法学。三大业务协同配合,形成“原料平台、试剂平台、仪器平台”有机整体,打 通上下游产业链,高效经济地完成产品开发和市场供应。

根绝菲鹏生物招股书披露,公司早在2007年就进军国际市场,业务覆盖全球六大洲 约40个国家和地区,为印度等新兴市场领先的诊断原料供应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市场,公司品牌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公司制定全球化发展战略,并通过专利规划 实现重要技术境内外市场的打通,为后续海外市场继续拓展奠定基础。2018-2021 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营收占比从26.7%已稳步提升至38.7%,全球化业务布局厚 积薄发之势渐成。

公司技术优势明显,针对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已形成了基因工程重组技术平台、重 组蛋白表达技术平台等七大技术平台,仪器方面形成了高灵敏微弱光检测技术、精 密加样平台技术等一系列仪器开发相关的重要技术,试剂方面形成了磁珠微粒包 被、酶和发光物标记等试剂开发相关技术。公司专利优势明显,根据菲鹏生物招股 书披露,目前授权和申请专利超470件,发明专利占80%以上。其中公开专利354 件,远超同行业其他公司。

公司通过并购进行业务横向拓展,2021年,收购国际高通量基因测序研发型企业 Sequlite,获得高通量基因测序核心图像处理算法、核心试剂原料生产技术及核心 光学成像系统调校与装配工艺,加深了公司在全球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GS)领 域的布局。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作为分子新冠检验试剂及抗原抗体新冠检验试剂核心 原料供应商,其营收及利润显著增加。2018年公司利润有一定下滑,主要系股权激 励确认支付费用所致。

(五)东富龙

公司是一家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制药工艺、核心装备、系统工程整体解决方案的综 合性制药装备服务商,为制药装备龙头企业。根据东富龙官网数据,目前公司已拥 有超10000台制药设备,药品制造系统服务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制 药企业。

公司以冻干机起家,经业务横向拓展,已形成制药装备+医疗技术与科技+食品装备 工程多轮驱动的业务布局。公司可提供生物工艺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例如为疫苗系 统提供从培养基配置、细胞培养、收获、过滤、灭活、纯化、缓冲液配制、DF/UF 超滤、原液灌装一整套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积极布局生物大分子药、细胞基因治疗 领域,已推出CES细胞扩增系统、细胞工作站、细胞培养系统和细胞存储系统等多 款产品。

公司从2003年开始坚持国际化战略,随着海外布局广度深度不断扩大,公司品牌力 得以提升。如今产品已出口至南亚区、东亚区、拉非亚、独联体、欧美区五大销售 区域。为进一步扩大全球化布局,公司在美国、俄罗斯、印度、意大利等国家均设 立了子公司和代表处。后续会在海外国家增加当地化的布点。增加系统化产品的调 试安装等属地化的生产制造方式,推动本地化的生产和服务。

制药装备行业主要受行业政策及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2016年GMP验证期结束, 行业竞争加剧,公司营收增长放缓,加之公司投入加大,导致利润下行。2018年 起,随着下游制药装备升级,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 下游企业尤其是疫苗生产企业大规模产能扩建,公司营收利润均有有明显增长。

(六)楚天科技

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医药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现已成为世界医药装备行业的主要 企业之一。产品涵盖主要药物剂型设备的全产品链,包含水剂类药物设备、固体制 剂设备、粉剂药物设备等相关产品。形成了智能生物工程整体解决方案、智能无菌 整体解决方案、智能预灌封整体解决方案、智能 BFS 整体解决方案、智能中药整 体解决方案、智能固体制剂整体解决方案、智能后包整体解决方案等。近年来积极 布局生物药整体解决方案,已基本完成生物工程前端布局,包含不锈钢反应器、一 次性反应器、分离纯化层析系统、原液配置、微球填料等。

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业务横向纵向扩展,2020年完成对德国Romaco公司的收购,完 善固体类药物业务条线。Romaco是世界顶级医药装备提供商,主要产品及服务是 固体类药物的生产装备,包括粉末分装解决方案、泡罩包装解决方案、条形包装解 决方案、药片挤压解决方案、药片/胶囊罐装设备等。目前楚天科技已成长为行业 领先的水剂类和固体制剂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根据楚天科技官网数据,目前公 司合作客户达2600多家。

公司加快国际业务拓展步伐,建立重点市场销售服务中心,进一步打造全球客户样 板点体系,全球客户文件体系,全球客户技术商务交流体系。公司在印度、俄罗斯 等新兴市场积累了良好的品牌优势,逐步打入欧洲发达国家市场。国际化布局有望 带来营收持续增长。

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利润率呈上升趋势。2016年-2018年,GMP验证结束,市 场提前透支,导致利润波动明显。2019年起进入新的发展周期。2020年受新冠疫 情影响,生物药等高端市场进口替代加速,下游企业尤其是疫苗生产企业大规模产 能扩建,公司营收利润均有明显增长。

(七)纳微科技

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 生物制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 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 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打破了外资企业长期垄断的竞争格局。根 据纳微科技招股书披露,在生物制药领域,公司色谱填料/层析介质产品收入占我 国市场份额约9.52%。

公司具备纳米微球及粒径分布精确控制关键技术。纳米微球粒径大小及分布是影响 色谱填料/层析介质与间隔物微球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色谱填料微球粒径均 一,有助于提升色谱分离性能,改善层析柱效,并优化产品稳定性和重复性。根据 纳微科技招股书披露,公司生产的微球粒径性能优异,分布变异系数可做到小于 3%,远低于市场传统产品10%的分布变异系数。

公司产品种类齐全,可满足各类客户不同需求。基质方面,公司是全球少数可同时 生产硅胶、聚苯乙烯和聚丙烯酸酯三种性能互补填料的公司之一。根据纳微科技招 股书披露,粒径与孔径方面,公司可提供粒径小于2微米的超高压硅胶色谱填料、 粒径3-5微米的高压硅胶色谱填料及粒径10微米以上的工业分离纯化用色谱填料。 分离模式方面,公司可生产硅胶正相、反相、亲水、体积排阻,聚合物反相、聚合 物离子交换、疏水、体积排阻、亲和及混合模式的色谱填料。

公司营收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83%,归母净利润高 速增长,2020年增幅 210.31%。公司未来有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