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259,A股最大收割机,大股东疯狂减持超百亿,300亿收入暗藏隐忧!

603259,A股最大收割机,大股东疯狂减持超百亿,300亿收入暗藏隐忧!
2024年04月19日 18:23 飞鲸投研

“弃子”一词来源于中国象棋术语,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送一个或几个棋子让对方吃掉,常见弃子取势、弃子争先、弃子攻杀等战术。

象棋世界里,弃子其实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帮助下棋者获得一定的优势地位,可一旦成为资本市场的弃子,一家公司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成为弃子本来不容易,但如果失去人心,就能在顷刻间倒塌。

昔日接近5000亿市值的医药龙头,到今日市值已缩水了74%,但就在【问董秘】一栏,股民们依然怀疑是不是自家实控人、十大股东在跑路。

药明康德以一己之力,给所有的上市公司提了醒,大股东频繁减持无异于杀鸡取卵,即使后面又用公司的钱去回购也于事无补,毕竟大股东减持的钱又不是给了公司,为何让上市公司买单。

2023年,药明康德登顶A股减持排行榜首,减持数量、金额分别达到1.37亿股、112.52亿元,多个实控人通过多个控股股东完成了大笔套现,且让股东持股比例本来就分散的药明康德,股东人数最高达到了30万人。

在最需要患难与共的时期,实控人却站在了投资者的对立面。

(A股2023年重要股东减持排行榜,数据来源于wind)

另外,同属CXO行业的另一龙头,康龙化成也出现在减持前列,本来还以为它俩是行业周期下行的难兄难弟,结果却道同情心用错了地方。

而如果股东、管理层都不值得信赖,一家公司的经营会好吗?

药明康德欲交付的最差答卷还在路上,康龙化成等龙头都在费力支撑。

先了解一下行业发展现状,有益于对公司进行了解。CXO行业,又称为医疗研发外包行业,属于医药研发生产的上游,理论上可以无忧享受全球医药创新的红利,却在经历过因“口罩”相关药物研发,以及各国经济放水导致的高增长后,暴露了短板。

CXO企业依然要承担药物研发的风险,一款药如果做不成,它的规模优势就不可能释放出来;另外行业环境对企业影响太大了,药物研发订单的减少,也将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营收规模和业绩。

所以,康龙化成将业绩增长问题归结到了行业上面,公司表示2024年收入增速指引将为10%+,今年前两个月新签订单同比增速也有10%。

(康龙化成投资者活动关系记录表)

但其没说明的是,2024年净利润端同比增速可能慢于收入增速,而且因为订单转化需要时间,2024年上半年情况预计依然不会太好。

一边面临不利市场竞争,一边不得不迎合行业继续发展,CXO企业的扩张效益急剧下滑,且尚未到拐点。

截至2023年底,CXO龙头的在建工程几乎达到了历史最高位,暂且不论减值、或者贷款的问题,一旦在建工程转固就需要产生运营费用并计提折旧,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净利润的增长。

药明康德则给出了更直接的说明,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收入383-405亿元,剔除特定口罩商业化项目后保持2.7至8.6%的增长;同时净利率或能维持不变。

这向我们透露了2个信息,一是公司收入增长将降到5.65%(中位数)左右,且净利润增速预计相差不大,二是它只是一个预期

首当其冲的就是业绩增速对PE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净利润增速是5.65%,保持1.5PEG算合理的话,那么PE就应该只有8.48倍,除非乐观一点考虑2025年后可能出现的业绩恢复情况。

另外,根据当前券商一致预期,预计药明2024年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21%、2.62%,且券商一向善于高估,充分说明最终业绩情况很可能会更差。

市场之中,刀光血影,我们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

可能向好的一面是,多肽药成当下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

2023年,CXO行业的唯一漏网之鱼是诺泰生物,公司作为国内多肽原料药龙头,便承接了GLP-1减肥及多肽药的研发红利;同时,药明康德、凯莱英等也纷纷加大对多肽药的产能建设,并获得了不错的增长。

药明康德化药业务板块中,TIDES业务主要涵盖寡核苷酸和多肽药项目,实现营收34.1亿元,同比增长64.4%,正是最快的一个领域。

对此,我们可以从行业角度去了解,以GLP-1药物为代表的多肽药物市场规模当前维持着快速扩张的趋势,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到2030年,全球多肽类药物的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418亿美元,未来7年年复合增速达到8.62%。

但多肽药物市场格局及规模均不如小分子药,值得注意。

其中美国市场将占据大半的市场份额,尤其体现在两款明星抗糖、减肥药身上,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也就是说即使药明康德的多肽药业务能够维持快速增长,但如果不能抢到大订单,它的这份增长的持续性,以及是否能带领公司重回增长是个问题。

截至2023年,药明的多肽药加上寡核苷酸收入占比为8.45%。

另外,截至2023年,全球化学药市场规模约为1.19万亿美元,多肽药市场和其相比还是小。

还有可能恶化的一面,M国“法案”就像悬在CXO企业头上的一把刀。

这项法案是直接针对国内CXO企业的,目标正是它们海外的订单收入。但法案提出从1月份提出后就一直没有落地,确切的说,它没有被取消,甚至还有外媒报道,此法案可能会覆盖更多的中国CRO/CDMO企业。

为此,药明康德近期还被剔除M国知名生物技术组织(BIO),正是受到M国国会的压力,而如果管中窥豹,药明未来面临的订单压力或很难量化。

截至2023年,药明康德境外收入占比高达81.73%,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还有康龙化成、凯莱英、九洲药业、泰格医药等都有不小的境外收入规模及占比。

当然,还有大笔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

CXO企业将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答案。都说合理估值不仅要看重当下,更看重未来,但看到未来才有未来,一方面行业何时回暖以及回暖程度都需要时间验证,另一方面药明康德等企业也正面临着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它们的未来还有些模糊。

关注飞鲸投研(id:Feijingtouyan),立即领取最有价值的《成长20:2024年最具有成长潜力的20家公司》投资报告!

来源:飞鲸投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