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亿芯片龙头,跌下神坛!

1800亿芯片龙头,跌下神坛!
2025年03月28日 18:47 飞鲸投研

赛马非相马,以战果论英雄。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即便身兼多重概念,最终也还是业绩为王。

2024年以来,虽说半导体呈现回暖趋势,但却并非每个细分领域均实现反转,像射频芯片就没有那么幸运。

卓胜微、唯捷创芯、立昂微、慧智微等射频芯片生产商仍不减颓势,部分甚至陷入亏损泥潭。

例如,唯捷创芯2024年净利润亏损0.26亿元,同比下滑123.15%。

而其中,卓胜微更是因为业绩增速下滑,市值从2021年最高近1800亿元缩减到如今440亿元左右。

2021年,卓胜微不管营收还是净利润都是历史巅峰,分别达到46.34亿元和21.35亿元。

而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明显增收不增利,营收同比上升9.55%,净利润却下滑48.05%。

并且根据业绩快报,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44.91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净利润4.32亿元,同比下滑61.52%

这期间,卓胜微究竟发生了什么?

  1. 营收结构过于单一。

卓胜微主营射频芯片业务,是我国射频芯片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

公司产品包括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射频滤波器、射频功率放大器等射频前端分立器件及各类模组。

相比于AI芯片的火热程度,射频(RF)芯片我们可能听起来比较陌生,但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它的存在。

简单来说,射频芯片就是专门进行无线通信和信号处理的电子元件,因此凡是能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几乎都需要搭载射频芯片。

手机等智能终端也就成了射频芯片最大的应用市场,占比高达55%,其次是Wi-Fi和车联网。

从这里就能看出,卓胜微的营收来源比较单一,产品销量非常依赖智能手机的出货量。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3.55亿部,而之后出货量开始持续下滑,2022年同比下降12%,2023年又降了3.2%到近十年最低水平,不可避免地对卓胜微的业绩造成冲击。

直到2024年,全球手机出货量才同比上升7%,从而卓胜微营收得以回升。

  1. 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

一般来说,射频前端模组包含功率放大器(PA)、滤波器(Filter)、射频开关(Switch)以及低噪声放大器(LNA)器件。

其中,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技术难度最高,市场容量也最大。

但这两个市场都被国外几乎垄断。以滤波器为例,村田、太阳诱电、博通等占据绝大多数市场空间。

国内射频前端行业参与者众多,却主要集中在同质化严重的中低端射领域,本土竞争激烈。

像卓胜微在射频开关和射频低噪声放大器两方面均具有突出优势,2022年前者市占率高达51%,全球第一,后者全球第三。

就是因为竞争激烈,再加上市场需求疲软,供应商们被迫降价,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2021年-2024年前三季度,卓胜微毛利率从57.72%一路下滑到40.52%,净利率也从46.07%降到12.62%。

第三,转型使利润端承压。

在射频前端芯片领域,IDM模式的企业能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英飞凌、德州仪器等国际射频芯片龙头都采用该模式。

IDM模式指的是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封测等全都自己进行,自己建设生产线。

2020年之后,卓胜微开始部分向IDM模式转型,建设滤波器、射频模组等多条产线。

从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数额上就能印证这一点。

2020-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急剧攀升,固定资产从1.03亿元增长到50.54亿元,在建工程多年保持在20亿元以上。

而转型给公司业绩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折旧

固定资产要在每年计提折旧,增加公司利润端的压力。2020-2023年,卓胜微的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折旧从0.28亿元增长到1.99亿元,几乎是每年翻一倍。

2024年上半年,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就已经高达2.65亿元,这也是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一大主要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

未来,卓胜微业绩还能重回巅峰吗?

短期来看,这是比较困难的。

首先,消费电子温和回暖。

虽说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上升7%至12.2亿部,但其实下半年以来的增速并不高,基本在3%左右,处于温和状态。

据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为12.6亿部,同比上升3%。这还是在AI的赋能之下。

另外,汽车电子、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也有望给公司带来销售增量,可毕竟只占少数,大头还是在于智能手机。

其次,折旧、研发拖累业绩。

一方面,折旧压力。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公司账面上存在的50.91亿固定资产,都还没有折旧。

也就是说,卓胜微接下来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折旧压力,会持续对公司净利润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研发压力。

前面我们说到,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是射频芯片中国产化率最低的,也是卓胜微进阶路上的绊脚石。

近年来,公司一直在加大研发力度。2019-2023年,卓胜微的研发费用从1.38亿元增加到6.29亿元,研发费用率从9.1%上升到14.37%,即便周期下行,也没有忽视研发。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不管研发费用,还是研发费用率都创下历史新高,分别为7.53亿元和22.35%。

不过,卓胜微在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方面的成果并不显著

尽管公司多种产品都已经实现量产。但相对而言,国内唯捷创芯、慧智微等企业5G功率放大器模组量产时间更早,竞争力也更为突出。

换言之,公司未来将持续进行高强度的研发,否则不仅追不上国际龙头,还容易被同行落下,从而使得净利润面临增长压力。

最后,总结一下。

作为射频芯片龙头,卓胜微曾经风光无量,而今在行业周期、转型等多重压力之下不得不暂避锋芒。

并且接下来,折旧、研发等将持续影响公司利润,卓胜微仍将面临一段阵痛期。

以上仅作为上市公司分析使用,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