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家,海思科,拨云见日!

全球首家,海思科,拨云见日!
2025年03月29日 18:43 飞鲸投研

当下,海外授权热度持续高涨,众多创新药公司为缓解资金压力,选择出售产品的海外开发与商业化权益。

2024年,国内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数量多达138起。

然而,创新药研发成功具有极大不确定性,能够获得后续里程碑款的企业寥寥无几。以2023年为例,里程碑达成率只有不到30%。

海思科却在这种困境中崭露头角。

2024年8月,海思科收到TYK2产品的第二个里程碑款,约1284万美元,直接助力公司回血。2024年前三季度,海思科净利润同比大增90%。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笔款项属于一次性收入,后续的业绩增长依旧需要依靠企业自身。

回顾过去十年,海思科的净利润增长近乎停滞。

可奇怪的是,即便如此,海思科热度依旧不减,这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直面多轮冲击,坚韧突围

2014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近十年间,海思科的净利润一直在2-6亿元区间来回波动,似乎陷入增长困境。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细看会发现,海思科的净利润变化情况与那些因增长乏力而业绩长期停滞的企业又有所不同。

在2017年和2021年,海思科净利润均呈现断崖式下跌,不过后续又都能实现回升突破。

这可以推断出,海思科是遭受了不可抗的外力冲击。

第一次冲击:销售模式变化。

2017年,国内推行两票制,海思科从全国总代模式转为配送直营,且自行承担销售推广费用。

销售模式的改变,致使公司其他产品及服务业务毛利率从2016年的77.46%骤降至2017年的28.65%,直接拉低公司整体毛利率近10个百分点。

同时,公司销售费用率也大幅增加,从2016年的33%涨到2017年的41%。

双重压力下,海思科净利率从2016年的30.38%骤降至2017年的12.34%,近乎腰斩,致使净利润大幅下滑。

好在当时仿制药市场环境较好,公司的核心产品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后续持续放量,带动营收从2015年的12.12亿元飙升至2019年的39.37亿元,净利润也随之被拉动,实现增长。

第二次冲击:集采与医保砍价。

随着国内集采和医保谈判的常态化推进,竞争激烈的仿制药行业最先遭受冲击,海思科也不例外。

2020-2021年,海思科的多个肠外营养系产品被纳入集采,平均降价幅度达56%,其核心产品甲磺酸多拉司琼也执行新医保价格,降幅超90%

2021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6.71%、45.8%,一夜回到解放前。

不过,海思科业绩并没有一泻千里,仅用两年时间,到2023年,海思科就成功稳住阵脚,实现业绩止跌回升。

这一切则归功于,公司麻醉创新药“环泊酚”的及时推出。

十年厚积薄发,创新跃变

2012年公司上市之初,海思科便在年报中强调加大研发投入,并搭建创新药物研发团队,志在1类新药研发上实现突破。

很多公司都喊过类似的口号,可除了恒瑞等少数行业先行者外,大多数不过是嘴上说说。

海思科却把目标变成了现实。

2020年12月14日,思舒宁(环泊酚)获批上市,这不仅是海思科的独家产品,更是我国首个自主化合物创新的静脉麻醉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023年,环泊酚的销售额达到了9.8亿,较2022年4.3亿实现翻倍增长。

短短两年时间,麻醉产品便成功跃升为海思科的营收主力。

2024年上半年,公司麻醉产品营收占比达30.66%,毛利率更是高达89.69%,顺利接过仿制药的接力棒。

环泊酚为何能实现如此强劲的增长?

自然是好的赛道,叠加好的赛马。

首先,赛道优质。

  1. 刚需属性。

一场手术的成败,大家最先关注的是主刀医师的技术,却常忽略麻醉这一关键环节。

实则麻醉贯穿手术始终,对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稳定有着决定作用。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可并不是说说而已。

  1. 技术监管双壁垒

一方面,技术壁垒:环泊酚类的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复杂,技术门槛高。

另一方面,监管壁垒:由于麻醉药的特殊性,存在滥用和成瘾风险,监管十分严格。

因此,麻醉药的更新迭代速度也很慢,此前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丙泊酚、芬太尼等,都是诞生于上个世纪的老产品了。

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数量逐年攀升,同时无痛分娩、内镜检查等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这使得麻醉药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相关数据显示,到2027年我国麻醉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亿元!

其次,产品药效卓越。

在药效方面,与此前的明星药物丙泊酚相比,环泊酚对受体的亲和力要强4-5倍,这使其起效迅速、恢复快,且不良反应更低。

凭借出色的药效,环泊酚的推广十分顺利。

环泊酚的准入医院数量从2021年的400家,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2500家。

截至2024年5月末,在样本医院中,其市场份额已达21.51%,超过丙泊酚等产品,跃居行业第一,并且销量有望持续突破。

聚力研发,迈进收获期

环泊酚虽成功放量,但海思科对研发创新的执着却丝毫不减。

2020-2023年,其研发费用持续走高,2024年前三季度达3.78亿元,同比增长13.26%。

而高投入也带来高回报。

2024年,继环泊酚之后,海思科又有两款创新药成功上市。

一款是克利加巴林胶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P)、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它是全球首个无需滴定的中枢神经系统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获批成人DPNP适应症的1类新药

另一款是考格列汀片,主要针对II型糖尿病患者,是全球首个超长效双周口服降糖药

此外,海思科具有自主产权的国内首个κ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阿片镇痛创新药HSK21542,预计也将于2025年正式上市,基于其低成瘾性,有望复刻环泊酚增长路径。

目前,公司还有20个处于开发阶段的新药项目以及近30项筛选项目,覆盖神经系统、肿瘤等多个领域。

基于这些,海思科成功搭建起了“在研一批、临床一批、落地一批”的产品梯队。

这使得公司业绩增长更具确定性,也侧面解释了海思科关注度高涨的原因。

综合来看,随着集采风险出清,海思科将迎来多个重磅产品收获期。

但它最终能否实现业绩大爆发,我们拭目以待!

8条评论|8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忍者神龟亲戚新浪网友
海思科的研发能力是真不错,希望HSK41959片快点上市,让更多的患者看到曙光
3月30日16:48举报回复
集采和医保砍价真狠,海思科差点倒下,没想到靠一个新药翻身了
3月30日16:45举报回复
素履warden新浪网友
集采和降价是行业难题,海思科找到突破口了,别的企业能学吗?
3月30日16:43举报回复
最新评论
忍者神龟亲戚新浪网友
海思科的研发能力是真不错,希望HSK41959片快点上市,让更多的患者看到曙光
3月30日16:48举报回复
集采和医保砍价真狠,海思科差点倒下,没想到靠一个新药翻身了
3月30日16:45举报回复
素履warden新浪网友
集采和降价是行业难题,海思科找到突破口了,别的企业能学吗?
3月30日16:43举报回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