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疾病生!养生重在“养”和“收”

秋分至,疾病生!养生重在“养”和“收”
2021年09月22日 18:13 千年国医集团

923日,秋分如期而至......

图片来源:网络

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

秋分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过后,金气敛降、压力增加,地面以下阳气渐多于地上,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从秋分开始!

中医常说的“夏季过后无病三分虚”。因此,秋分时节也是最易生病的季节...养生也应顺应时节变化,遵守“阴阳平衡”“养收”的原则,才能更好的调养身体。

图片来源:网络

一、秋分养生——防4

1、皮肤瘙痒燥是秋季的主气,而我国自古就有燥令伤肺之说,在这个时节中,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燥邪致病都会导致阴津亏耗,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造成皮肤瘙痒、毛发枯萎、便秘等症状。而防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身体补水,多喝水以及多吃一些富含水分的蔬果。

2、肠胃疾病:秋分后气候渐凉,也是肠胃疾病的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要戒烟戒酒。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吃一些高蛋白食物,这两种食物都能让身体暖和起来,而且效果非常好。

3、呼吸道疾病:秋分后天气转凉,气温下降,人体因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咳喘、气喘、咽喉肿痛等。

4、心血管疾病:秋分之后,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由于寒冷令人体的血管收缩,出汗减少,从而刺激血压上升。人体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的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此外,寒冷时人的活动量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因而减少,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二、秋分养生——巧用艾灸解秋疾

秋分艾灸取心肺、关元、中脘、膻中穴区,可起到预防秋燥、滋阴润肺、补中益气的功效。

1.心肺穴区

艾灸心肺穴区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等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痨及过敏性鼻炎等症。

心肺穴区

2.中脘穴区

中脘穴区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恶心、烧心、嗳气等。

中脘穴区

3. 膻中穴区

膻中汇聚脏腑之气,艾灸膻中穴区,可以调整心脏功能、改善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膻中穴区

4.关元穴区

《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夏秋之交艾灸关元穴区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关元穴区

三、秋分养生——巧用膳食解秋燥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秋分时节进补,不可太过,要适量。进补应分清虚实,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

1、多食水果防干燥

秋分时节天气干燥,要多吃水果。水果中以梨、甘蔗为首选,其次,像荸荠、香蕉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

图片来源:网络

2、白色蔬菜生津液

夏天津液损耗严重,入秋后,要多吃些养阴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比较浓。有萝卜、花菜、百合、山药等。

图片来源:网络

3、少食螃蟹防腹泻

秋分时节正是蟹肥膏黄的时候。但蟹类富含蛋白质,还有很高的胆固醇,但螃蟹鼠疫凉性食物,一旦进食过量便容易引发腹胀腹痛腹泻。建议节制食用,浅尝即可。

4、早晨喝粥最养胃

秋天应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滋补食物,让身体机能能够顺利适应从夏热至秋凉的过程,粥就具备了这个功能。每天早上空腹胃虚,喝上一大碗热粥,不但让肠胃得到滋养,减少消化系统的负担,还能补充营养,为一天的工作养精蓄锐。

图片来源:网络

5、多喝青茶去火燥

秋季天气凉爽,风霜高洁,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容易让人产生秋燥及秋乏。此时,饮用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为好。此茶性味介于红、绿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

图片来源:网络

一叶落知天下愁,秋分养生正当时,再次提醒大家秋日气温早晚温差大,户外锻炼时衣物要适量增减,不宜一下子减得太多,尤其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暖,秋分时节已来临,快快把养生知识转给家人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