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心梗高发季,关键在于“通阳”和“宣痹”!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心梗高发季,关键在于“通阳”和“宣痹”!
2021年10月05日 14:40 千年国医集团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冬季节由于气温骤降,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剧烈变化,人体受到刺激,血压出现大幅度波动等反应,就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伴随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说饮水减少、血液变得更加粘稠,饮食上盐分、油脂、糖分增加了,也容易引起血液的高凝状态,容易造成急性血栓形成,诱发急性心梗。

图片来源:网络

心梗的“危险信号”有哪些?

1、胸闷不适或胸痛

胸痛是心梗最先出现的症状之一,多发于饱餐、情绪激动、运动、用力排便后,如果持续不缓解,或在休息时突发胸闷、胸痛,则高度怀疑属于心梗的先兆。

2、心绞痛加重

心梗的病人大多原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假若心绞痛在近一个月内症状逐渐加重或胸痛次数比之前更加频繁,胸痛的程度越来越重,持续时间较以前长,这是临床上所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特别要警惕心梗的发生。

3、上腹痛,伴有恶心、呕吐

少数病人在心梗发生时的疼痛不典型,表现为突发上腹痛、肩背痛,甚至牙痛,不能得到缓解时,也会诱发一系列的全身症状,例如:冷汗、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等,如果疼痛并伴有这些症状存在时,多数属于心肌梗死发生的状态。

4、全身乏力、冷汗

部分心梗病人在发作前没有其它不适,突然出现憋闷、乏力、冷汗,伴有心慌、气紧等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当发现上述类似症状,则可能是心梗发生的前兆。

以上这些预警症状提醒我们要高度去关注自己的心血管健康,最好到医院做有针对性的检查。

图片来源:网络

中医养心,艾灸护心穴

中医将心梗归为“胸痹”的范畴,认为其发病关键在于血脉不通。血脉为什么不通呢?因为心阳不振!

心,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五脏之中,心最需要阳气。心气的行使、心脏的搏动、血液的运行,皆有赖于心阳的鼓舞。

而从夏转秋,自然界的阳气渐渐转阴,人体也随之变化。心阳不振,心脏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就会阻遏心络。

所以,心梗其实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疾病,心阳不振是主因,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是辅因。

所以,预防心梗的关键在于通阳宣痹:

一则,温助心阳,帮助心脏泵血;

二则,除痹逐瘀,将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悉数化解。

膻中穴区

对膻中穴区施灸可以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而这个气又是血液运行的动力,从而起到补益气的作用,保障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肺穴区

心肺穴区可以调动心气转输,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动过速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进行调理。

面对心梗,日常预防“五部曲”

1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需要低胆固醇,醇低脂肪,多吃富含维生素较高食物,戒烟,管理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等以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保持适量运动,每周运动至少3次,且每次运动至少20分钟,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肌供血和心脏储备的功能。

3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适当防护。

4成人睡眠保证7-8小时,《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提到,荷兰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17887名基线无心血管病的健康受试者并随访12年,发现每日睡眠不足6小时者比7~8小时者心血管病风险增加15%,冠心病风险增加23%

5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尤其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图片来源:网络

多事之秋,心易揪”,心梗从来不嫌你年轻,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一定要注意心脏的保护,经常施灸,平平安安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