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下好党建“四步棋” 助力乡村振兴蓄能提速

北安市下好党建“四步棋” 助力乡村振兴蓄能提速
2024年05月21日 11:40 讯息观点

近年来,北安市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通过下好“先手、关键、制胜、布局”四步棋,育头雁、建队伍、筑体系、促发展,以高质量党建领航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下好党建“先手棋”,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

实施“头雁建设”3项工程,持续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党建责任制,全力推进包乡走村任务,以上率下压实各级书记责任,教方法传经验、选能人配班子、建机制强队伍、育产业促发展,持续为“头雁”强筋壮骨,提升领航续航能力。去年以来,市级领导深入乡村现场办公、调研指导70余次,为乡村解决实际困难110余件,组织乡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培训219人次,建立健全制度33项,发展强村富民产业28项。实施“头雁竞飞”工程,实施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市级备案、常态联审、擂台比武等“闭环式”教育管理监督模式,开展以走出去学振兴经验、比服务做法赛振兴业绩、做乡村振兴排头兵为主要内容的“走比做”活动,组织13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苏州、青岛、哈尔滨等地“充电赋能”,创建了“七彩东丰”“红领幸福”等一批农村党建品牌,推行网格化管理为群众办实事1540件,领办创办新型经营主体19个。实施“头雁激励”工程,制定届中“考评定”办法、实施激励政策,对5名村党组织书记调整撤换,对3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落实了提高工作补贴、纳入事业编等待遇,落实离任“老三位”补贴2300余万元,调整配强乡村党组织书记2人,推动村“两委”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2名村党组织书记被授予“全省乡村振兴担当作为村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幸福村带头人贺安依托“村党组织+党员大户+脱贫群众+合作社”模式发展村级产业促增收的事迹被省电视台专题播出

下好党建“关键棋”,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招聘79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因村轮换选派60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驻村帮扶,构筑“选育管用”和“2+1”导师帮带机制,持续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人才保障。培育“后备军”。搭建“村官论坛”“村官促消”平台,为乡村振兴提出好办法、“金点子”510余条,开展直播带货30余场、推动消费增收4.4万元。建立“成长档案”,统一制发《工作日记》,组织大学生围绕民意走访、主题教育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390余次,17名大学生担任村“两委”班子副职,36名大学生在项目建设、农耕生产、村级治理等重点一线“蹲苗”成长,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建强“生力军”。创新“九个一”“十步法”“一超双团一清单”工作举措,实行“三督一考”日常管理考核模式,实施经费保障、典型培树、走访慰问、提拔任用、关心关爱五项保障机制,组织驻村干部赴江苏、齐市等地参观考察提升帮扶本领,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取得新实效。去年以来,工作队帮助派驻村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980余件,累计争取协调资金60余万元,升级发展村级产业项目5个,协调维修改造村级办公活动场所9个。驻村工作相关做法在全省北部地区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上作交流发言。打造“先锋队”。着力做好党员发展教育工作,注重将农村青年能人、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优秀群体纳入党员队伍,形成党员队伍的“活水源头”。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推行党员承诺践诺、结对帮扶、设岗定责等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市共有2700余名党员参与帮扶活动,承诺践诺7500余个。

下好党建“制胜棋”,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以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奋力打牢乡村振兴组织基础。机制保障压责任。抓实党支部“两化”建设,建立示范、达标、提升“三张清单”和“集中整治、晋位升级”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机制,实行市委常委和党委(党组)班子成员联系支部指导工作,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组织力。实施“红网领航 心安北方”工程,实现全市256个村级网格党组织全面覆盖、有效覆盖。示范引领锻品牌。建立“清单化明责、项目化推动、常态化督导、立体化考核”工作体系,拨付资金14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包括3个全省标杆型基层党建示范点的12个村级示范点。我市被确定为黑河市首个全省“基层党建示范点整县提升行动”重点推进市。构建党建引领垦地、森地区域一体化大格局,实现土地合作托管服务45万亩、林下经济产值4.6亿元。二井镇党委与长水河农场垦地共建的做法被人民网刊发、黑龙江省新闻联播播出。夯实基础强阵地。累计投入资金3800余万元,全覆盖打造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村级物流站点,按照“六室、十二有”标准打造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村级阵地面积在300平米以上的达70%,全年为群众办理民政、社保等事项8000余件,村级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承载功能显著提升。

下好党建“布局棋”,鼓起乡村振兴“钱袋子”。

以开展“党建引领绘蓝图,强村富民促振兴”行动为牵动,持续为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赋能。高位谋划,强化引领。市级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产业项目论证评估机制,定期谋划推进壮大集体经济工作,出台《北安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采取“联建、挂建、单建”的方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合作社上,构建“基地党支部+产业党小组”“支部+协会”组织体系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立村,助力增收。围绕“一种一养”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策”产业发展思路建立“全市集体经济项目库”,大力实施革命村苗圃、模范村杂粮加工等自主经营项目33个,年增收150余万元。依托扶贫专项资金,发展光伏电站、观光采摘等项目33个,年增收170余万元。争取中央、省专项扶持资金1140万元,为24个村年均增收3.6万元。规范运行,蓄势赋能。开展“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整改资产违规发包等问题30余个,化解村级债务1700余万元。全覆盖组织开展村级财务人员培训,提升“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2023年全市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5300余万元,创历史新高,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4%。作者:张鸿驿 李明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