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个村子建于明朝,祖坟尚在,可村民多不知村名竟与碑文有关

天津有个村子建于明朝,祖坟尚在,可村民多不知村名竟与碑文有关
2022年03月16日 15:18 芸知心理文案

在天津北辰区有个村子,建村时间与天津设卫筑城同年,都是明永乐二年,也就是公元1404年。让人称奇的是,这个618年历史的村里,竟然还保留着建村时先祖的墓地。那么,这个村子是哪个村子呢?墓地里的先祖,她又是谁呢?今天,我们实地探访,来告诉您答案。

(同期)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津北辰区的西堤头镇。在杨北公路上有一座与天津城一样,具有618年的村子,这个村子就是刘快庄。

刘块庄村建于明永乐二年,与明成祖朱棣在天津设卫筑城是同一年。因此,这个村子的历史与天津城的历史是一样长的,到今年有618年了。

史料记载:元朝末年,由于连年混战,华北地区的人口大减。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同时,不得不从山西、河南、山东等地迁移人口来充实京畿之地。

因此,有一户之前居住在山东青州,诸城庞各庄的刘姓人家,就迁到了西堤头落户。随着到这里落户的人家也越来越多,这里也慢慢地形成了村庄。因为这户刘姓人家来此居住的早,小儿子刘快在村子中也比较有声望,因此人民常把这个村子叫“刘快住的村子”,时间一长,大家就直接以刘快的名字称这个村叫“刘快庄”了。

时隔618年,这段尘封的历史早已为人所遗忘,现在刘快庄的村民大多不知道村名的出处,现在的年轻人也少有人关心村史和族谱。至于村中的祖坟,也曾经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夷为平地。然而也有幸存者,它凝结着一村居民共同的血脉。前些年,在天津北辰区文物普查登记过程中,在刘快庄村西南,紧邻杨北公路位置发现了尘封的这座“赵太君墓”。

天津北辰区文物保护部门在查阅相关史料后,将这里列为“北辰区不可移动文物”。那么,这个墓葬到底又有什么来历呢?

刘快庄村赵太君墓非常简单,是一座高两米左右的封土堆墓塚。墓塚的前面立着一块石碑。1996年,墓主人的后人修建了碑亭,并对这块风化严重的石碑进行保护。石碑是用楷体雕刻的,但是由于石碑曾遭到不可修复的破坏,而且长期在自然环境中损坏得非常严重,现在只能辨认出“民国二十三年”的字样。但是,字迹模糊的碑文还是能让人了解大体意思。

碑文大概的意思就是,这座明代古墓埋葬的是刘氏的祖母赵太君,当初就是这位赵太君带着刘氏的两个儿子来到刘快庄定居,大公子叫刘公,次子叫刘快。刘快庄的名字就是以小儿子刘快的名字命名的。

随着时代变迁,刘快庄村也在壮大,这个村子也融入了其他姓氏人家。半个多世纪的尘封的历史,在岁月中已经逐渐被大家所遗忘。然而,我们相信随着“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们身边那些沉睡的文物,会越来越多的重见天日,被更多人保护。也相信有更多的村史和族谱被续写,并被后人传承。

本页图文及视频为炫色天津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