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自曝L4,配6颗激光雷达,距离量产还有多远?

埃安自曝L4,配6颗激光雷达,距离量产还有多远?
2022年07月28日 20:17 瓦肯财经

在新技术的不断助推下,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逐渐深入,自动驾驶也驶入了发展快车道。以智能驾驶独角兽为代表的百度,日前推出了没有方向盘的Apollo RT6出租车,并计划明年投入运营;而由小马智行和三一重卡联合打造的自动驾驶卡车也计划在年内量产。种种迹象表明,“发育”了多年的自动驾驶终于要到了集体落地“奔现”的时候。就在近日,作为国内自驾后起之秀的埃安,也自曝L4测试视频,因为是行业内少有的,以车企身份自研的L4,所以视频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热烈讨论。

6颗激光雷达的埃安Robotaxi,能带来惊喜吗?

视频中,基于AION LX量产版打造的测试车,搭载了埃安全新自研的Robotaxi系统,其最大的亮点便是装配了6颗车规级激光雷达,分别位于车顶、车头、左右前翼子板以及车尾两侧,理论上可以做到360度全方位监测车身周围环境,让危险无所遁形。

据厂家表示,搭载在测试车上的埃安Robtaxi不仅具备了L4级自动驾驶水准,而且已经达到了车规级前装量产状态,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

通过几分钟的测试视频来看,埃安Robtaxi整体的表现没有让人失望。在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的道路上,测试车先后完成无保护右转、避让路边停靠车辆/行人/自行车、跨多道掉头、红绿灯通行、极端情况的应对、大车避让等经常遇到的场景。跟车、超车、掉头、起步、刹车、过弯等操作都稳如“老司机”。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跨多车道掉头,在左侧道路拥有货车、小汽车、电瓶车等多种车辆时,测试车能够精准识别路况信息,并找到合适机会,连续跨越四条车道,从最右侧车道并到最左侧车道,完成小半径的360度掉头。对自动驾驶有研究的朋友应该知道,在这种路面曲率大,且前后车距较近,周围较复杂的环境中,对于车辆的传感器融合能力以及识别的精度考验极大,安全起见,很多L4级自动驾驶在这时候就会进入人为接管。而从测试车来看,拥有6颗激光雷达的埃安Robtaxi,表现还是让人惊喜。

车企自研L4,优势何在?

从实际的体验来看,后起之秀的埃安Robtaxi在诸多方面的表现,其实和谷歌waymo、百度Apollo、小马智行等起步较早的智能独角兽的差别已经不大了。这也不太奇怪,毕竟大家基本都选择了“激光雷达+摄像头+高精地图”这条混合路线,最大的差异主要集中在算法和量产运用上。

在硬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智能驾驶公司的优势在于软件方面;但在量产装车又存在较大短板,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少智能驾驶公司就只有几辆车在那做测试,数据样本完全不能和动辄几十万上百万量产车的车企相比,正因为缺少足够的数据样本来完善算法,从而导致迭代相对较慢。

而像特斯拉、埃安这种以车企身份来做L4的,则不用像智驾独角兽那样四处寻找“量产装车”的机会,并且因为自身的体量足够大,甚至可以将自动驾驶其他核心零部件都受归于自己掌心,从而拥有了更大的主动权,避免被人卡脖子。

综上来看,以埃安为代表车企,将来在L4级自动驾驶领域追赶甚至跑赢智能独角兽也不是不可能。

只有改变造车的思维,才能造出新时代的智能车

未来的智能纯电市场就是围绕智能驾驶的竞争,对于车企而言,那些妄图依靠自身在产量上优势以及其他高阶智能化注入,来抢占未来市场的,终究会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唯有改变造车思路,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把握市场先机。这或许也是以埃安为代表的车企,在不缺乏合作伙伴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的原因所在。

据了解,目前埃安已经对传统的分布式软件开发部门进行了整合,成立了整车软件开发部,专门应对智能车开发。另外,和广汽集团形成联动,拥有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试验牌照,大量的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以及如祺出行平台和数百万车主提供的海量数据样本,都是埃安研发智能驾驶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全栈自研”的底气所在。

智能驾驶的初衷就是给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用车体验,最终都是要为消费者所用,所以量产才是王道。以埃安为代表的车企,以车规级应用为基本要求,并结合大量的实测数据,通过全栈自研的优势,最终得以将L4级自动驾驶落地,给用户带来更智能的智驾体验的同时,也将助力中国智能纯电朝着世界领先的梯队加速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