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元老”重回竞争舞台中央的机会已经不大了

光明乳业,“元老”重回竞争舞台中央的机会已经不大了
2024年06月13日 09:12 蓝筹企业评论

作者|睿研消费 编辑|ZL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由于鲜奶产品高频消费的属性,国内乳业巨头间的竞争一直备受媒体关注;同时,乳业厂商们为促销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也让他们之间的恩怨故事广为人知。

来自上海的贵为“中国乳业第一股”的光明乳业,10年前就被伊利、蒙牛赶下用“常温奶”“神坛”,蜷缩在“新鲜奶”(巴氏奶)的小天地里继续享受来自上海市民的温暖呵护。

但三年疫情让光明乳业的“品质”和“情怀”不再能换回足以保持行业第三的业绩。上海市民的消费力下降与全国消费降级大势同步,光明乳业的收入过去8个季度连续同比下降,这让光明乳业的价格相对更高、成本也更高的“新鲜牛奶”无法再给投资者可靠的回报。

光明乳业的企业战略一贯强调自己不求“大”,而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乳制品企业”。这一战略定位在完全失败以前很难被证伪。再加上整个行业中少有的大国企制度背景,光明乳业过去10年中所做的各种“创新”尝试现在看都更像是小修小补。《蓝筹企业评论》甚至认为,光明乳业已经错失通过战略调整重新找回在整个乳业竞争格局中心地位的机会。

营业收入连续下降 既有目标惨淡收场

2024年4月28日,光明乳业发布了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2023年光明乳业营收264.85亿元,同比下降 6.13%;总资产242.27亿元,同比下降-0.92%(图1)。

图1:公司2023年主要会计数据(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特别是其已经连续第八个季度营收出现同比下降(图2),尤其是2024年一季度营收 64.17亿元,同比下降9.25 %。虽然在2023年通过在上海浦东新区成山路777号地块确认了土地补偿款收入(4.24亿元),带动其净利润9.67亿,同比增长高达168.19%;但是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则回到1.72亿元,同比下降了8.07%。

图2:公司2023年分季度会计数据(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2023年光明乳业不仅营业收入连续下降出现下滑,既有目标惨淡收场。2023年光明乳业全年营收相较此前定下的目标完成率仅有82.64%;营业毛利完成52.06亿元,相较目标完成率更是不到70.00%。

液态奶增长态势逆转 无法走出“山海之隔”

2023年,光明乳业的主营产品-液态奶实现营业收入156.48 亿元,同比减少 2.75%;营业成本114.85亿元,同比减少3.44%;毛利率为26.60%,同比增加0.52%。其他乳制品实现营业收入73.59亿元,同比减少8.02%;营业成本 66.21亿元,同比减少9.00%;毛利率为10.03%,同比增加0.97%(图3)。虽然光明乳业连续8年保持中国鲜奶市场占有率第一地位,但是其低温鲜奶渗透率还有待提高,且营业收入需要纳入正增长的轨道。

图3: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光明乳业发家靠的是鲜奶-“巴氏奶”,虽然保留了奶味和口感,但缺点是保质期短和运输成本高,也容易遇到“山海之隔”。虽然光明乳业一直所坚持“稳固上海,做强华东,优化全国”的战略,但是在非上海的国内地区的营业收入依然处在快速下降通道(图4)。笔者在近期也去了北京两个大型超市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在乳制品、奶制品区竟然都无光明乳业的身影(图5)。

图4:公司分区域营业收入情况(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图5:北京超市的乳制品、奶制品区域(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国际化战略深陷泥潭 新莱特负面信息缠身

2010年7月,光明乳业并购了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成功获批新国标注册,走向了国际化之路。虽有聚光灯加持,但是时至今日,新莱特已经成为了光明乳业的主要负资产之一,2023年年报中公司财务费用增加了7695万元,同比增加48.73%,主要原因就是新莱特借款利息支出增加。同时资产减值损失达到了3.48亿元,主要原因也为新莱特对奶粉事业部的长期资产组计提了减值准备(图6)。

图6:公司费用情况(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2024年6月,外媒报道超过一半的新莱特奶业供应商打算退出(图7),也使得其制定去杠杆化计划时面临挑战。当前新莱特的净债务水平为5.59亿美元,面临各种财务压力,并且受到高成本、销售额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使光明乳业国际化战略深陷泥潭,难以脱身。

图7:新莱特奶业供应商退出信息(图片来源:外媒报道)

研发投入举步不前 拿不出爆款产品

2023年全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8620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33%,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为0;同时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只占总人数的1.08%,其中研究生学历人员只有110人(图8)。为此光明乳业在近年来,继莫斯利安之后,再也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爆款产品。

实际上,过去5年光明乳业的管理层动荡频频,每一任领导都有自己的单品规划,再难有下一个爆款顺利跑出。

图8:公司研发人才情况(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光明乳业旗下主打高端的如实酸奶在2023年11月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地都出现线上、线下同时“下降”情况,从侧面折射出公司在各地乃至上海大本营所面临的窘境。

公司在2023年的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依然超过20亿元,表明公司对经销商的话语权在下降。同时公司的存货余额37.49亿元,对于主打鲜奶产品,保质期很短,存货过期会让资产继续减值,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