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越薄越好?越黑越好?越干越好?这些误区你知道多少

新会陈皮:越薄越好?越黑越好?越干越好?这些误区你知道多少
2023年12月17日 17:15 新会陈皮调研手记

秋高气爽,不少新会陈皮爱好者又集合到新会来采柑收皮,田间路边的人流车辆穿梭,熙熙攘攘的游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一般来说,来到新会的游客们都会收购上三五十斤果子,现场剥掉后得出两三斤果皮,这是每年珠三角特别是老一辈特定的仪式感,也是家庭亲朋难得齐聚一堂的参与感。

不过,对于采收了多年新会柑自晒陈皮的游客来说,收藏陈皮的经验不代表掌握了陈皮知识,因此大家对于新会的误区依旧存在,例如陈皮的颜色是不是越深越好、陈皮的手感是不是越硬越好、陈皮的香味是不是越刺激越好,还有陈皮的年份是不是越老越好等等“误区”。

老李写新会陈皮的科普内容已有好几年,期间帮助不少读者朋友解答过众多难题,本期内容也是针对一些老大难问题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新会陈皮的开柑季

一、手感:并不是越干越好,“硬而不脆”才是好状态

三年陈化期后的新会陈皮,特别是数年陈化的周期内没有完成全部物质陈化的陈皮,其本身仍然需要自身的含水量、氧气、自身挥发油物质等三个要素共同参与,所以陈化的本质就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

这也是很多朋友的误解:新会陈皮既然是干货,那么晒时间越长,陈皮就越干越好。其实就是一个误区——陈皮太干了,就会缺乏了陈化三要素之一“水分”,其正确的状态应该是“硬而不脆”为佳。

按照实际操作经验总结,新会陈皮陈化的三大因素控制指标是相对响度小于等于65%,但需要大于15%;陈化温度在20℃至30℃之间,长期陈化的高温控制点需要在40℃以下,如果是结合对有害附着物(霉菌、蛀虫等)清理,建议采用40℃高温(日晒)以及低湿度间(冰箱冰冻)进行歇性的处理。

晒柑皮

也有朋友问了,是不是湿度超过65%,温度高于40℃,陈皮就一定会变质了呢?其实也不是。“相对湿度”和“存放温度”只有在长时间下对陈皮影响才会导致质变,例如连续潮湿数日或者连续暴晒数日等,陈皮是否变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如果你遇到了“又干又脆”的陈皮,那么非常有可能就是“烤箱皮”,因为在长时间的烘干操作下,陈皮被“熟制”了,其外观表现为光感度不足、油胞破裂后浓烈香味等。

正常情况下,陈皮的含水量过低,变得干硬,我们是无需特别处理,更不用特意去用雾化器喷水等操作,长期的含水量偏低只是会导致陈化速度放慢而已,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是采用烘干机人为地高温烘干到脱水的状态,那么会对陈皮的油胞进行破坏,这样的工艺陈皮就无法修复。老李建议以“硬而不脆”为判断标准,而晒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至2个白昼”之间,充分晒透即可,不必一直连续多日晒。

“一眼假”的黑陈皮

二、皮色:并不是越黑越好,具备“自然光泽”才是好外观

时间越长,陈皮越老,颜色就越黑吗?毫无疑问,这是错的理论。经过这些年消费者的认知进步,“发黑”的陈皮造旧的工艺慢慢被取缔,变成了加温加湿等加速造旧法,上棉被上烤箱等工艺皮制法层出不穷,但这样的造旧工艺比初代泡水染色的成本也不止高出了一倍,而且时间也不再是一两周可以造出的“N年皮”,甚至造旧时间也需要以“月”为单位。

自然陈皮的老陈皮也有“硬”的特性,但经过自然陈化后其内囊掉落以及油胞脱水等,更多是又硬又脆的特点,而工艺皮经过泡水染色或者加湿加温等程序后,其内囊会变得非常结实,其手感跟卫生纸湿水后再晾干的手感,就是有“纸浆湿水后干燥结块”的手感。

宣传2009年的“一眼假”工艺皮

工艺陈皮口感多数发酸,经不住久煮,其一般原因就是陈化时间不够,果酸无法消除,而口感发酸的陈皮多为三年期内的青皮或者早期的二红皮,而大红皮因为成熟后果糖增加,覆盖了酸味。但青皮和二红皮的酸味,都可以经过翻晒和陈化去除的,而工艺陈皮的造旧工艺就无法实现。所以工艺皮,大多也是以成熟期的大红皮为原材料,以增加“糖分”的甜度口感去干扰陈化后香味。

其原理就是工艺陈皮的内囊纤维没有经过陈化掉落,而是直接被泡水烘干后,内囊纤维出现了“结块”的现象,对比在正常陈化和翻晒下陈皮,其内囊就是出现龟裂、脱落的层次感,轻轻一刮就会有明显的纤维脱落现象。

晒柑皮

三、存放:并不是“越老”一定“越香”,关键是“陈得好”才会“香”

很多商家都标榜“老陈皮,越老越好”,那么老陈皮是如何定义的呢?

一般来说,老皮是相对新皮说的,老皮之所以为“老”,不是开了果皮放在冰箱里几年时间就是“老”,而是经过充分的陈化工序,实现了陈化质变变成陈皮的“老”。老陈皮自己会说话,例如它的味道,例如它的外貌,这是陈化的结果,人为不能伪造时间,所以“老陈皮”是需要功夫贮藏。

晒柑皮

陈皮的陈化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例如陈化需要物质基础,基本在八年十年就完成陈化的物质消耗,所以一片新会陈皮,基本在八年十年后,就不可能再有非常明显的变化。老李也曾经写过,在我国可以做陈皮的柑橘非常多,不同地方所产的陈皮,因为道地条件不一,对应的陈皮都有着不同的香气。

老李一直认为,陈皮的中的成分含量都是有“上限的”,而陈化的基础都是这些成分之间氧化发酵等转换,因此作为原材料库的各种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的转化后,必然会导致停止的结果,而这个周期,一般定义在八年到十年之间,即完成全部转化。因此,老李结合上述研究,也提出“越陈越香”的观点必须是加入一定的陈化周期作为限定,才能实现“良、香”的结果,关键还是在于“是否充分陈化”。

新会某门店陈列的新会陈皮

对于新会陈皮的“独特味道”,是来自于一种特殊挥发油成分即“2-甲 胺 基-苯 甲 酸 甲 酯”,物理表现为持久且柔和的橘子、柑果香,带有少许浆果香气,某种程度带有微弱的花香,能带来柔美且甜蜜的气息;经过长时间的陈化后,会产生类似木头和皮革的气味(樟香),而其他产地的陈皮,气味可能会更偏酸、辛,更刺激,又或者内含物少,更淡而无味。

一句话简单说,如果柑皮没有充分陈化,其陈化的结果(香味、外观等)就不会发生,或者极其缓慢地发生,后期就没有陈化后的“香味”出现。所以,我们闻到的年份比较新的新会陈皮(三年以内)多伴随有“果香”,特别是新鲜柑皮的果香更为浓烈,是其因为随着水份挥发而外溢的各种物质混合的味道,而随着果皮逐渐的干燥和香味物质的凝固转化和发酵陈化,其“挥发性”的香味就会消失。

四、产地:并非只有“核心”才好,要符合“水土、耕种”条件才好

老李曾经多次强调过,新会陈皮的产区是具有天然地理属性的,即“水”和”土“的基本的“道地因素”,也决定了你摘的柑是不是”正宗的新会柑“。

从地理上看,会城镇以及其周边,这里有一个概念就是中间的“半岛”,即”会城半岛“,其北面圭峰山脉,南边银洲湖,西面潭江,东面是西江的江门水道段。这个“半岛”就是数百年来传统的新会柑产区,其新会柑的品质也是有保证的。而这里面有几个著名的陈皮产区,即梅江、天马、天禄、茶坑、东甲、西甲等等,就围绕在会城镇周围几个村落。

除了“半岛产区”以外,也有其他新会陈皮产区可以任君选择。老李经过多年的陈皮收藏经验,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各位读者朋友,目前这些区域跟“会城半岛”同是属一个冲积平原流域,也是跟会城半岛有着同样的水源,因此这些产区的新会柑品质也值得购买,而且性价比会比会城镇周边的传统产区要优惠许多(价格有一半以上的差距)。

但不管产区如何,一个好的新会陈皮,离不开“先天水土、后天耕种、陈化贮存”三个要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