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如何让一位高知人士,为“6000元一斤”的工艺皮买单?

新会陈皮:如何让一位高知人士,为“6000元一斤”的工艺皮买单?
2024年08月03日 17:10 新会陈皮调研手记

这是近年来老李知晓的N个买到工艺皮事故中的一个,但也是为数不多的当事人愿意分享出来的故事。本故事的当事人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某重本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授老师。老李不得不说,在“工艺皮”面前人人平等,而销售工艺皮的人更凌驾于教授之上的民间营销鬼才。

前几日老李在朋友圈看见一位市场营销领域专家前辈陈教授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是关于新会陈皮的,内容大概如下:

“我对陈皮感兴趣还是近年的事,当时全家口罩和支原体等,有人说喝陈皮煮水管用,于是尝试购买陈皮。陈皮的水很深,假货很多,我付过一些学费,终于入门了,能够鉴别陈皮的真假和好坏。我用的陈皮也在不断升级,从2019年到2013再到2006年。买2006年款陈皮时,老板送了一块1995年的陈皮皇后,的确不一样。我刚买了一斤1995年的陈皮皇后,老板又送了一张1969年的陈皮,套路越来越深了”。

陈教授还配了几个品牌的图片,以及这次以为买到“真货”的“小众品牌”的陈皮图片。如果是其他事,老李一般秉承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原则点个赞就是,但关于这个新会陈皮的事又正好落在老李的知识核心区,而陈教授是性情中人,常常为家国大小事发声,也是老李十年前在媒体时就认识前辈,这就不得不提醒几句了。于是老李直言不讳给陈教授发了微信,让其发来更多图片,帮忙看看2006年和1996年的新会陈皮品质如何。

陈教授发来其买到的1996年皮(左边)以及2006年皮(右边)

陈教授3000元一罐(250克)买入的“1996年”陈皮

其实老李从陈教授的朋友圈图片已经知其工艺皮之七八,但为了谨慎起见,同时把图片也发给新会当地的陈皮协会相关朋友帮忙鉴别,结果直接被协会的朋友“嘲讽”了:以老李的水平看这个皮可以保证是“一眼假”,是“百分百的工艺皮”,有找其他人一起鉴别的必要吗?

新会陈皮行业协会副会长刘总的观点

一、步步为营的“贴脸营销”以及“满然后坑”的陈教授

得知答案的陈教授进入了“满然后坑”的状态——从非常满意到觉得自己踩坑了——直言:“本以为交了学费,入了门,结果现在是门没摸着,甚至是连门槛都没看见的阶段!”

老李在安慰陈教授的同时,也出于好奇心请教了陈教授如何买到工艺皮的,虽然此举有伤口撒盐的嫌疑,但考虑陈教授平日对不公之事常有义愤填膺之举,所以希望采访一下他,并把他的经历写出来作为“案例”。

陈教授快人快语,爽快地答应了老李的请求。陈教授回忆说,他关注并开始购买新会陈皮是因为有一次自己和家人身体因为口罩原因导致不适,就有朋友说用陈皮煮水喝管用。一开始,陈教授的朋友送了他一些新会陈皮,陈教授食用以后觉得效果不错,等到朋友送的陈皮喝完之后,就去网上自己搜索,买一些备用。

跟许多人一样,根据品牌知名度高低,陈教授买了一个新会业内知名的陈皮品牌“某某宝”的2019年产品,其感觉品质还行。不过当他想购买这个年份更长些的产品时,发现这个品牌的产品价格,随着年份的增加而提升得很快,性价比太低。

于是,动手能力很强的陈教授再次去搜索,希望通过网络上的渠道和信息,找到年份更长但价格更合适的陈皮产品。在他搜索过陈皮相关信息后,在某短视频平台就不断给他推送陈皮相关广告视频和科普视频。在其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相关视频节目后,感觉大体上对陈皮有了些了解,就再次入手了。后来,陈教授看到“某某堂”品牌2013年的陈皮价格比“某某宝”同年份陈皮的价格更低,都属于“知名品牌”,于是就从某某堂买了一份2013年的陈皮。

陈教授在游览相关网页时刷到的“农民啊姨”,其“农民形象”让他放心不少

再后来,有一次他刷到了一条视频,其中的商家介绍说,他们家是当地农民,家族六代在新会做陈皮,产品靠谱价格公道等等。这个商家说,他们那里十几年、二三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陈皮都有,绝对保真。

陈教授“上头了”,看完这个农民阿姨的形象后,觉得这一次稳了。因为陈教授也想尝试更长年份的陈皮,考虑之前买过的2013年,他就找这个商家下单买了2006年的陈皮。

销售小妹给陈教授发的售价

于是,陈教授开始了他的工艺皮入坑之路。

第一步:卖家通过个人信息,添加了陈教授的私人 V X 。

在某视频平台上下单后没过一会儿,因为陈教授留了个人电话,这个陈皮商家就来添加V X。添加 V X后,商家发来他们打包发货的照片,同时说赠送一片1995年的陈皮。看到他们发货的过程,对他们的信任不由得又增加了几分。

陈教授在收到2006年陈皮后,品尝感觉不错。综合对比而言,2019年、2013年和2006年的不同年份陈皮,随着年份增加,品饮感觉也在提升。陈教授说,他喝了商家赠送的1995年的那个陈皮,是真的不错。

第二步:每一次的销售,都在为下一次的销售做铺垫。

后来这个商家还发来信息来说,这个1995年的陈皮很好,属于卖1斤少1斤的那种,可遇不可求,1万块钱1斤的价格是不贵的。关键是“这种陈皮是可以传家的”。当时他觉得,平常喝,2006年的陈皮就足够好了,也就没有购买1995年的陈皮。

第三步:“贴脸式”营销,用频密海量的销售信息,锚定核心客群

后来有一次,陈教授在大学讲市场营销的专业课时,讲到了关于“私域营销”的话题时,觉得自己买陈皮这个经历是个不错的例子,于是就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做了分享。没想到刚下课,就恰好又收到这个商家的推销信息。

于是陈教授就和商家说了自己刚和同学们分享他们卖陈皮的事例。商家说,谢谢您刚才为我们所做的推广啊!为了表达他们的诚挚谢意,1995的陈皮价格就给到最低价6000元1斤,另外再送一点陈皮给同学们品尝。

商家还发来了“陈皮皇后”的证书,让陈教授更坚信自己的选择了

当时陈教授觉得,这商家还挺实诚的。于是,他就下单买了1斤1995年的陈皮,打算给自己孩子留存下来。跟上次类似,在陈教授购买1995年陈皮的时候,商家又赠送了一份比所购产品年份更长的陈皮,这次是“1969年”的陈皮。

第四步:在成功卖出“6000元一斤”的“陈皮皇后”以后,马上释放了更高级的“鱼饵”

在这一系列的购买过程中,陈教授还是很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整个购物过程也比较愉快。于是就有了前几天的那条微信朋友圈图文。在发完微信朋友圈后,陈教授还认为,他找的这个陈皮商家,虽然是小品牌,但保真。直到老李的直言不讳······

陈教授与销售的对话

二、经过多次交涉后,陈教授终于成功退货了

陈教授在得知自己“可能”买到工艺皮后,第一反应也是复盘了整个被营销的过程,发现了其中有些疑点,但新会陈皮基本上属于自己的知识盲区,还是半信半疑地一步一步进来了,加上有心理因素(自己课堂案例分享)的加持,让其差点“持续性上头”。

新会某头部品牌市场负责人回复

在讨论完真假后,陈教授也说去跟商家进行了交涉,但一般情况下,如果与商家争辩“真假”是没有意义,只能通过硬伤来沟通,例如老李通过陈教授发过来的商品包装上就看了“GI地标”是印刷而不是“贴”的,因此属于一个违规。但商家依然口硬,要求陈教授到权威机构送检否则会起诉陈教授侵犯其名誉。

陈教授当然知道自己不会送检,也没有这个时间,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七天退货”的规则,直接说不喜欢就可以退货,也就是说,如普通消费者觉得手上的陈皮疑似工艺皮,千万别去跟商家争辩,因为目前的检测机构只能针对添加剂等检测,而无法检测是否属于“工艺皮”,所以我们直接退货即可。

终于,在陈教授交涉多次后,不再以真假鉴别做退货理由争辩,而是选择“7天无理由退货”,商家也“欣然”接受了。

朋友分享:上市公司老总和他手上两万元一斤的工艺皮

三、工艺皮面前“人人平等”,新会陈皮造旧造假难题“非一日之寒”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假货真货”似乎跟个人社会圈子的高低大小有关,甚至认为陈教授这样的“高知分子”和“精英圈层”,应该不会入坑到工艺皮这样的低端产品中来。

其实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即使老李在新会陈皮和柑农背景家庭里,在过去30多年的与新会陈皮接触的岁月里,也有90%的时间都是“虚度”的。究其原因,第一是自己没有认真、深入、接地气地去研究,去一线深入地调研,所谓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第二是面对生活圈子的一亩三分地,是很难实现知识的破圈,如果不是“口罩”几年带来的大行情,老李就更不屑于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调研新会陈皮;第三是工艺皮身边亲朋的近年来纷纷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也为老李带来了更多的行业信息。

因此,无论是陈教授还是上市公司的老总,在新会陈皮这个“新产物”面前,都进入了自己的知识盲区,这个跟个人的社会地位、财务多少、学识高低没有必然关系,相反,老李知道的案例中,社会地位越高、圈层越高的人,就越容易掉入更大规模的坑中。

最后要说的是,本文中涉及一些如何鉴别工艺皮的知识,以及为什么工艺皮无法维权等等报道,在过去老李的文章已经写了很多次,本文就不再复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翻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