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完成核酸采样6万余人次,80后干部带领突击队下沉基层 | 上海抗疫故事

累计完成核酸采样6万余人次,80后干部带领突击队下沉基层 | 上海抗疫故事
2022年05月17日 21:26 证基风云

一沉到底,沉到社区抗疫的最前线。

支援社区抗疫一个多月以来,冯轶伟所在的突击队采用化整为零的“麻雀战”方法,每组2名队员去对应的五个社区居委报到。

冯轶伟称,“大家心中都有共同的愿景:希望大上海的防疫工作尽早取得胜利,迎接久违的春暖花开。”

5月9日,对冯轶伟来说,是特殊的一天,当天不仅是他的42岁生日,还是其所在的突击队建队满月日。这支突击队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的第一支支援街镇社区的抗疫队伍,此刻他们正扎根在基层,战斗在社区抗疫的最前线。

冯轶伟是该局网络与广告监督管理处的一级主任科员,主要从事广告监督管理等工作。但最近一个多月来,他的工作主战场是在浦东新区洋泾街道,与他一样下沉街道同属一个突击队的干部还有9名,他们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不仅能够做好支援社区居委的抗疫工作,还能完成本职工作,他们充分展现了市场监管人不惧风险、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用无畏和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平凡而闪亮的劳动者之歌。

“一沉到底”的突击队

4月初,上海疫情的防控形势变得复杂严峻。为全力打赢新冠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号召全局党员、干部积极下沉街镇来支援社区防疫工作。4月8日,冯轶伟积极响应新区号召,成为了局里第一支支援街镇社区抗疫突击队的队员,包括他在内共有10名队员,分别来自不同的市场所、相关分局等单位。这支抗疫突击队支援的是浦东新区洋泾街道下辖的五个社区:博山、崮二、泾东、凌三、名门世家,突击队队员们在当日下午便向这五个社区居委报到,并投入到了紧张的抗疫工作,至今已有一个多月。

支援社区抗疫一个多月以来,冯轶伟所在的突击队采用的是化整为零的“麻雀战”方法,将10名队员分成五个小组,每组2名队员去对应的五个社区居委报到。冯轶伟和另一名队员负责支援博山小区,协助当地居委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这种特殊的方法让10名队员在建队之初没来得及拍个大合影或者做出行前的宣誓,他们只是简单收拾了行李便各自扎根在了下沉的社区中。5月1日劳动节当天,10名队员终于有幸全部聚集在了一起,大家一起拍了建队之后的首张合影,分享着各自抗疫的工作经验和感受,“我们当时的理念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漫天星,聚在一起是个大集体,两人一组也要把最大的力量发挥出来。”冯轶伟向记者说道。

下沉社区每天上下班工作的时间并不固定,有时为了提前给核酸采样做好辅助工作,比如给采样试管贴上条码,队员们会在早上5点就出发。由于每个小区的防疫情况不同,有些小区会在夜晚临时做核酸采样。另外,当一批物资送来时,不管多晚都要将物资全部派发完毕,队员们有时需要加班到深夜10点。

“我们经常会接到临时的突击任务。比如,4月初接到街道紧急通知,要求将一批物资在天亮前发到40多个小区。”冯轶伟回忆,当时是刚下沉社区,无论人手和车辆都十分紧缺,为了及时完成这项艰巨任务,他第一时间紧急通知了队员们,当时有些队员已洗漱就寝,但大家都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性,所有人都紧急出动,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终于顺利完成了任务。

据冯轶伟介绍,10名队员支援的五个小区属于洋泾街道中疫情防控相对严峻的小区,但大家至始至终都没有畏难情绪,突击队基本每天上午都有协助核酸采样的工作,尤其是对封控楼的核酸采样。

“我们是一沉到底,沉到社区抗疫的最前线,成为社区居委的一员。虽然环境很艰苦,但我们更要理解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易,要设身处地听居委指挥,为居民分忧。”冯轶伟表示。

“双线作战”的领队

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由冯轶伟担任这支突击队的队长,他不仅要负责自己支援社区抗疫的日常工作,还要代表突击队对接局机关、洋泾街道相关部门的工作,还要负责队伍统筹和协调、通讯报道等。

“我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队员,队员中也有曾经市场监管所的老支部书记,同时也是退伍军人,上级这样安排是对我工作的信任和考验。”冯轶伟说道。

据冯轶伟统计,截至5月16日,突击队10名队员没有休息一天,累计完成核酸采样6万余人次,为采样管粘贴条码3万余管,搬运和分发物资达10余吨,帮助居民进行配药、送餐达到上百次。核酸采样是占比最重的一项工作。

“要向那些同样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同志们学习、致敬。大家都在努力克服困难,都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也有自己的体会。”作为突击队的一员,冯轶伟表示,既然能成为一名下沉干部,相信组织上已充分考虑过政治觉悟和个人能力,“首先我们要坚决树立动态清零的信心,要不折不扣地执行防疫政策;其次,要及时站在居委和居民的层面换位思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比如配药、独居老人吃饭、物资供应不上等问题;最后,要积极地学习新技能,比如,如何更好地完成核酸采样等工作。”

在下沉社区之前,冯轶伟很早就参与了抗疫的支援工作。自3月中旬以来,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变得严峻,3月18日,冯轶伟所住的小区施行封闭管理,因为暂时无法正常外出上班,他报名参加了小区的志愿者工作,主要包括辅助核酸采样,维护小区秩序以及物资的运输和派发等工作。

虽然下沉到一线,也曾参与过志愿者工作,但冯轶伟始终没有落下本职工作。他的本职工作是在局机关负责广告监管等,局里面有一个400多名干部的业务群,这是一个关于疑难投诉举报的交流群,群内出现的90%以上的问题均属于广告举报。一些基层同事在处理有关疑难投诉举报时,希望能够得到业务部门的指导,冯轶伟会经常在群里告诉同事们应该如何处理。

早已习惯“双线作战”的冯轶伟每天上午在社区协助核酸采样等工作,下午空闲时会处理同事们关于广告举报的疑问。除此之外,关于广告条线上的数字广告业调研和统计等日常工作,他也保质保量地完成。

与冯轶伟一样,其他队员们也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队员们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沉甸甸的收获

下沉社区之后,冯轶伟对社区基层的防疫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实践中也收获了不少经验,比如,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如何正确认识疫情的防控,顶住心理压力去封控楼上门协助核酸采样,如何更加有温度地给居民做核酸采样等。

“我们每一天都会有进步和成长,都会有新的收获和积累,大家的心理也变得更加强大。”冯轶伟告诉记者,突击队中有2名90后青年在支援社区做封控楼上门核酸采样时,一开始可能会担心有被感染的风险,他特别能理解这种顾虑,他会给年轻人更多勇气和鼓励,“两名小队员的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大的锻炼”。

下沉之初,冯轶伟和小组另一名队员严天涌主动承担了博山小区困难最大、风险最高的3栋高层核酸采样任务。逐户敲门无疑是最危险的,但为了落实防疫政策,最大程度进行筛查,两人带领医护人员克服困难,做到应采尽采,不漏一户,不错一户。事实上,五个小区所有封控楼上门核酸采样的协助工作,主要是这支突击队的队员们在做,从一开始的担心到个人勇气的提升,再到核酸采样工作流程的熟练,所有队员在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安抚和照顾居民的情绪也是冯轶伟的日常工作。“有些居民在做核酸时会有不满和疑惑,包括一些封控楼连续数日做核酸采样,居民因为一些不理解存在配合度下降的情况。”冯轶伟说,“我们一直在积极鼓舞居民要有信心,当居民问‘还要做几次核酸’‘什么时候才能解封’,我们总安抚他们,大家再坚持几天。”

冯轶伟非常理解居民此时此刻的心情,有时候一些改变也会给他们树立信心,比如,当一些封控楼连续7天没有出现阳性患者,居民可以出楼栋活动,让他们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大家心中都有共同的愿景:希望大上海的防疫工作尽早取得胜利,迎接久违的春暖花开。”冯轶伟说,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帮助社区居委做好每一步防疫工作,由衷希望每一位居民能够积极配合各级政府提出的防疫政策。

在冯轶伟看来,社区工作并不清闲,通过这次下沉到社区最前线抗疫,他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干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觉得他们太不容易了”。

“社区基层工作者在一线抗疫工作中拼尽全力,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很多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们。他们也是生活中的平凡人,但却在疫情中做着不平凡的事,在危险的环境下作战,拼尽全力做疫情防控工作,承担着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肩负着非常重要的攻坚任务。”冯轶伟感慨地说道。

冯轶伟对下沉街道这段经历感慨颇深,他由衷地希望未来能够多多汲取防疫经验,加强社区工作的人手力量。“社区基层还是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好人力资源,对今后社区基层治理还是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很多社区基层干部不管是在思想认识还是经验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升,我们对他们充满了由衷的敬意。”冯轶伟说道。

抗疫至今,冯轶伟已经两个月没有与家人团聚了,正在上五年级的女儿一直住在外婆家,自己的妻子也是驻守在某家国企至今未回家,“我们这次是夫妻二人双双上战场,只好把小孩托付给家里的老人,估计女儿最近长高了一些。疫情结束之后,希望全家能够安安全全、开开心心地团聚,彼此分享一些所见所闻所感。非常期待抗疫胜利的那一天,让我们一起加油!”

记者:夏悦超

编辑:陈偲

版式:陆怡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