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中概回流或延续!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写好“双向开放”文章?

美股中概回流或延续!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写好“双向开放”文章?
2022年08月18日 22:24 证基风云

编者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下一步,资本市场怎么走?

针对今年下半年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证监会部署了七项重点任务,涉境外上市、注册制、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处置等。《国际金融报》记者拟采访业内人士、相关专家,深度剖析上述任务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近期,中国石油等5家国有企业宣布将美股ADR退市、阿里将申请在港二次上市转为双重主要上市等事件,引发投资者对中概股跨境审计进程的广泛关注。

在中美就中概审计问题尚未达成共识的背景下,美股中概回港上市或成主流趋势。分析人士认为,香港市场方面已经给出了诸多中概股回港的便利条件,为其创设一个安全的回归地。同时,中概回港上市,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考虑到上市体量、活跃度、国际定价与机构影响力等,依然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要尽快把这个“池子”做大做繁荣。

中国市场具有庞大体量与良好的修复能力。2022年下半年,科技创新型TMT企业和中概股的回归,将继续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推动力。在多项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支持下,随着注册制的细化和完善,国内资本市场预期将在压力中继续逆势增长,成为全球市场的亮点。

证监会在下半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七大任务中提出,将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加快推进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业内人士建议,境外上市方面,因信息披露涉及企业商业机密,可先选择消费品、服务类等公众接触多且透明度较高的企业。同时,互联相对于互连,监管要点在于信息和数据交互打通,在监管能力有待压力测试的情况下,可分为两步走,即先引进来再走出去。

美股中概回港或成主流

近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人寿、中国铝业、上海石油化工股份等多家公司相继发布公告称,拟将美国存托股从纽交所退市。

对此,证监会回应称,上市和退市都属于资本市场常态。作出退市选择是出于自身商业考虑。目前的退市计划不影响企业继续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尊重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境外上市地规则作出的决定。还将与境外有关监管机构保持沟通,共同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伴随5家企业宣布将美股退市,阿里近期亦宣布将申请在港二次上市转为双重主要上市。系列事件再度引发投资者对中概跨境审计进程的关注。

2022年4至5月期间,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已将百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列入预摘牌名单中。业内人士认为,中概股企业进入摘牌名单后是否将真正退市,仍将取决于中美监管机构的协商结果。证监会4月拟修订境外上市保密规定,就跨境监管合作相关条款的修订公开征求意见,也体现了中国监管机构的开放态度。

在中美就中概审计问题尚未达成共识的背景下,美股中概回港上市或成主流趋势。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11月,港交所优化上市制度后,二次上市的最低市值要求仅为30亿港元。且港交所也提出了二次上市企业转为双重主要上市的规则。其中在主要上市交易所非自愿除牌的发行人有12个月宽限期按照标准编备财务报表;且享有3年规则豁免。港交所为非自愿除牌的美股中概股留有较多规则上的“宽限”空间,极大地为美股中概回港上市提供了便利。

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徐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市场方面已经给出了诸多中概股回港的便利条件,这种情况下既能为港股市场带来增量流动性,也能为中概股提供一个安全的回归地。

中概回港上市,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上海小郁资产总经理左剑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港交所具备无可争议的国际化地位,但也要客观承认这仅为一个窗口,无论上市体量还是交易活跃度,与美股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同时,国际定价与机构影响力提升,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

二是回归港股市场,这是摆在眼前为数不多的可选路径。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要尽快把这个“池子”做大做繁荣。做大的用意在于一级市场融资,为了迎接未来三年可能批量化的回归,如何化解发行筹资压力,顺利实现登陆港交所,这是面临的第一重考验;做繁荣的要点在于二级市场要活跃,在港上市的“仙股”比比皆是,且缺乏流动性,也有30亿以上市值股票的单日换手率在低位徘徊,应有效扩大投资者队伍,这是面临的第二重考验。此外,上市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成本、港股投资者分红纳税等,这些虽是细节但又成为现实的堵点,需要事先就做好制度衔接安排。

中国资本市场持续逆势增长

今年,部分中概股被美国列入“识别名单”,面临退市风险。因此,中概股掀起了回归亚洲市场的热潮。除了港股之外,新加坡也成为中国企业上市新宠。近年来,新交所不断通过制度革新吸引中国企业,截至今年6月,新交所约有60余支中概股。

同时,伴随中概股回流趋势延续,中国科技企业对内地资本市场的上市青睐程度,也在进一步提升。普华永道中国内地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主管合伙人高建斌表示:“2022年上半年,在内地资本市场科创板及创业板的带动下,中国内地TMT公司在资本市场延续了较为活跃的表现。”

普华永道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内地资本市场依然为内地TMT企业的主要上市选择地,有44%和28%的内地TMT企业分别选择在科创板和深圳创业板上市。科创板有30起TMT行业IPO,获得约人民币709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44%;深圳创业板有19起TMT行业IPO,共获得约人民币278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17%。

同时,另有9%的内地TMT企业选择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共计6家,获得约人民币11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1%;内地主板上市的占比为6%,共计4家,获得约人民币559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35%。而13%的内地TMT企业选择在中国香港及海外上市,共计9家,获得约人民币47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3%。

“国务院33项稳定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提振中国经济复苏,也将带动2022年下半年的资本市场表现,预计内地TMT企业仍将选择内地及香港资本市场作为主要上市地。”高建斌说。

普华永道全球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主管合伙人周伟然表示:“2022年上半年,中概股于香港市场陆续以介绍形式二次上市,中国移动的A股回归,阿里巴巴拟将香港新增为其主要上市地等,以及近期5间国企宣布拟将从美国退市等,将给中概股公司提供新的启示。2022年下半年,科技创新型TMT企业和中概股的回归将继续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推动力。在多项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支持下,随着注册制的细化和完善,国内资本市场预期将在压力中继续逆势增长,成为全球市场的亮点。”

独立财经评论员布娜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市场具有庞大体量与良好的修复能力,总体经济指标成绩这些年在国际上令人瞩目。同时,A股与发达国家股市相比,起步确实较晚,发行机制不够市场化。历经数年的注册制改革是金融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加快注册制改革则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彻底走向发展成熟。这也是监管层下半年改革目标的重点之一,加快推动注册制改革尤其是设立科创板、北交所的举措,在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同时,也会倒逼国内投资市场走向市场化方向,满足更多企业上市融资需要,从一定程度解决“堰塞湖”问题。

加快推进境外市场互联互通

7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2年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议暨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动员部署会议,提出下半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七大任务。

其中,证监会表示,将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推动境外上市备案制度落地实施,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抓好资本市场开放举措落地,加快推进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开放条件下监管能力。

监管持续推动境外上市相关工作。2021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发布《外国公司问责法》实施细则。根据细则规定,若上市公司的财报审计师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未能接受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核查,其股票将被禁止在全美交易所交易,进入退市程序。2021年12月24日,证监会公布《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和《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3月10日,美国对中概股退市风险名单披露后,中概股集体经历了新一轮暴跌。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当天下午,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抓紧推动企业境外上市监管新规落地,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保持境外上市渠道畅通。

北京郝俊波律师事务所律师郝俊波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加快推进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需要加强监管,更需要推进相互合作。当前,中概股回港上市现象较为明显。跨境审计问题,已成为中美证券市场的焦点问题之一,不解决的话,或许在未来延续上市方面将难以为继。近期几家大型央企或国资背景企业选择主动从美股退市,或是为了中美跨境审计合作做准备。

境外上市也不能搞“一刀切”。在左剑明看来,信息披露涉及企业商业机密,可先选择消费品、服务类等公众接触多且透明度较高的企业。相对来说,金融、军工等涉及重大国计民生的领域,国外上市进程可考虑暂缓推行。

郝俊波亦认为,国家一些重要部门企业,可能会对国家安全和民生影响较大,不易对外透露。这样的企业在美股上市将会带来不便,回到A股或港股上市更为合适。如若部分与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重大问题关联性较弱的民营企业,选择赴美上市,相对影响会小一些,同时也会进一步开拓加强证券领域国际合作、利用国际投资的新途径。

对于加快推进互联互通的落实重点,左剑明建议,一是内地交易所已与港交所建立起互联互通的有效模板,从股票推广至ETF基金,接下来应将这一宝贵经验复制推广至更大范围,让机制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国内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数量方面,港股和美股成为两大主流选择。其他类似于欧洲市场,新加坡股市等仅有个别公司零星上市,不太具有本土企业规模效应。所以,打通纽交所、纳斯达克市场还是应排上时间表。

三是互联相对于互连,监管要点在于信息和数据交互打通。当前,在监管能力有待压力测试的情况下,可分为两步走,即先引进来再走出去:境内投资者可先购买境外市场股票,让境外企业先接受我国监管,学习经验的同时优化法律法规;再推动境外投资者购买境内上市公司股票,接受境外监管法规。最终实现企业无论在境内还是境外,只接受一种国际通行的监管制度;境内外投资者均在完善的规则下,有序参与证券投资。

记者:王媛媛

编辑:陈偲

版式:王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