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小米汽车齐聚北京,首都亮出“王炸”底牌

北交所小米汽车齐聚北京,首都亮出“王炸”底牌
2021年09月09日 18:26 抱檏財經

作者:今纶

小米汽车总部落户北京,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各项规则出台制定及系统准备工作密集展开……北京正在以超快的速度“落子”,北京正在发生什么?

北京不是说要建设“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吗?为什么突然有了这么多经济方面的大动作和利好?

其实,在此之前的8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里面很清晰地了透露如下信息和目标:

2025年主要目标: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的新名片……

北京如此重视“高精尖”,背后颇有深意。

01北京经济在“逆生长”

北京是北方经济的第一引擎,是中国经济的超大引擎,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内循环”为主的定调下,北京固然要做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但是经济发展同样须臾不敢放松,须臾不可懈怠。

北京上半年的成绩单非常好看:四个一线城市中,增速第二,仅次于广州,同比增长13.4%,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数(12.7%)。

基本盘是什么?重点行业稳固了经济恢复的基础,工业中的医药和电子行业等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8成。服务业中的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了5成

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9%,新基建投资、新兴消费等都快速增长。

所以,人皆谓“老北京”,这是指文化、历史,在经济上,北京可一点不老,其实正当壮年,而且因为“新陈代谢”很旺盛,完全就是在“逆生长”。

▲北京“鸟巢”

这种“逆生长”是通过减量完成的,在“十三五”,北京的常住人口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都是由增转降的,即“双降”。

在“双降”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北京靠什么?

北京说我要建“科技创新中心”!

那么,北京建“科技创新中心”基础如何?我们还是要拿数据说话:

《2020中国硬科技创新白皮书》中,北京硬科技指数为84.04,遥遥领先。

城市硬科技创新指数

▲图源:《2020中国硬科技创新白皮书》

北京市拥有中央级科研究所185所和中央级高校38所,同时拥有超过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超过6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关村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中关村在2017年围绕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大数据、医疗健康、新材料与智能制造重点布局了8个前沿领域。

截止到2019年,中关村有“独角兽”企业81家,居于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硅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万家,每天在中关村新设立的科技企业超过50家,全国40%的风险投资活跃在中关村,活跃程度仅次于美国硅谷。

▲中关村

所以,游客和北京以外的人们说起北京可能就是天安门、长城,但是科技行业的人都知道,北京是当仁不让的NO1。

北京在“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比例”、“R&D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高新企业数量”、“科创板企业数量”、“创业板企业数量”等诸多指标中都是全国第一。

02小米汽车落户北京并不意外

小米汽车总部落户北京,固然有当地政府力邀的因素。

但是北京本身的科技生态以及营商环境也是雷军所看重的。站在一个科技资源密集的巨人城市的肩膀上,更容易成事,更容易获得人才,更容易让产业链快速流畅运转起来,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何况,北京对自己的短板也有到位的认识:

“北京高精尖产业综合实力与首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对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支撑不够;从科技研发到落地转化的创新闭环尚未完全打通,高精尖产业持续发展动能不足;产业数据赋能与智慧提升的潜能尚待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倍增发展势能释放不够;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产业链活力和韧性有待提升。”

北京并非完美,既然还有短板,努力干活,努力争取优质企业落地,通过优质企业的正常运转,逐步把短板补齐就是理所当然的路径了。

何况,“智能网联汽车”是北京要打造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新名片”,而且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

各种因素综合起来看,小米汽车总部落户北京并不意外。小米在北京的运营一直不错,双方关系和睦,小米对北京营商环境显然也是满意的。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为100亿元,雷军亲自出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地址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不过,总部落在北京,部分研发或者制造还有可能放在其他城市,比如上海或者武汉。

小米这事儿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是因为很多人一直认为北京在控制或者减少制造业,小米汽车总部落户对持有这种观念的人是一种冲击,甚至颠覆。

其实北京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已经亮出底牌了:

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4到5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左右、力争1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3万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500个……

北京的制造业不但不会削弱,甚至还要加强。

03北京对标全球顶级金融城市

近期,关于北京交易所的新闻也不断在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此前,不少人认为北京更多强调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功能,虽然提到了科技创新中心,但是并没有提到金融,所以,北交所的横空出世让很多人很震惊。

不过,一切其实都在生态圈中:加强融资功能,活跃金融交易,与科技创新,与小米汽车落户,与制造业的突飞猛进有着必然联系。

制造业或者说科技企业的提升,除了需要营商环境的配合之外还需要融资环境的配合。

北京的金融能力本来就很强大,除了上海,中国无出其右。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业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北京在金融监管、资产管理、征信评级、支付清算、金融信息、标准制定等领域已聚集了900多家法人机构,居全国首位;北京的金融资产总量超过170万亿元,超过全国金融资产的一半。

▲北京CBD夜景

注意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金融业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北京的金融发展,除了绿色金融方向,尤其强调金融科技,毕马威发布的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100强中,北京占据29席,全国最多。

而且北京金融方面的主要负责人表态:要紧盯技术发展趋势,围绕数字经济、基础研发、场景应用、标准创制、人才引培、机构落地、监管创新、开放生态等领域持续发力,构建完善高开放性、高容忍度、高风控能力的金融科技发展生态体系,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

也就是说:北京对标的是全球顶级金融城市。

北京作为全国唯一同时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贸区的城市,肯定是金融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在“两区”建设中,金融领域也是分量最重的部分,目前已经推出了102条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已落地81项,落地率79.41%。

何况,“新三板”本来就在北京,只是缺少一个独立运作的系统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有交易所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金融要助力科技创新,而且北京需要保持金融是第一支柱产业的优势。

04北京更强大是第一步

回到南北层面,大家都知道相对南方而言,北方整体发展较慢。毫无疑问,南北之间需要有一种再平衡。

抱朴财经关注到近期澳门、深圳前海获得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

环顾北方,北京毫无疑问是最强大的杠杆支点,面对河北和天津的现状,我们其实很清楚地知道:北京这个杠杆支点只能加强,绝对不能弱化。

▲北京角楼故宫

北京固然强调要建设“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但不等于说弱化经济建设。

相反,出于再平衡的目的,北京的经济力量需要在北方扮演并且实际上也要起到一个“定盘星”的作用,这样至少辐射周边的力量更强大一些。

如果,北京不在制造业、金融业方面发力,只是去强调并强化首都功能,那么,北方的人才、技术、资金,尤其是东三省的资源恐怕会更快流向珠三角、长三角。

一个金融强大的北京,一个制造业强大的北京是解决南北经济差距上的重要力量之一,当然,仅仅北京努力还不够,还需要更多制度、力量的推进与改革。

所以,北京的趋势是什么?

趋势就是北京在经济方面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不但科技方面遥遥领先,而且金融方面将加速追赶世界顶级金融中心城市,由此,中国城市格局的制造业、金融业的现状也将加速优化,持续再平衡。

接下来的重要命题是:追求“高精尖”的北京如何持续且高质量带动河北、天津的发展,具体的行业、渠道其实早就在文件中列出,如何让措施更有力,执行更到位,如何让京津冀一体化发挥更大的效能,这是一个更值得努力和追求的目标。

北京更强大是第一步,京津冀加速融合、增速更快是第二步,第三步就是北方和整个国家整体的协调与发展了,这个里面当然也有南方力量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的因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