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里是广州

因为这里是广州
2022年08月30日 21:10 抱檏財經

我想说的是:幸亏我在广州。

作者:今纶

因为我家的小朋友要上学了,所以我今天带他去做核酸检测。我住在广州市中心,楼下没有核酸检测点,1.7公里以外有免费检测点,3公里之外有医院检测点,都不远,我选择去免费检测点,比较近且免费。

前一段时间,遇到某一线城市的朋友,他说:“我们那里测核酸很方便,楼下就有,每个小区天天都有”。

他一直在夸赞,我默默听着,一点都不羡慕,我不想天天被人捅喉咙,但是我尊重他喜欢天天被捅喉咙的自由。

平凡的广州,如精密的仪器一样运转着,不争不炫,低调务实,节省着该节省的钱,干着该干的活,挣着该挣的钱。

因为我们都是平凡的广州人。

01 理性和节俭很重要

有时候在微博上会遇到一些朋友,他们也是如此这般夸自己的城市:“测核酸很方便啊,检测点比便利店还多”。

每逢这个时候,我都会去翻一下他(她)所在城市的财政账册,基本都不太好看。所以,我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我觉得吧,会过日子的人,会经营的公司,有美好未来的城市一定是有远见且精打细算的。

他(它)一定会精准地去做事,而不是不顾代价去做事,因为他(它)知道代价很沉重。

在总体形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该检测就检测,比如今天广州海珠区就通知全员检测,一丝不苟,雷厉风行。但是不需要检测的时候,也没人会打扰你,这就是广州的人性化防疫政策,什么事都要有个度,都要有个节制。

我办公室所在的写字楼也在市中心,早上上班的时候扫一个场所码,健康码是绿码,就可以进去,没有要求24小时或者48小时核酸

前两天,据说我们这里有个密接,大家都按规定去测核酸,测完没事就没事。

对我们这栋楼而言,对我个人而言,或者说对我们这个片区而言,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家几乎没有感觉到病毒的存在,虽然有时候在不远的某些地方也会爆出一两例确诊,但是这些消息如一两块小石头丢到一个巨大的湖里,有涟漪,但很快波澜不惊。

▲广州CBD

在广州,去少数写字楼、机构、单位要求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入门,但这只是非常少的情况,与绝大多数普通市民无关。

在广州,如果超过7天没有测核酸,当你打开健康码的时候会有提醒,仅此而已,不会弹窗,没有强制,没有追魂夺命CALL。

当然,如果你是外省来客,工作人员一定会很耐心地给你打电话,通知你去测核酸,大家要遵守规定。

一切都很有节制,一切都保持了一个文明的度。

广州采取了理性的节俭的核酸检测点的设置方法,既满足市民的检测需求,就是要请市民多走两步,又能够有效抗击疫情,防范病毒,这是明智的选择。

广州是一个实行三级财政的城市,广州人交税100块,只有25块可以用作本城的建设(其余都要上缴),包括本城的教育、医疗、基建等等,所以,广州人必须节俭也只能节俭,但节俭同样可以做到精准防疫、科学防疫,这就是广州人的防疫实践。

再说一遍:该全区全员检测的时候,广州疾控不犹豫,但是该减少对市民生活、工作干扰的时候,疾控也自觉后退,一切听赛先生(“科学”)的。

因为这里是广州。

02 不在隔离上苛待市民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小伙子在某城某小区被封控了,他想冲出去,被拦了下来。他喊着:“我不去上班,你养我啊。”闻者莫不心酸。

对于这样的视频,我是没法评价的。

今天早上,我来上班,电梯口排满了人,我是等第二趟才上电梯,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心安,排队上班也觉得很踏实、很幸福,只要能正常上班,人的要求有时很低。

我想说的是:幸亏我在广州。

同样是在广州,我的一位熟人被判定为密接,于是他带着小朋友去住隔离酒店,望江的那种,免费,空调很足。吃饭是吃的某著名品牌的快餐,免费,味道很不错。

▲从隔离酒店房间看到的江景。

过了几天,他出来了,告诉我说“小朋友都不想走”。

当然,成年人没人想被隔离,小孩子是不懂事。我们还是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疫情赶紧结束,希望没有隔离这事儿,更希望有机会能随时远行。

但是,如果你不幸被隔离,你肯定更希望是在一个正常的地方。

这时,我想起了江西鹰潭贵溪方舱医院的场景:“隔离人员铺木板打地铺”、“打水室充满了污水”、“很空旷的地方,前面看不到头后面看不到尾”……

▲网友上传的贵溪方舱内部。

苏轼先生如果活在当下,他的名句“不辞长作岭南人”,会不会被理解为:万一要是被判定为密接,要去隔离,他希望是在广州被隔离。这当然是我开的一个玩笑,当不得真。

广州人精明能干,会做事,能挣钱,会省钱,但不会在隔离酒店这种事情上苛待市民。

因为这里是广州。

03 历史密码写在广州基因里

承德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日前发布一个防疫政策,里面明确表示“不配合流调涉疫人员三代以内旁系亲属不得参军入党考公”,现在这个政策因为法律依据不足已经撤了。

这种规定在广州是不可能出现的。

广州是一个具有什么样风格和气质的地方呢?

讲一个办公地点在广州的机构的相关新闻,就可以知道广州这座城市的风格:

广东省卫健委的办公地点在广州市先烈南路17号大院,日前有人建议对未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比如核酸应检未检人员、疫苗未全程接种人员的健康码赋予蓝码管理。对此,广东省卫健委明确予以拒绝,并详尽阐述了理由

大家激赞广东省卫健委,守住了专业操守和底线。

对比承德,你再看看。

17号大院的一把手朱宏是南方医科大学成长起来的专业人士,系南方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的博士,在广州几十年,其实已经是地道老广,不好忽悠,而且也不容忽悠。

17号大院距离万木草堂只有5公里,那里是孙中山曾慷慨陈词的地方,也是梁启超等人切磋治学的地方。

从万木草堂去中山大学只有6公里,鲁迅曾在那里当过中文系主任。鲁迅广州故居位于白云路西段的白云楼西侧的26 号(现7号)二楼,在这里,他完成了《朝花夕拾》《野草》的编订工作。

陈寅恪晚年也是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后因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合并于中山大学,遂移教于中山大学。

广州的历史文化沉淀,广州人兼容并包的精神传承,广州人的开放与内省,决定了广州人必然是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文化的一城人。

72烈士的慷慨就义与牺牲,中山先生的大声疾呼,梁启超的锐气评论,鲁迅的铁骨铮铮,陈寅恪的卓然而立,这些历史的风云与精神都写在广州的基因里。

不仅如此,广州人的认知里还有厚重的人文关怀的底色。

4月份,当广州疾控在白云区等区域设“三区”的时候,并未忘记病人、老人、残疾人以及孕产妇,不但妥善安排好了大家的吃饭问题,还安排了2000多名医生对应照顾这些市民。

广州就是如此平凡,又如此体贴。

因为这里是广州。

04 广州人对防疫的思考在迭代

8月27日,三门峡市渑池县全域静态演练3天,非必要不外出,但是当地并没有疫情。

这种事情在广州也不可能发生。几个月之前,我去某机构录节目,经过一家麦当劳,发现它被警戒线围起来了,我好奇就看了几眼,附近一位工作人员提醒说:“先生,请勿逗留”。

后来我才知道那里曾有与疫情关联的人员逗留,不过,很快,警戒线就消失了,附近的店铺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在广州,常见的情况是:某医院、某商场上午通知市民:本院、本商场暂时停诊、停止营业,因为发现了新冠病毒患者或者感染者。几个小时之后,“警报解除”,一切如常。

广州疾控知道,要抗击病毒,也要正常生活,他们拼尽全力,快如闪电,希望医院尽快救助病人,商场能够多多赚钱,这年月,没有人是容易的。

很多人喜欢说广州人务实,我觉得这只是结果或者是外在的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广州人尊重常识,而且有担当,有时候更是体现了一种集体的担当,因为大家深爱这座城。

8月29日,在大连,一位老人坐公交没戴N95口罩引众怒,被乘客骂缺德,后被巡警带下车。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去年广州荔湾的部分区域被封控,抑或今年4月白云部分区域被封控,广州人都没有大规模使用N95口罩,疾控或者指挥部更不会出政策要求大家必须使用N95口罩。

广州地铁的工作人员在乘客进入地铁空间的时候会要求戴口罩,要看健康码,仅此而已。

你在广州的街道上行走,如果你没戴口罩,也很正常,毕竟天气热,你戴口罩也很正常,因为这是你的选择。

但是广州人在进入电梯、乘车时全部会自觉戴口罩。

广州人去年与今年在荔湾、白云两地与病毒激战,均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期间又经历了诸多小型战斗。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广州人对病毒、疫情、防疫的思考其实在快速迭代、成熟。

广州人正在竭尽全力让自己的城市回到2019年的正常状态,虽然过程艰难曲折,非常不容易,还有一段距离,但努力的方向没变。

因为我们要科学防控,也要正常生活。

平凡的广州,平凡的广州人,在百舸争流的城市竞赛中交出了自己的试卷,不是满分,但一定是高分。

因为这里是广州。

多位90后的年轻人今天也对我说:“幸亏我是在广州”,这是年轻一代对一座城市的最高褒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