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个行业真能打,还有个“世界第一”暖人心

广州这个行业真能打,还有个“世界第一”暖人心
2023年03月24日 21:54 抱檏財經

广州成长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增长极”的要素条件已经形成。

作者:今纶

3月21日,我在广州南沙参观调研,一个企业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由此溯流而上,查询资料、采访专业人士,重塑了一个行业在我心里的印象,因为所有的数据都让我很感叹。

而且这个企业属于垂直领域里“世界第一”的企业,这个行业在广州也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在复杂的当下,我们需要这样的信息来平衡自己的认知,填补自己的认知盲区。

01 寻找解决方案花了20年

好的,说说具体案例和企业。

如果一个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不幸眼部受伤,而且玻璃体受损怎么办?

一般采取硅油眼内填充术,这一方法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不赘述。

缺点是:

“硅油在眼内长期存留并与眼内组织接触,会有眼内毒性、硅油乳化等情况出现。

术后,患者通常需眼内硅油长期填充及定期置换,否则易引起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变性、硅油乳化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再次失明。”

看到这里,可以想象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里阴影面积有多大。

怎么办?有没有万全之策?

在调研中,我接触到卫视博公司,这家公司首创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这是目前治疗严重眼球破裂伤的新手术方法,也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国际首例创新产品,有效克服了硅油并发症。

我很关心价钱,结果才5万不到,而且是一次性费用,目前该产品已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欧盟CE证书和澳大利亚TGA注册证,并在亚洲、欧洲投和澳洲入临床应用。

我当然没有给这家公司打广告的意思,其实这是一家很小众、垂直的公司,不需要我打广告,或者说我打广告也没什么用。

毕竟个人眼部受伤、玻璃球受损的概率极低,该公司去年的营业额也没有我想象中的数以亿计,但是这一产品本身对患者意义重大。

涉及眼睛无小事,而且涉及到很多孩子,这就更不是小事了。

我问了工作人员,迄今为止,产品已经惠及4000多名患者,这不是经济效益的事,而是一项技术、一个产品造福人类的事。

创始人为了这个解决方案,花了20年左右的时间。

惭愧的是,这家在垂直领域世界第一的公司,距离我的办公室只有49公里,此前我居然不知道,这也是我积极参加调研工作的重要动力:很多公司、行业我并不了解,我们需要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看更多的领域,拜访更多的企业家。

当世界上很多公司还在销售同类的硅油产品,当很多区域、国家的患者还在面对眼内毒性、硅油乳化等情况时,广州这家公司的产品绝对是温暖人心,让人安心的。

但这并不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

我把目光从南沙这家公司放大到广州,我想知道广州的生物医药行业在一段时间以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够威够猛,还是泯然众人?

02 持续增长产业链已经形成

广州的生物医药行业是个什么情况?

我说几个数据,大家就清楚了,而且这个数据和过去三年关系不大,绝对是长期的实力领先使然。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长10%左右,是广东省唯一连续三年(2018—2020年度)获国务院激励表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注意:2018年、2019年和某特殊情况毫无关系,但是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长依然是10%左右,服不服?

上市公司数量如何?广州现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6400多家,总数居全国第三,上市企业达47家,居全国第四,这就是妥妥的“生物医药一线城市”。

▲图源:前瞻经济学人

很多人没注意到《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早就提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广州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2020年增加值达到1318亿元,计划于2025年实现2100亿元的目标,这就是接近翻倍的意思。

所以,说广州的生物医药行业在华南地区是遥遥领先的,在全国排在前列,这个没有异议吧。

广州何以如此牛?三大原因。

第一,交通枢流之地、核心城市的天然优势以及历史渊源。

回顾一下历史: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99年(光绪25年),当时名为“城西方便所”。1953年,与市立医院合并。1954年,更名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广东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

▲1901年时的广州城西方便所。

你以为它是最早的西医医院?并不是。

1836年全国第一家教会创办医院在广州落地,取名博济医院,它就是现在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的前身。

▲博济医院

广州长期是省城,又是交通枢纽之地,医疗水平长期领先,所以,无论看西医还是中医,广东人在广东省内的终极选择之城就是广州。

医院数量、医学院数量、专业人士的数量、医学院学生的数量、患者数据等,广州在华南都是遥遥领先的。

广州拥有广东省80%的医疗资源,全市门诊量在全国排名第二,集聚了生物医药领域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3位院士,229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

近三年,广州累计获批国产药品3247件,新药临床批件149个,II、III类医疗器械1127件,数量创历史新高。

广州市拥有38家三甲医院,要说医院的强大,我们只能看全国的权威榜单,不能自吹自擂:

2022年11月20日,“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和《2021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在上海发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排名《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综合)》第9位,蝉联华南第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在广州

广东共有11家医院进入全国综合百强名单,比此前一年增加了1家。

其中入选前五十名的广东医院还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前50名

▲图源:健康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进入了前100名。

以上医院名单中,除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全都在广州。

你说生物医药企业如果要做实验,要请专家,在华南地区的第一选择城市是哪里?企业家都是人精。

这就使得广州“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多生物医药企业看到了广州的优势,于是落地广州布局华南。

举个例子:卫视博为什么要在广州创业?因为它要依托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强大的研发平台。

到底有多强大?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属委管唯一的眼科专科医院,在中国眼科专科声誉排名第一(连续13年)、中国眼科科技影响力排名第一(连续9年),是唯一的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

“复旦版”2021年度全国专科声誉排名

▲图源:健康报

中山眼科中心是规模最大的公立眼科医院。连续两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得专科医院考核组全国第二(眼科第一)。

生物医药产业要发展,必须“集群化”,此类集群由大学、研究院、企业等一系列科研主体共同组成,并以集群为单位尽可能地整合相关科创资源,为创新服务。

广州存量产业要素可以满足相关企业日常经营、科研、成果转化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而且优势非常明显,“创新-转化-盈利-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已经形成。所以,撇开过去三年的特殊因素不谈,为什么广州生物医药行业业绩在2018年、2019年也是持续暴增?

答案不言自明。

历史的传承,广州医者的奋斗,都是重要因素。

因为持续增长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广州成长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增长极”的要素条件已经形成。

广州的医药生物行业当然还要持续努力,而且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但是其领先资源、优势、经验在短期内也是很难复制的。

03 “生物医药龙头区”特别能折腾

第二个原因就是黄埔区特别能“折腾”。

我们已经知道广州拥有生物医药企业5500多家,总数居全国第三,其中上市公司就有45家,总市值超过3000亿元。

要强调的是,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区域内聚集的生物医药企业超3000家,年产值占全市的六成以上。

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两中心多区域”的布局,以广州知识科学城为核心的产业孵化中心+以广州国际生物岛为核心的产业创新中心,这两个中心都在黄埔区、广州高新区。

至于“多区域”,就是以白云生物医药园区+番禺生物医药基地+从化生物医药基地+各区特色产业园区为辐射区域的产业布局

▲图源:前瞻经济学人

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到底有多牛?动不动就是亚洲最大或者奖励过亿。

比如在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布《广州知识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透露出一系列的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政策,单个项目最高可获得5亿元的扶持。

2021年,广州百济神州生物药生产基地第四工厂动工,整个百济神州广州生产基地建成后,或将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产能最大的本土创新药企自有生物药生产基地之一。

▲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车间

没有任何一个行政区能随随便便成功。

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之所以不断创造经济效益,不断有公司上市,是因为区域的“软环境”够软,政策有连续性,而且实施力度够硬:

比如,自2017年起,该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了“IAB发展实施意见”,在“高端生物制药8条”中,单个项目完成约定的固定资产投资,最高可给予5亿元奖励,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扶持力度最大的单项措施。

“生物医药10条”提出,一项新药研发问世过程中,叠加市级的政策,企业最高可获得约1亿元研发奖励,扶持力度全国居首。

▲广州生物岛

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干的不少事儿、出的不少政策都是全国头一份,因为“优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因为政策够“凶猛”,所以企业、人才的干劲特别大,目前该区已经集聚了包括钟南山、徐涛、施一公等40多位院士专家团队,高端生命科学人才超700人。

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从1.0到5.0的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39项创新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广州生物岛生物医药产业园

众多的“第一”叠加起来就是黄埔区的高度和影响力。

04 研发投入一直在创新高

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州市的研发投入一直在创新高

2021年,广州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简称“R&D经费”)881.72亿元,投入强度稳步增长,达到3.12%。

广州11个区中有8个区2021年该项经费投入保持正增长,其中南沙区投入116.21亿元,增幅及增速均排名第一;黄埔区投入255.37亿元,投入强度达6.14%,成为广州市首个投入强度超过6%的区;超过百亿元的还有天河区。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2021年广州基础研究经费支出119.74亿元,同比增长8.9%,同期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比例达13.6%,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所以,我一直说广州的科技属性在增强,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看到并且关注其趋势。

广州的美食美景只是广州魅力的一部分,广州这艘“航母”的核动力之一即研发正在发力狂飙。

生物医药行业属于新兴战略产业,自然也在科技范畴之中,其研发经费逐年增加也是必然的,这就是广州趋势。

有龙头区域,有龙头企业,有超级优质的医疗资源,广州本地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日趋完整是可以想见的,所以说“广州这个行业真能打”。

从广州上游来看,除了传统的制药设备和原材料行业,医药外包服务在广州也有所发展。广州不仅拥有中国医药外包公司10强之一的博济医药,还吸引了瑞士制药巨头龙沙进驻。

中游覆盖了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诊断检测、生物技术等多个赛道,且赛道内不乏国内龙头药企,例如广药集团和百济神州,这是广州的传统强项。下游有丸美股份、阿里健康大药房、大参林等一批优秀企业共同支撑起衍生产品、终端流通等细分行业。

▲图源:前瞻经济学人

因明生物等为代表的一批广州准独角兽企业,专注于开发原创新药,这些企业规模不大、但研发实力强劲、并且估值惊人。

环视广州生物医药行业的版图:从越秀区的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到南沙区的生物谷,再到黄埔区的生物岛、科学城、知识城,一切都在向上突破。

广州的医药生物行业瞄准的不是一个小目标,而是2100个小目标。(《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计划于2025年实现2100亿元的目标)

广州的医药生物行业瞄准的不是一个小目标,而是奔向一个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同样的道理:广州不言,下自成蹊。

广州的机会,广州生物医药行业的机会就是那美丽的花朵,那甘甜的果实,吸引企业、科学家、人才纷至沓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