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25年,吉利距离全球型车企还有多远?

造车25年,吉利距离全球型车企还有多远?
2022年11月12日 17:35 车车市场

“让世界充满吉利”,是每个吉利员工入职前都会听到的一句话。

从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汽车“豪情二厢”下线,到收购沃尔沃,再到今年发射卫星、收购魅族、入股阿斯顿·马丁……吉利距离心中那个美好的追求越来越近了。

今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在这场新旧碰撞加速中国车企进行着新一轮话语权争夺的裂变中,吉利迎来了造车25周年。

25岁,风华正茂。这一年,吉利控股的资产总值已经超过了4800亿,连续十一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面对电动化浪潮,吉利也抗住了时代的拷问,全面深耕纯电、混动、换电、甲醇等多个新能源赛道,焕发全面向新的局面。事实上,现在的吉利是新能源领域涉猎最广的车企之一,甚至反向扮演起了“技术输出者”的角色。

短短25年,吉利是如何草根逆袭,一步步崛起为全球型车企的?

从“曲线”造车到收购沃尔沃

“修内功”开启全球化征途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吉利造车25年的创业经,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乐观”。

“民营企业不能造车”“不造,我们研究。”

“没技术呀”“先把董事长的奔驰拆掉看看”

……

恐怕没人能想到,吉利首款汽车“吉利一号”竟然是在摩托车厂诞生的。这是一辆前脸像奔驰,拥有红旗的底盘、发动机等主要部件,然后用玻璃钢敲打出外壳,最后将它们组装起来的“轿车”。

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1997年吉利正式宣布投资5亿元,进军汽车产业。并在中国加入WTO前夕,如愿拿到轿车的生产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民营车企。

对吉利来说,在相当长时间都追求“向内看”——苦练内功、奋发图强的同时,也需要“向外看”,通过与他者的资源整合,吸收别人的长处,较为快速地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2010年收购沃尔沃,无疑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彼时的沃尔沃是全球四大豪车之一,安全基因举世无双,车内空气质量技术控制及环保技术全球领先。

这笔交易最大目的是实现技术输入,有了沃尔沃支持后,吉利在全球建起了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和五大设计中心,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通过与沃尔沃汽车联手,协同全球资源和人才,打造SPA、CMA等模块化架构及新的三大件技术,吉利在很多技术领域跻身世界主流制造商水平。

这也为吉利的全球化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全球化战略迈向质变

伴随近年来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全球化市场。无论自主品牌、合资

品牌、抑或豪华品牌,人人都在内卷中,“出海”便成为企业展示硬实力和寻求新突破的重要方式。

在众多谋求出海的自主品牌中,吉利一开始就有着一个与其他品牌截然不同的高起点。当智能电动化浪潮起,更给了吉利“反客为主”的机会,凭借在电动和智能网联领域上的优势,吉利在宝腾、路特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的全球收购案中充分体现了“走出去”的魄力。

日前,吉利控股宣布已完成对阿斯顿·马丁7.6%的股份收购。在这笔交易中,吉利控股将有望通过输出超级电动和智能网联领域上的技术帮助阿斯顿·马丁实现电动化转型。这一转变意味着吉利已经可以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参与国际超豪华汽车的全球竞争,推动全球化战略持续深入。

在与阿斯顿·马丁的此次合作之前的雷诺,对于吉利来说更是一个“高光”事件。它代表着中国汽车品牌从20年前“市场换技术”,蜕变至20年后今天“技术赢市场”。今年1月,吉利与韩国雷诺达成合作协议,吉利授权雷诺使用吉利领先的模块化架构和先进的混合动力总成技术,双方将在韩国市场推广高效节能的智能混动车型。

不久前,双方合作进一步推进。1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控股)、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吉利汽车,0175.HK)和雷诺集团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框架协议。协议建议设立一家合资公司,旨在整合各订约方各自在内燃机、混合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变速器业务以及相关技术方面的专长及优势,共同研发、制造和供应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机动力系统。根据框架协议,吉利和雷诺集团的动力总成公司预计将于2023年正式合并,双方将分别持有新公司50%的股权,更多细节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布。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对于吉利而言,“出海”不再仅是走出去,而是技术引领。事实上,仅今年的1-10月,吉利海外出口已累计160071辆,同比增长超89%。进一步深化了吉利全球化战略的落地,实现着从“量”到“质”的转变。如今,吉利汽车集团已成为IATF国际汽车工作组第10家汽车集团成员,并拥有董事表决权。作为历史上第一个亚洲会员,吉利将与其它9大国际汽车集团以及欧美各国汽车协会,共同参与国际质量标准制定,推动世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

“让世界充满吉利”,描绘的是吉利对于世界发展美好愿景,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吉利作为产品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是“吉利”作为美好寓意,传递到全世界。不同于华为、比亚迪将企业愿景与民族特性的强关联,也不同于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宏愿,吉利这波“谐音梗”和快乐文化,似乎显得不是那么起眼。但是“快乐”文化背后,所承载的“积极乐观”力量,却是支撑这家国民车企,从“小作坊”到世界500强的关键。

11年创业铺垫,25年造车实践,吉利的崛起,更像是今天制造新时代下的一个缩影,让我们看到了从筚路蓝缕到春华秋实,中国汽车人身上那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乐观态度,看到了中国制造由规模成本取胜到技术优势取胜的蝶变。

相信随着智能电动化的这波浪潮,凭借持续的技术授权和技术服务,吉利成为全球型车企指日可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