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投资者军规:经济学十大原理

成功投资者军规:经济学十大原理
2024年03月28日 07:57 锦缎研究院

下面让我们看看曼昆总结的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并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做一个阐述。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条原理背后实际上有两个基本状态,一是欲望的无限性,二是时间和资源的有限性。

如果欲望比较少,那么不需要取舍,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压根就不想要;而如果时间和资源无限,也不需要取舍,所有的都要就行。

孟子的话概括得很好:“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为啥要权衡呢?因为你鱼和熊掌都想要。

二、成本是为了获得某物所放弃的东西

为什么得到某物需要放弃某种东西呢?依然是来自于时间和资源的有限性。所放弃的东西不仅包括金钱、物品,还包括时间,以及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消耗和煎熬,还有名誉、声望等等。

三、理性人懂得边际思考

边际思考更强调的是变化,比如,多工作一小时,会增加多少收入;收入增加一百块钱,会增加多少快乐;价格增加一块钱,会降低多少消费等等。

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其实不仅是人类,任何生物都会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

经济活动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刺激,有些刺激可能是物质上的,还有些刺激可能只是精神上的,比如某种口头上的承诺。有些刺激可能是比较不划算,比如权威带来的激励。

五、贸易能让每个人的处境更好

当总体得到的产品和服务总量更多,每个人理论上都能够得到更多,而得到的物品越多,往往就会更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贸易的存在,让每个人可以从事自己更具有优势的领域,做自己有优势的事情,产出就会更多。这就是专业化分工的力量。

当然,我们要注意“能让每个人的处境更好”和“实际上让每个人处境更好”的差别,中间隔着分配。贸易让效率更高,但是是否更加公平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良好机制

市场机制的特点在于分散化决策,每个人在一定的规则下自由活动。

与市场经济相对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设计想法不错,通过事先的周密计划来指导各个经济体的活动,从而可以避免因为个体行为的无序造成混乱和经济危机。

但是计划常常赶不上变化,尤其经济中的个体太多,很多需求和技术变化均不可预测,而做计划的也都是些人而已,又不是神,没有上帝视角,还有着作为人的缺点和私欲(做计划的人能够取得超出其他主体的经济地位)。

七、政府有时候能够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中各主体的分散行动,有时候会出现无序状态,比如看到某个产品畅销,就纷纷去投资生产这种物品,最后导致这种产品供过于求,浪费了社会的资源。

市场没法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的现象叫做市场失灵。带来市场失灵的,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还有市场势力。

其中外部性在于,一个人的行为会对旁观者的福利造成影响,如果是好影响,那么希望越多越好,但是他没法对旁观者收费,从而带来供给不足;如果是坏影响,旁观者付出的成本不能向他要求补偿,也就是出现供给过多。

八、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该国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力

国家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增加人民的福利。个体的利益和整体的利益休戚相关,没有整体的利益,则个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当强调整体利益时,特别要预防某些个体打着整体利益的旗号,利用不平等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没有个体的利益,整体的利益也毫无意义。

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往往是可支配收入,而从本质来看,收入代表的是购买力,其背后是产品和服务,拥有的产品和服务越多,那么意味着生活水平越高。而拥有的产品和服务的多少,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要么所需要的能够自己生产出来,要么就是通过贸易将所需要的东西换回来。

九、物价会因为政府印刷过多货币而上涨

价格是对物品的货币定价,在某个特定的时点,生产力是相对固定的值,那么生产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固定的量,货币发行得越多,意味着每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更高。

十、社会在短期中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权衡取舍

这条原则需要借助货币供给增加的效应来进行解释。

货币供给增加,传导到实体经济有一个过程,比如首先是企业主更有钱了从而雇佣更多人增加生产,雇员们也整体获得了更多的收入,从而带来需求增加,也就是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导致相关企业收入增加,能够雇佣更多的人。

但是需求更多,自然会带来价格的提升,而且价格提升同样会产生链式反应,最后是各类物价都会增加,也就是通货膨胀率的提升。

因此在短期就体现为通货膨胀率更高,同时失业率更低。当时之所以是短期,其原因在于工资的相对刚性(也就是工资增长没有物价涨得快),如果拉长时间,工资也是可以变化的。(作者:逸柳的知行之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