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德战争史上,围绕哈尔科夫的争夺,交战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精力,在4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里,唯有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让人惊奇。这次战役不仅在于德军以少胜多完成了在东线战场上的最后一次反击胜利,还在于德军的指挥官曼施坦因给战场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那么,曼施坦因如何在苏德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能够取得以少胜多的精彩战绩呢?
出身于军人世家,战场是平生的舞台,曼施坦因是二战中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
在曼施坦因的回忆录里,他对自己的家世进行了交代,他的父亲和爷爷甚至舅舅都是普鲁士军队的将军,他本人还跟德国的兴登堡元帅是近亲,可以说,曼施坦因家族在德国是非常荣耀的,这样的家庭对于他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常人难以望背的优势,所以,在曼施坦因的骨子里一直流淌着贵族的血液。
德国闪击苏联以前,曼施坦因是一名经历过一战的实战将军,他负责制订的闪击波兰的白色计划,成功地为元首试探英法态度铺平了道路。苏德战争爆发后,作为第56 装甲军的军长,他深刻认识到坦克在闪击战中的作用,因此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进攻战役中创建辉煌,荣升元帅,随后迅速擢升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参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并在战役后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
曼施坦因是一名资深的军事专家,他在战后对于苏德战场上的反思让很多人受益。由于他超常的战场视角和战术天份,成功地策划了德军在对法作战中绕过马其诺防线而突破阿登山区,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如果不是德军统帅部错误指挥,把他的装甲部队调往了列宁格勒方向,德军第6集团军就不会孤军突进,也不会被困投降,而在最后他率领顿河集团军群前来解救时,保卢斯又不配合,致使前功尽弃,这给曼施坦因军旅生涯留下遗憾。
因此,当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后,德军和苏军统帅部都适时地调整了指挥机构,曼施坦因作为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官,他在考虑一个收缩战线和反击苏军的机会,苏军重新占领哈尔科夫战略要地后,曼施坦因计划在这里打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苏德两军都面临兵力不足和收缩战线的问题,哈尔科夫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哈尔科夫为什么在苏德战争中屡屡为两军抢夺,我们看看它的地理位置就知道其重要性了。作为当时苏联的第四大城市,苏军T-34坦克的诞生地,哈尔科夫不仅是乌克兰的第二首都,还是北通莫斯科、南抵克里米亚、西临第聂伯河、东进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交通枢纽,占领了哈尔科夫,就会对这四个地区形成重点打击。
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后,苏德双方就在哈尔科夫展开激战,德军夺取了城市。1942年5月12日,苏军仓促发起进攻,妄图夺回城市,但被德军围困并歼灭二十多万部队。
到了1943年开春,哈尔科夫地区大部分被苏军夺回,但围绕重新夺取哈尔科夫工业区并将德军向西撤退的路线切断,苏军的打算起初是很夸张的,虽然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了胜利,但苏军的损失一点也不比德军少,双方在战役结束后所有参战部队都处于有编无兵的状态,有的师甚至千人不到,苏军投入到哈尔科夫战场名义上是52个师50万人,实际防守哈尔科夫一线的苏军兵力仅有35万人左右。
而对于德军南方集团军来说,同样面临兵员不足的问题,但新上任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并不担心,在他手上,虽然兵力与苏军相比只有区区十几万人,但他的装甲集群比苏军强数量大,有的达到了7比1的差距,这为他夺取哈尔科夫创造了条件。
让曼施坦因更自信的一点还有来自元首的支持,因为曼施坦因的坚持,德国元首亲自来到曼施坦因的司令部,围绕他提出的先打击苏军南方方面军的侧翼后再反攻哈尔科夫,这是个与德军突破阿登山区类似的计划,经过三天的讨论,元首最终同意了他的方案,还额外让曼施坦因获得意外收获,元首放权给他,要人给人要装备给装备。
在德军妄图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重获战场主动权的欲望推动下,曼施坦因从元首手上得到了德军最精锐的“帝国师”“骷髅师”等党卫军的三大王牌师。另外,曼施坦因还从空军那里获得了飞机的支援。
相比德军的精心准备,苏军却显得比较随意和大意。时任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的瓦图京天真的以为,德军已经在苏军强大兵力打击下退守第聂伯河以西,只要南方两个方面军形成钳形攻势,一定会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堵在哈尔科夫以西大片地区,从而一举歼灭。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是曼施坦因成名之作,却是德军上演的最后疯狂
1943年2月18日,曼施坦因命令德军党卫军三大王牌师之一的骷髅师突然南下,当虎式坦克冲向苏军西南方面军先头部队时,苏军和斯大林都以为德军要曲线逃跑,命令苏军继续按当初制订的行进路线向第聂伯河以西挺进,殊不知这正好是曼施坦因布下的口袋阵。
而当苏军西南方面军与德军苦战突围的时候,曼施坦因又命令第4装甲集团军率先北上直扑哈尔科夫,这样使得苏军首尾不能相接,顾头顾不了尾,从3月6日德军发起总攻到3月27日战役结束,曼施坦因一口气拿下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达到了战役目的。而苏军却在不断地从曼施坦因布下的包围圈中向外逃脱,根本顾不上哈尔科夫的防守和反击了。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看似德军取得了胜利,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苏军虽有损失但不至于影响全局,因为兵力的悬殊,德军并没有足够力量将苏军包围起来,除了小部分苏军遭到打击外,大部分苏军安全突出了包围圈。
而作为这次战役的最终结果,一是为曼施坦因个人创造了成名平台,功成名就。二是苏军退守库尔斯克以后形成了一个突出部,这为几个月后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创造了条件,间接为苏德战争提前结束制造了一次机会。三是德军在东线战场最后一次获胜。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