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港交所后诺诚健华迅速冲击科创板,哪里来的底气?

登陆港交所后诺诚健华迅速冲击科创板,哪里来的底气?
2021年09月17日 19:09 银柿财经invest

继去年3月份成功在港股上市后,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诚健华)趁热打铁,又向科创板发起冲击。

施一公为联合创始人,

光环与风险并存

作为一家专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创新药企业,诺诚健华以施一公博士、崔霁松博士为联合创始人,施一公博士是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西湖大学创始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崔霁松博士曾担任保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及美国默克(Merck & Co.)的早期开发团队的负责人。公司还拥有具备辉瑞、葛兰素史克、百时美施贵宝、强生等大型跨国药企资深工作经验的主要管理团队成员,诺诚健华在港股上市后于今年2月份与高瓴、维梧资本签署认购协议,高瓴以27.69亿港元认购1.92亿股、维梧资本以2.73亿港元认购1889.50万股。

从创始人团队、管理层、资本等层面来看,诺诚健华可以说集万千光环于一身,但光环之下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存在。招股书显示,截至3月31日,高瓴旗下的HHLR及其一致行动人为诺诚健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2.78%,但直接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东之间不存在一致行动关系,任何单一股东均无法控制股东大会或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决定性影响,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股权相对分散,使得公司未来有可能成为被收购对象,进而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另外,根据招股书,公司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分别录得营业收入161.70万元、124.70万元、136.36万元、5004.73万元,公司尚处于业务扩张及不断投入研发的阶段,目前还未盈利,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0亿元、-21.41亿元、-3.91亿元和-1.48亿元,且公司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可能因此触及终止上市标准而被退市。

拳头产品宜诺凯火速上市,

是否真的“前途无忧”?

诺诚健华目前有一款创新药上市,6 款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8 款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2020年12月份获批上市的宜诺凯是公司的拳头产品,于2021年一季度开始销售,当期实现4981.03万元收入。宜诺凯主要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公司在招股书中重点介绍了宜诺凯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比已上市竞品更优异的特性,具备更精准的BTK激酶选择性、更高的生物利用度、良好的靶点占有率等优势,然而这款药物上市后是否真的能够“前途无忧”,似乎还存在不小的变数。

首先,宜诺凯的赛道竞争激烈,无论是针对B细胞淋巴瘤,还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存在数个已上市竞品或者潜在竞争对手。比如,招股书显示,在B细胞淋巴瘤领域,宜诺凯目前在全球及国内分别存在4款、2款已上市竞品,处于临床阶段的潜在竞争对手分别为12家和10家。

(图片来源:招股书)

其次,火速上市也使得宜诺凯的稳定销售存在一定隐患,根据光大证券的研报,宜诺凯从临床试验开始到国内获批上市仅用时32个月,相比于国内已上市竞品伊布替尼花费的88个月、泽布替尼花费的49个月均大幅缩短,这是因为宜诺凯是通过II期单臂临床试验的有条件获批,也就是说宜诺凯目前虽然已上市销售,但是只完成了 II 期临床,国家药监局对其批准上市是存在附加条件的,即该产品需要在上市后完成 III 期确证性临床试验,如果无法满足相关要求将可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和经营。

最后,宜诺凯目前获批的适应症只是B细胞淋巴瘤中两个较小亚型的二线治疗。在肿瘤领域,一线治疗是首推治疗方案,效果好、副作用小,一般是在一线治疗效果不佳时才会启用二线治疗,这就决定了二线治疗的市场空间很大程度上受限。目前宜诺凯虽然已启动这两个亚型一线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但相比于国内已上市竞品伊布替尼能够用于CLL/SLL亚型的一线治疗而言,宜诺凯还是处于下风的。

另外,诺诚健华的其他在研产品也大多面临着不少已上市竞品和潜在竞争对手。

研发费用多被用于股权激励?

招股书显示,本次在科创板IPO,诺诚健华拟募资高达40.00亿元,分别用于新药研发、药物研发平台升级、营销网络建设、信息化建设等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公司账面的货币资金分别为18.83亿元、23.00亿元、40.00亿元、64.58亿元,2020年货币资金开始大幅增长,主要因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以及完成港股市场股份增发,资产负债率(合并)也从2018年的137.24%下降至2021年一季度的21.07%,2021年一季度货币资金中有64.29亿是银行存款,由此看来公司似乎并不缺钱。

根据招股书,公司本次在科创板拟募资的40.00亿元中有21.51亿元用于新药研发、1.67亿元用于药物研发平台升级,合计占拟募资总额57.95%,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的研发费用并没有完全用在产品研发上,而是很大一部分被用作了股权激励,期间研发费用分别为1.72亿元、2.34亿元、4.23亿元,同期研发费用中的股权激励费用分别为6406.96万元、5716.48万元、1.84亿元,股权激励费用的占比分别为37.26%、24.41%、43.51%。

(图片来源:招股书)

诺诚健华在货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仍要在科创板巨额募资,且过往数据显示本次拟募资主要投入的研发领域,在之前并非全部用在研发而是有很多资金被用于股权激励,这无疑会引发市场的诸多联想。

中国电信回A将满月,绿鞋机制将到期,还能守住几日不破发?
超200亿负债,12项被执行人信息,贾跃亭回国时间又要推迟了?
“搭车”股价飙升3倍后,华自科技与宁德时代大单取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