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清盘呈请”,远洋集团:极力反对呈请,将积极推动境外债重组

收到“清盘呈请”,远洋集团:极力反对呈请,将积极推动境外债重组
2024年06月28日 17:48 银柿财经invest

一则“清盘呈请”,让远洋集团的境外债重组再被推至台前。受该利空消息的影响,6月28日远洋集团(03377.HK)收跌10.67%,报0.335港元,总市值约为25.51亿港元。

远洋集团6月28日股价走势,数据来源:同花顺

远洋集团对“清盘呈请”迅速作出回应,表示将极力反对呈请,强调清盘呈请并不意味着公司将被成功清盘,并表态将积极推动重组进展,而此前公司旗下180亿元境内债已经全部重组。在地产行情未转暖的当下,对于未有实质性债务违约、寻求债务整体解决方案的远洋集团来说,“以时间换空间”,获得境外债的还款喘息以确保流动性,已成为关键事项。

回应“清盘呈请”: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

远洋集团对本次“清盘呈请”的态度十分明确,从6月28日早间公告来看,一方面,其在对外释放关于境外债重组的积极信息,称将与境外银团协调委员会就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并适时刊发进一步公告。

而按照港股的相关法例,若方案达成,远洋集团需开放重组支持协议(“RSA”)的签约窗口;签署协议的比例需达到公司未偿还本金总额的75%,在香港法院完成相关法律程序、重组方案生效。这意味着,未来远洋集团还需围绕重组方案持续推进,境外债重置结果仍需等待。

另一方面,远洋集团还明确:呈请并不代表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并可能损害公司的价值;公司将寻求法律措施以坚决反对呈请,并与呈请人沟通寻求解决措施。

本次向远洋集团提出“清盘呈请”的债权人为纽约梅隆银行旗下的伦敦分行,同花顺数据显示,纽约梅隆银行提供投资管理和投资服务,1980年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拥有48.8万亿美元的托管资产并管理着2万亿美元的资产。

该“清盘呈请”涉及的本金及及利息合共4亿美元,系由远洋集团进行担保、远洋地产宝财IV有限公司发行于2026年到期的3.25%境外优先票据。

根据香港高等法院条例,“清盘呈请”作为一种法律程序,有“自愿清盘”和“强制清盘”两种,后者由债权人发起,旨在对公司资产进行清算和分配,以偿还公司所欠债务。但“清盘”不等于破产,在收到“呈请”后,公司可以依法提出抗辩反对“清盘”

而2022年以来已有一批中资房企因债务问题,被债权人提起“清盘呈请”。从各自命运来看,多数房企被提起的“清盘呈请”聆讯一延再延;进入聆讯期的房企中,龙光集团、中梁控股、亿达中国三家被撤回;至今为止,仅有中国恒大一家于今年1月被下发“清盘令”,当前已认命“清盘人”开启“清盘”程序。

此外,远洋集团还称,“银团协调委员会将支持公司对清盘呈请进行抗辩”。换言之,若进入聆讯阶段,公司或将得到其他债权人的抗辩支持

至今未发生实质性违约

虽然“清盘呈请”在地产圈已较为普遍,但远洋集团并非“出险房企”,至今仍还保持着公开市场的“零违约”记录。根据远洋集团官方数据,公司在2022年完成所有到期有息债务的兑付以及信用类融资净还款189亿元,2023年上半年公开市场累计净还款超200亿元。

但市场下行销售承压,叠加房企普遍面临的融资渠道收紧,盈利能力下滑的远洋集团也和多数房企一样针对债务给出整体化解方案:境内债务展期、境外债务重组。

最近一个完整财年即2023年,远洋集团销售额同比下降49.6%至505.3亿元;计提物业减值拨备22.72亿,导致当期净亏损209.8亿元;期末非受限现金约20亿,较年初减少57%,对短债的覆盖倍数仅0.03。当年7月,从“18远洋01”开始,远洋集团与债权人就旗下还未到期的境内债券开启商谈展期工作。最终在2024年5月,7只境内债合共约182.66亿元全部展期成功,并新增增信保障措施。

2023年9月,远洋集团首次提出境外债重组,8笔境外存续债券、到期时间分布在2024年至2030年,总规模为39.2亿美元。在重组之前,旗下已有三笔债券展期方案通过,一笔债券获足够赞同票达成违约豁免。

而从房企近年来的“化债”路径来看,像远洋集团一样寻求整体解决方案已成行业趋势。最早在2022年,富力地产完成境内外债券合共467亿元的全面展期将偿债期限延长了3-4年的时间;同年,龙光集团223亿境内债全体展期;2023年,融创中国90.48亿美元境外债全部重组生效;最近的今年5月,最早一批成为“出险房企”的花样年控股境外债重组获81.96%支持率,已接近完成。

大股东出手助力资产盘活

“化债”之外,对于房企而言,在开发业务销售不畅的当下,保障现金流稳定和具备多重经营能力已成为公司良性循环的重要要素。

从基本盘来看,远洋集团的经营性业务业绩韧性仍在。2023年公司的投资物业营收同比增长14%至4.46亿,维持稳健的营运能力;年末有超过22个在营的投资物业,其中出租率高于80%的项目有15个,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涵盖物流项目、商铺、写字楼等多种物业类型。

在2023年时,远洋集团就曾出售成都远洋太古里50%股权和北京朝阳远洋未来广场,仅这两笔盘活商业地产项目就回笼资金合计约75亿元。同时,凭借轻资产运营能力,相关项目在出售股权完成投资变现后,未来的运营管理服务又为公司提供可持续收入。

而自寻求债务整体解决方案以来,远洋集团也得到了来自国资大股东中国人寿(601628.SH)的支持。双方最近一次在资产盘活层面的合作是在2024年6月7日,远洋集团公告,转让北京颐堤港二期64.79%的股权及相关债权、总代价为40亿元,由中国人寿、太古地产联合接手。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公告显示,未来远洋集团仍拥有颐堤港二期的优先报价权,可继续参与该项目的开发与运营。换言之,通过这笔交易远洋集团得到40亿元的资金,可缓解当下流动性。未来若其财务状况改善,仍具有重新参与颐堤港二期项目的机会。

从6月中旬发布的最新运营数据来看,今年前5月远洋集团累计销售额仅96亿元。未来,在销售短期未恢复的背景下,持续提升经营物业的效益或将成为公司实现业绩修复的重要渠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