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各地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已经超过200场,在赛事最集中的4月,一个周末30、40场比赛也屡见不鲜。马拉松如此火热,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马拉松,但一些话题和争议也渐渐显现。
上周末,西部双金赛事兰州马拉松刚刚落下帷幕,4万人规模加上良好的赛事服务及参赛体验,众多跑友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参与兰马的喜悦。兰州这座总是和“拉面”一起出现的城市,也因为这场比赛受到了不一样的关注。
但无论是跑友们在网络上分享什么主题的内容,总有大量网友在评论区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的主题却总是唯一的—— “怎么又是黑人夺冠了?”
有人不理解中国的比赛为什么要请非洲的运动员来参赛?有人“怨恨”组委会把奖金都给了外国人,还有人认为组委会花钱邀请非洲运动员完赛还要发奖金是在忽视中国运动员。
这样的争论不仅在兰马结束后出现,此前举办的几乎所有马拉松比赛,只要是非洲运动员夺冠,都会掀起类似的争论。马拉松火热的另一面,不理解的声音似乎比想象中更猛烈一些。
为什么中国的比赛有外国选手参加?
就目前国内马拉松比赛规则来看,少有赛事规定仅限中国籍选手参赛,大部分赛事都没有报名的国籍限制。原因在于,各地举办的马拉松赛事都为商业比赛,规模大、参赛人数多,以当地文化宣传为核心,面向大众参与,因此在参赛门槛上要求不会太多,赛事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因此赛事也都比较欢迎其他地区的跑者参赛,除了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外,如果有外籍选手参赛还能提升赛事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对于赛事影响力的提升是有积极作用的。
近年来,通过马拉松比赛带动城市发展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马拉松比赛根据服务、规模等不同也有不同的级别,级别越高、影响力越大,因此很多城市也会努力提升赛事级别力求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在级别体系中,国际马拉松影响比国内马拉松更大,但根据世界田联的相关要求,要达到国际马拉松赛事的标准,除了基础的设施、规模、服务,邀请一定级别的外籍运动员也是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例如上马、厦马等大型知名赛事中,外籍运动员的出现成为了赛事必备条件之一。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马拉松有外籍选手参加,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马拉松比赛对于国籍同样不会有特别多的要求,中国运动员或者是中国普通跑者也可以报名参与其他国家的马拉松比赛。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六大赛事也会特邀中国运动员及其他国家的精英运动员参赛。
简单来说,如果一场马拉松赛事希望办的更巨规模、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以目前世界田联的办赛要求,外籍选手参加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外籍选手为什么都是非洲选手?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与马拉松这项运动目前的发展现状有关。
就像中国人在乒乓球上具有绝对统治力一样,非洲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两个国家在马拉松项目上有着绝对的统治力。
多年来,无论是新世界纪录的创造,还是六大满贯及其他知名国际赛事赛道纪录的刷新,几乎都是非洲运动员之间的竞争。大家讨论“怎么又是黑人夺冠了?”这个疑问放到国际赛场也很符合现实。
世界马拉松男子前10,几乎都是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选手
不可否认的是,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的马拉松运动员们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他们从小就适应了在高原地区不断地奔跑,在身体上相较于其他国家运动员有着天生的优势。加以专业的训练,他们就变成为了这个领域最强大的存在。而无论在什么项目里,成为最强的就意味着会受到世界的瞩目,因此他们才会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凭借着自身的身体优势,当地很多人会选择将田径作为职业,以此为生。当然,他们中只有个别人会成为像基普乔格一样的巨星,成为标志性的人物。马拉松运动员不像篮球、足球运动员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巨星之外的人就需要不断地比赛获取名次、赢得奖金,以此维持生存。
大部分出现在中国马拉松赛场的非洲选手正是这样,他们不像美国或者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选手,有基础的生活保障,有其他工作,马拉松可能只是兴趣爱好之一,加之当地也会有很多知名的马拉松比赛,少有需要出国比赛的需要。
也不像日本马拉松选手,他们已经拥有比较完整的体系,精英选手有实业团的赞助,国内有大大小小的赛事可以参与,如果想追求更高的奖金,他们往往会选择更高级别的国际大赛。
因此,出现在国内一些高级别大赛中的非洲选手,大多是成绩已经非常突出,作为特邀精英选手出现的,这样的选手同样会出现在东京、大阪、首尔、巴塞罗那等很多知名国际大赛上。
而出现在国内一些中小型比赛中的非洲选手大多为了奖金而来,他们以量取胜,很多都是自己报名参赛而非邀请,这类运动员其实才是网络上引发争论的核心。
中国运动员在国内赛事难道要一直被非洲运动员“压制”吗?
造成目前有大量非洲运动员横扫国内马拉松赛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国内马拉松赛事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进入蓬勃发展期,但参与马拉松运动的整体人数及水平还不是非常高。非洲运动员依靠自身竞技水准,比较容易实现超越,赢取奖金的机会更容易。
尽管研究数据表明跑步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运动,但跑步与马拉松之间还有很大的区别,跑步的人群中只有小部分人会踏上马拉松比赛的赛场。
目前,国内针对马拉松运动没有相对完整的培训体系,大众跑者们多是靠自己、跑团或加入跑步俱乐部进行训练,职业运动员数量及整体水平还未进入到领先行列。
因此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非洲运动员的存在,也能促进中国运动员跑出更好的成绩水平,和更高水平的选手同场竞技,才能不断进步。
这样的说法并不无道理,但除此之外,在非洲运动员存在的情况下,国内赛事能做的更多的,或许是对于国内运动员更进一步的关注。
对国内马拉松运动员更多关注
国内很多马拉松赛事结束后,对于最终获奖运动员的公布、宣传都比较少,有些赛事只公布前三名的名字和成绩,碰上前三名全是外籍选手的,对于国内选手前三并没有进一步的介绍。有些赛事甚至只公布冠军的名字,其他选手信息一笔带过。这很容易造成不熟悉马拉松的人只看到前三都是外籍,却不知道这场比赛有哪些优秀的中国选手。
加上社交媒体传播的原因,普通网友对于跑步KOL的知晓度或许比职业运动员更多。
除此之外,目前很多赛事会将宣传重点放在赛事带来的城市影响力等方面,参赛选手们的完赛体验大多是选手们自己在社交媒体发布。加强对中国精英选手完赛后的关注,不仅能提升中国运动员们的影响力,也能让更多不了解马拉松的人看到中国马拉松的水平。
奖金设置的优化也是鼓励本土选手参赛、提高竞技水平的方式之一,目前其实国内部分马拉松针对本土运动员特别设置了奖项,目的也是鼓励本土运动员跑出更好的成绩。这样的举措值得肯定,也希望有更多赛事在此基础上能加大对本土运动员的关注和投入。
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非洲运动员在国内马拉松赛事中屡次夺冠,正说明中国马拉松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而今年的几场比赛,中国马拉松运动员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
何杰在今年无锡马拉松刷新全国纪录夺得亚军,杨绍辉获得季军,有人可能只看到冠军是非洲选手,但这场比赛非洲精英选手共17位,中国选手战胜了16位。
4月举行的武汉马拉松,中国选手何杰、杨绍辉、董国建包揽男子前三,这是中国选手首次夺得武汉马拉松男子组全马冠军,也是国内顶级马拉松赛事中首次出现中国选手包揽赛事男子前三。
中国马拉松或许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准,但事实证明我们一直在进步,无论是跑者还是马拉松相关从业人员,都正在为马拉松的发展而努力。
马拉松是一项面向所有人开放的运动,比起精英运动员们的名次之争,更重要的是几万名普通跑者与一座城市的魅力交锋,是只有参与了才能深刻体会到其魅力的运动,也希望更多还在“围观”的人能尝试参与起来,体会跑步带来的多巴胺魅力,助力中国马拉松更上一层楼。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