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顺种着“有趣”的农产品勾画心中的共富图景

张国顺种着“有趣”的农产品勾画心中的共富图景
2022年08月18日 12:14 浙江融媒体

在临平探索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跃动着一群勤奋实干、敢想敢试、不断创新的新农人,张国顺便是其中之一。

张国顺敢于“吃螃蟹”,是我区首个开始种植水果冬瓜的农户。在引进“香蕉丝瓜”等“奇异疏果”抓住稀缺产品市场的同时,他也没忘记塘栖的“金字招牌”——枇杷,通过改良品种和科学种养,他种出的枇杷个大鲜甜,供不应求。

张国顺常把“抱团取暖”挂在嘴边,他开办“田间学校”、分享先进种植经验,改进品种,一心要把塘栖的特色农业产业推向新台阶,带领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

“奇异蔬果”聚起造富新磁场

“水果冬瓜可以生吃,也可以凉拌,没有普通冬瓜的青草味,适合任何佐料,还耐储藏,切开以后也不容易烂。”一大早,46岁的农场主张国顺就来到了水果冬瓜大棚中,与工人们一起忙着采摘、搬运、包装,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张国顺的家庭农场位于塘栖镇泰山村,整个农场共有400多亩,其中水果冬瓜共种植5亩,“预计今年亩产超过15000斤,大于往年的亩产10000斤,每日采摘量在200到300个之间。”记者走进水果冬瓜大棚看到,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小冬瓜垂挂在藤蔓上,每一颗都浑圆饱满,惹人垂涎。张国顺介绍,与普通冬瓜不同,水果冬瓜个头比较小,每个只有1斤到1斤半左右,一只手完全可以拿得起。水果冬瓜浑身带有小绒毛,削皮后可以直接生吃,瓜肉碧如翡翠,紧实细腻,味道和黄瓜相似,口感脆甜多汁。

“今年高温天气持续,对其他蔬菜的影响都很大,但是经过我们水肥一体的精细管理,克服了这个困难,今年产量好于去年,而且冬瓜个头都长得比较匀称。”张国顺说,农场采取了滴灌施肥的方法,在灌水的同时,把肥料均匀地带到作物根部,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理,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供肥,既方便省力,也能提高作物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

在张国顺的400亩大农场中,除了水果冬瓜,还有香蕉丝瓜。在品种选择上,张国顺一直追求做精做专、差别化发展。近年来,张国顺将香蕉丝瓜和塘栖枇杷定为主打农产品,他的香蕉丝瓜口感软糯微甜,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烹饪后瓜肉颜色不会褐变,颇受市场欢迎。而农场出品的枇杷品相上乘、果实硕大,有的甚至比乒乓球还大上一圈,且个个水嫩多汁,甜度普遍在18左右,曾卖出100元一斤的高价,还供不应求。在“2022浙江农业之最枇杷擂台赛”上,张国顺的枇杷更是一举拿下“红沙”和“白沙”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等奖和“白沙”组综合品质一等奖。

找准方向走上稳健发展之路

张国顺的创业并非一帆风顺,但他相信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才有可能成功。

创业初期,由于在农业领域属于“门外汉”,他种植、养护全凭经验凭感觉,走了不少“冤枉路”,从2008年创业至今,张国顺也曾经历过满盘皆输的失败。但他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不断学习农业知识,不断请教专家和同行,一步一步把自己锻造成农业种植管理行家,找到了一条绿色、特色发展之路。

如今,张国顺的农场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应用肥水一体化和病虫绿色科学防控技术,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稳定销往盒马鲜生、叮咚买菜、各大酒店。经历过风雨的吹打,张国顺家庭农场已经走在了稳步盈利的道路上。

张国顺敢想敢做,不怕失败,他认为只有不断试验,把农产品做得有趣、做成高品质了,才是真正意义迈上乡村振兴之路。

联农带农蹚出共富路

张国顺是土生土长的塘栖人,作为个人的“农业大户”,他致富不忘乡邻。农场在村里雇佣了十六个工人,负责日常种植、采摘、打理等工作。工人从上午6点工作到中午11点,半天时间每人可获得120元的收入。

除此之外,张国顺还积极分享经验,带领农户们由粗放型种植向精细型种植转变。张国顺总是率先尝试一些先进的经验、培育方法,在自己的农场里成功了,再把经验向当地农户推广。他说,塘栖农业发展不能再“单打独斗”了,种植大户应该要学会“抱团取暖”,共同产出最大效益。从2019年开始,张国顺创办了“田间学校”,将他的种植技艺传授给更多的村民,还聘请农科院的专家前去授课,目前已有500余人获益。

谈及农场的未来,张国顺说得最多的是“与时俱进”。他想再做精“奇异蔬果”、多元化发展农场、导入更多游客体验型项目,使一二三产能互相补益、协同发展,真正让特色产业为临平的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内容来源:今日临平(新莓汇正能量稿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