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虽无黄山之丽,亦无华山之高,却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尊”,除拔地通天的山势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具有的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包括山川文化、民俗文化、封禅文化及宗教文化等。部分游览过泰山的游客往往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泰山“天下第一山”名不符实,这是没有真正了解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仅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封禅祭祀从未间断的延续性上,就已经是独一无二般的存在!
泰山之所以备受古帝王的推崇,根本原因就在于统治者将神权(泰山神)与皇权有意地进行融合,将它视为与天对话的地方、“直通底座的天堂”,利用民间对泰山的崇拜,达到了借助神权强化皇权的目的,利于他们统治兆民。因此,自古以来通过宗教的造神运动就从未停止!于是就有了“济南府人多,泰山神全”之说,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神祇非东岳大帝泰山神与泰山碧霞元君莫属!
自朱元璋去除泰山神的所有封号后,泰山神就基本上成为了官方(朝廷)的专祀,剥夺了老百姓祭祀的权利。因此,作为替代者的泰山碧霞元君就逐渐演变成了民间崇拜祭祀的女神,而流传开来。到明朝中叶,碧霞元君在民间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泰山神,皇室成员也纷纷加以祭拜,可以说得到了官方的认可。随之,泰山周围及全国也陆续建设了众多的元君庙,其中就包括位于泰安城蒿里山东面的灵应宫。
灵应宫原名天仙祠,又称碧霞元君下庙,创建于明正德年间,它东濒东更街,南接灵山大街,西靠校场街,又西是蒿里山。明万历三十九年敕令拓建,赐额“灵应宫”,主祀碧霞元君。总体呈五进制院落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穿堂、崇台、前大殿、后大殿和宫后门等,山门至穿堂为第一进院落;至崇台为第二进院落;至前大殿为第三进院落;前大殿至后大殿之间为第四进院落;至宫后门为第五进院落。
灵应宫坐北朝南,整个建筑为长方形,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50米,占地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是泰山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庙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建筑群。山门内为一院,东侧是钟楼,西面为鼓楼;在院北侧是穿堂,里面供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灵。穿过穿堂,二院内有东西客堂、廊庑;三院内东眼光殿、西送子殿;四院内设月台、正殿及东北斗殿、西月老殿,建筑均呈对称布局。
在二院、三院中间的空地上矗立一石基台,下面是拱形门洞,正对月台上的大殿,这就是崇台,曾是古泰安城著名景点。整体为全石筑砌,系清康熙年间所建,上面原为泰山铜亭(后移至岱庙)。立于台上,向北可祭拜碧霞元君,也可环览院内风光。但见北面大殿灰瓦覆顶,威严肃穆。殿廊雕梁画栋,彩绘浮雕。殿前旗杆上彩旗飞舞,巨大的香炉内青烟缭绕,犹如仙苑。院内幽静雅丽,绿树成荫,果实挂满枝头!实属清净心灵、游览观光的胜境。
灵应宫历史上曾经香火旺盛,香客信众纷纷前来祭拜,民国五年的一场大火让其建筑具遭损毁,不得不将一些文物移至它处。后,庙渐荒凉。为恢复这一古建筑原貌,2002年,当地政府斥巨资进行重修,目前向游人开放的是明、清时期庙宇的前半部分,五院还在修复中。那么,作为碧霞元君的下庙,为何要建在被誉为“地府”、“鬼都”的蒿里山的东面呢?
蒿里山是泰安三种空间划分中“幽冥地府”部分,是魂魄鬼神聚集处,由东岳大帝泰山神进行统一管理。
随着历史的发展,碧霞元君逐渐取代了泰山神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负责“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另外,道家认为,神是高级的鬼,鬼是低级的神,都在碧霞元君职权管辖之内。因此,在蒿里山东面建灵应宫,让碧霞元君代替泰山神管理鬼魂,这也是官方(朝廷)对碧霞元君地位认可的最好体现!
你到过泰山灵应宫吗?你对灵应宫建在蒿里山东面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