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甘肃|戈壁滩上结出“金果果”

活力甘肃|戈壁滩上结出“金果果”
2024年06月17日 17:34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甘肃频道

“行进中国”调研行

活力甘肃|戈壁滩上结出“金果果”

人民网“行进中国”甘肃调研采访团

清泉乡副乡长吕克玮向人民网“行进中国”甘肃调研采访团采介绍当地人参果产业情况。人民网记者 刘红摄

成熟的人参果外皮紫色条纹明显。人民网记者 徐冬儿摄

清泉乡苟新文家大棚内景。人民网记者 刘红摄

人参果株上,紫色的花正开着。人民网记者 徐冬儿摄

种植大户苟新文手捧刚摘下的人参果。人民网 李根摄

从玉门市区驱车前往清泉乡。

穿过大片戈壁,走进人参果大棚,翠绿扑面而来。紫色的花开着,淡黄色果子大大小小,三个一群,五个一簇,挂在枝条,初现丰收景象。

“你看,这种紫色条纹明显的就已经成熟了。”种植大户苟新文蹲在两排果苗间,摘下一颗递给记者。咬一口,果汁满溢,沾了一手。

苟新文笑道:“这果子汁水可多了,浇苗的水是旁边祁连山的积雪融水,养苗的土也不简单,专家说富含硒,所以结出的果子也是富硒、高钙、低糖。”

2006年清泉乡引进人参果种植技术,第一批种植的果农尝到了“甜头”。看到有人靠着小小的“金果果”买了房和车,苟新文也动了心。

“村民搭大棚政府有资金补贴,种植过程遇到困难咱有专家指导。”清泉乡副乡长吕克玮说,乡里和多个农科院有合作,农技专家常驻村里为种植户们传授种植技术、解决难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清泉乡已形成人参果产业园规模化种植,产业覆盖245户500余人。全乡人参果年产量达到6000吨,年产值约5400万元。

今年,苟新文家种了两个棚,算算一年下来纯收入能有8万元。穿梭在果株间,苟新文笑意满面。(刘红、王金雪、徐冬儿、唐嘉艺、李根、王绍绍、赵雯、黄津晓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