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绿能画卷

本文转自:中国电力报

绘就绿能画卷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打造循环经济新范式

本报记者 邱燕超

8月的内蒙古霍林郭勒风光醉人,生机勃勃。在科尔沁草原腹地的群山间,266台风机迎风傲立、36万余块光伏板映日生辉,持续为霍林河循环经济局域电网提供绿色能源。

依托丰富的煤炭、风能、太阳能资源,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公司”)创新性地构建了“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新范式,不仅在劣质煤就地转化、新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更为我国能源行业的绿色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劣质煤变废为宝就地消纳

初抵霍林河露天矿项目现场,记者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站在广阔的矿坑边缘,俯瞰之下,层层如梯田般的作业面延展至远方,挖掘机巨臂挥舞,运输车川流不息。

在这里,昔日被视为“生态垃圾”的劣质煤通过封闭传送带直达电厂,通过特定处理后转化为电解铝的“原料”,构成了霍林河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厂常年入炉煤都是发热量低于3000大卡的劣质煤。”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A厂厂长隋福田告诉记者,霍林河地区褐煤资源储量约7850万吨,因劣质极易破碎,长途运输经济性差,长时间堆放还容易发生自燃,就地消纳成为最好的处理方式。

每年,这里有900余万吨劣质煤被送入坑口电厂,就地转化为清洁电能,进而用于电解铝生产。按照“以煤发电、以电炼铝、以铝带电、以电促煤”的发展思路,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实现了劣质煤和新能源的转化,进入了“风火互补”发电时期,正式迈出了绿色转型的第一步。

为了进一步提升绿色电力比重,近年来,内蒙古公司不断加大新能源装机力度。截至8月底,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已建成10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霍林河循环经济局域电网总装机容量的36.8%,每年可输送清洁能源30亿千瓦时。

记者了解到,上半年,霍林河循环经济电解铝绿电消纳占比已达27.58%,为全球循环经济提供了可借鉴的典范。预计到2026年,霍林河循环经济新能源装机将达到17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达48.57%,绿电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截至目前,霍林河地区建成包括年消耗900万吨劣质褐煤的180万千瓦火电装机、10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86万吨电解铝产能以及配套自备电网、监控指挥中心的产业集群。每年有30亿千瓦时绿电输送至下游内部电解铝产业。”内蒙古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电力分公司总经理赵晋宇介绍说。

在霍林河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电解铝不仅是劣质煤和新能源的转化载体,更是绿色低碳产品的代表。在全国首批“绿电铝”产品认证中,霍煤鸿骏铝电公司成功完成了8.6万吨重熔用铝锭、9.9万吨电解原铝液的认证,为清洁能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内蒙古公司还计划加速推进通辽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及配套65万千瓦风电项目,引领铝产业链由‘煤电铝’向‘绿电铝’低碳转型升级。”赵晋宇说。

科技创新引领绿色转型

内蒙古公司的霍林河循环经济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离不开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投入。近年来,内蒙古公司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

在霍林河北露天煤矿,一场绿色革命正悄然兴起。矿区巧妙利用排土场闲置土地,矗立起4兆瓦分散式风电示范项目,将风能转化为动力,全数供给生产及电驱矿卡。

来到电力分公司D厂,记者走进偌大的新能源场站集控室里,仅有3名值班人员在智慧风场平台系统终端前监视着设备运转情况。

“智慧风场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场站运营的全方位、全过程。该系统涵盖9大模块、87项具体功能,实现了新能源场站的少人值班和无人值守,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电力分公司D厂运行副总工程师杨坤介绍说,在新能源领域,电力分公司还投运了全国首个由铁铬液流、飞轮、锂电三种形式组成的混合储能项目,为全球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外,在电解铝生产环节,霍煤鸿骏铝电公司同样不遗余力地推进智能制造建设。在霍煤鸿骏铝电公司铝锭铸造生产现场,该公司铝锭铸造自动化生产线有序平稳运行,打渣、铸锭、码垛、打包、称重等环节全部由机器人操作。

“这条全国首套铝锭铸造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我们还实施了电解智能精准出铝、智能安全排查报警系统等智能制造项目,进一步提升了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电解一分厂厂长高涛告诉记者,目前当地的电解铝智能制造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内蒙古公司霍煤鸿骏铝电公司总经理曲士民表示,到2025年,通辽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及配套65万千瓦风电项目投产后,霍林河循环经济电解铝年产能达121万吨,电解铝生产绿电占比将达到40%。到2026年,霍林河循环经济新能源装机将达到170万千瓦,绿电比重进一步提高到50%。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