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缴违规返税成2024年重要主题
2024年开年以来,税务部门、审计署等部门接连部署,着眼推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严肃查处违规招商引资中的违规返税、“税收洼地”等涉税问题。据新税网了解到,近日某省要求多家灵活用工服务商退回2022年-2023年违规返还财政收入资金,主要原因系将其认定为平台类空壳企业。不仅如此,在税收返还相关政策收紧的背景之下,昨日(1月30日)晚间,上市公司博迁新材发布公告,公司此前收到的2400万元财政补贴被当地财政局追回。不难看出,监管机构对违规补贴或返税政策治理的决心,也预示着未来将更加严格地监管和打击税收违规行为。治理税收洼地,查处违规返税,甚至追缴违规返税,将成为2024年的重要主题。
上市公司被追回财政补贴
1月30日晚间,上市公司江苏博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迁新材”)发布《关于退回政府补助的公告》。该公司于2023年3月、6月分别收到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拨付的奖励资金、科技奖励各1200.00万元,合计2400万元。上述奖励资金以银行转账方式拨付至公司账户,公司将其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事实上,多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推定地方经济发展,对特定主体在税收、非税等收入和财政支出等方面实施了优惠政策,即免税政策或财政返还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经济环境背景下促进了投资增长和产业集聚。但是,近日,博迁新材收到宿迁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退回奖励通知书》,通知书表明,公司于2023年3月、2023年6月收到的两笔奖励资金因不符合相关政策,为规范财政支出行为,公司应于2024年2月29日前将上述两笔奖励资金汇入其指定账户。博迁新材在收到上述政府补助资金时,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入“营业外收入” 科目。本次政府补助退回事项,将减少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2040.00万元。公开资料显示,博迁新材的主营业务为电子专用高端金属粉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材料,主要用于电子元器件制造,其中镍粉、铜粉主要应用于 MLCC 的生产,并广泛应用到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以及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其他工业领域当中。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7亿元,同比下降23.02%;实现净利润1.53亿元,同比下降35.47%。最新的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240.00万元到-216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上述案例也恰好说明,对于招商引资中的违规补贴或返还等政策的治理,监管机构已经正在行动了,追缴违规返税是治理返税乱象的重要手段。
全面追缴违规返税
一些地方财税优惠政策的长久施行被恶意利用偷逃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流失,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因此,近年来,税收返还等相关政策在逐步收紧。根据公开资料,2021年12月2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国家审计署的《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明确提到,违规返还税款造成财政收入流失。15省市以财政奖励等名义返还税款238.73亿元,返还比例大多为地方分成收入的90%以上;要抓紧清理和规范部分地方违规返还税收行为,避免财政收入大量流失影响财政可持续性。2023年6月,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指出地方财政管理不够严格,55个地区违规或变相返还税收或土地出让金等225.08亿元。2024年,税收返还政策的治理上升到新的高度,审计署、税务部门接连部署查处违规返税乱象。今年1月11日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研究部署2024年工作时,审计署党组书记、审计长侯凯表示,重点做好6方面审计工作,要围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展审计,着眼推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密切关注财政、金融、国企国资、外贸外资等关键领域重大改革任务的落实和进展情况,深入揭示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中违规出台“小政策”、形成“税收洼地”等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返税乱象,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建议,推动重大改革任务蹄疾步稳、有序推进。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饶立新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部署要求,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优化税收征管服务举措,严肃查处违规招商引资中的涉税问题,助力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另外,1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市县2025年前应逐步取消对所辖开发区、城市新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功能区以及特定行业、企业的财政收入全留或增量返还政策,确需支持的通过规范的转移支付安排。逐步清理不当干预市场和与税费收入相挂钩的补贴或返还政策,已经出台的没有执行期限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后确定执行期限,执行期满后一律停止执行。2024年,灵活用工平台已经迈入了“监管期”,清理税收洼地查处并追缴违规返税,将成为2024年灵活用工以及财税相关监管部门的重要主题;同时行业的服务商也将面临大洗牌,违规的孱弱多病企业将逐步淘汰,合规的服务商有望更上一层台阶。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