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本质=世界观×方法论

决策的本质=世界观×方法论
2023年11月20日 06:33 老木读商业

1

所谓决策

以世界观为基,方法论为径

很多人的关注重点是方法论,甚至把决策仅仅当作方法论,而决策方法论太多太多,比如教你决策的专著就很多,那么你最该读哪一本呢?甚至人们会问:大家都读同一本书,掌握相同的决策流程,会不会得出同样结论,最终导致同质化竞争?

我想告诉你:不会!如果你是独一无二的你自己!为什么呢?因为方法论只是一台豆浆机,而比这更重要的原料是世界观。就算大家都使用同一台机器,放进去的是豆子还是花生,或者两样都有但比例不同,是什么样的豆子又是什么样的花生,这世界观的种种微妙区别,会在人生过程或经营过程中持续输出各种不同,于是这量变到质变的最终产物全然不同。所以我想说:你固然要掌握决策的方法论,但更要追问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你首先最该读的一本书,是你自己这本书!

2

所谓决策

就是不要什么,就是做出取舍

如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所说,战略的本质就是不要什么,没有取舍就没有战略。正是经营过程中的无数个不要什么,累积起了企业卓越不同的独特优势。为什么不要什么,似乎比要什么更重要呢?因为人性趋向于什么都想要,但有限的公共资源注定不能满足,所以不要什么才是人与人的差距,当然也是企业与企业的差距。

那么你会问了,怎么才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呢,怎么才能做好这种排除法呢?这其实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我们不知道自己不要什么,这往往在于:对自己到底要什么,知道得不够真切!这导致我们没法做排除法,也导致我们总是在做别人甚至多数人的选择,还导致看似好的选择最终严重同质化而陷入红海。而这归根到底,在于对自己的独特性不够了解,也就是自己的世界观不够清晰。

以下我会用案例来说明以上一切:

比如张三有一份稳定而高薪的工作A,但他却觉得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释放不出自己的热爱与专长,并且工作A只是暂时不错但其实没有前途。于是他想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B,却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这就是决策的痛苦。这不就像很多企业想转型升级但却迟疑不定一样吗。请问在这些时候,如果换做你该怎么办呢?

世界观×方法论,会告诉你一些选择:

1、 去哪里,是决策的第一步

也就是A和B哪一个更适合你,你不能只是凭感觉,还需要理性认知。为此你可以把A和B所包含的各项因素,列出来逐项权衡对比,甚至使用最广为人知的swot分析法等等。有决策方法至少比纯粹拍脑袋好,但尽管如此仍然各有利弊,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让你似乎仍然无法选择。也就是方法论仍然得不出结论,该咋办呢?

既然权衡对比还不够,你需要加入权重对比,引入你的世界观。在各个因素中加入分值比重,也就是你更看重什么因素,就把它的权重加大。通过这种权重对比以后,你就可以去算AB两项的总分了,决策变得更加清晰。而你更看重什么就是你的世界观,只有你的世界观融入进去,也包括对自己热爱与专长的了解,才能得到更适合你的选择。

你会说,用看重什么来加入权重,这种带有主观性的决策很不科学。但我们要知道:科学展现在决策流程也就是方法论之中,但输入内容本身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我们更要知道:如果决策完全都是程序公式,这是不是会输出同质化结果,那么整个世界是不是千篇一律?真实世界包括商业世界,恰恰正是因为这点主观性的种子,播种出事实上的森林万般生态!所以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真正的决策是价值观与原则的决策。而老木认为,这正是决策的最精妙之处!

2、怎么去,是决策的下一步

即便结论是B选择的确更好,这时你仍然会有些踌躇不前,因为你面临生存与发展、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这某种意义上就是时间维度带来的问题。而绝大多数的决策困难,基本上都是因为时间带来的资源不能兼顾无法分配。比如你面临的问题是:面对当下,你总不能为了B而饿着肚子空谈理想吧;面向未来,你又不想做着一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工作A而碌碌一生。而绝大多数的企业转型也面临这种痛苦。某种意义上,你不是为选择而迷茫,你是为时间而痛苦,我说的对吧?

如何破解时间维度带来的麻烦,也就是你在时间象限上如何分配资源:

(1)如果你的存粮足够,你可以直接去A求B,即“A >>> B”,也就是辞职去选择你想要做的工作,哪怕是从零开始,家有存粮心不慌,这是方法论。问题在于如何界定多少存粮才够呢,这时你得去问自己的是:让你真正放不下的,到底是基本生活的保障,还是对物欲的无尽需求。这属于世界观的范畴,没法用方法论解答。缺少主语的方法论,缺少人的存在,不成其为方法。

(2)如果你的确存粮不够,也就是没法保障个人或企业的基本需求和正常维持,你可以选择A和B同时做,即“A+B=A+B”。比如利用业余时间去钻研你的热爱,就像村上春树最初是料理着他的小店,再见缝插针地写作,但这的确很辛苦,而你能否兼顾也是未知数,因为这在于你想要的决心与毅力有多大。就像两个人采用同样策略,为什么结果往往截然不同,有时根本在于内在渴望不同导致行为深度不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